如何規模化養殖放養雞
如何規模化養殖放養雞
放養的地方土雞以圍林野養為主,以五谷雜食和田間地頭草蟲為食,生產的雞肉野味十足、營養豐富、安全無公害,并且注重生態保護,控制環境污染,倍受消費者青睞。規?;B殖可取得良好的收益。今天學習啦小編就針對規?;硼B雞生產提出相應的綜合配套技術。
規?;硼B雞的養殖:品種選擇
雞的品種選擇應根據雞在林園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一般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覓食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的地方良種雞(如蘆花雞、九斤黃雞等)或地方土雞血統占75%以上的雜交雞種。并且要考慮市場需求,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最好選擇正規單位培育的優良土雞品種。
目前遼寧地區農戶放養的多數選擇本地土雞和蛋雞公雛。原因之一是當前居民在家禽的消費觀念上體現出“小家庭需要小家禽”的需求變化,另一原因是林地和園地放養本身是放養與補飼結合的飼養方式,應用快大型的家禽品種,會由于營養不充分而達不到預期的生長效果,甚至會出現虧損。
規模化放養雞的養殖:場地選擇
應遠離畜禽交易場所、畜禽屠宰場、加工場、化工廠、垃圾處理場,避免空氣、塵埃、水源、病菌、噪音等污染。選擇在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山、草坡。
旁邊應有樹林或果園,樹林的蔭蔽度要在70%以上,以便雞群在陽光強烈時到樹陰下乘涼,防止雞群中暑。并且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能減少雞糞便散發出的二氧化碳、氯氣等有害氣體的影響,提高雞群免疫力,達到少用藥、無藥殘的無公害生態養殖效果。
規模化放養雞的養殖:棚舍的搭建
育雛舍 林園養雞一般數量較多,建好育雛房必不可少。育雛房的面積根據飼養量來確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雛雞計算。育雛房的消毒、溫度、濕度的控制與正常養雞的方法相同。
棚舍 根據雞的多少、園林地形和面積,靠近園林的地方可建造塑料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筑物為雞舍,雞舍兩邊滴水檐高1.5 m左右,頂蓋毛草,雞舍建筑面積按8~10 只/m2計算。以防止雞群被風打雨淋、烈日暴曬、意外驚動,而且有利于雞群免疫注射操作。棚舍內必須設有料槽、飲水設備,以便在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時在舍內喂雞,避免因不便于飼喂而使雞群長時間饑渴。
規?;硼B雞的養殖:飼養管理
養殖規模要與配套利用的資源條件相適應,若規模過大,超出了所承載資源的吸納能力,反而不能體現所應有的生態效果。放養密度應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每畝林地放養200~300只。密度過大草蟲等餌料不足,增加精料飼喂量,影響雞肉、蛋的口味;密度過小,浪費資源,生態效益低。放養規模一般以每群1 000~1 500只為宜,采用全進全出制。
擴展閱讀:放養雞的優點和經濟效益
林園位置偏僻,面積大,有利于雞群的防疫安全。雞群在樹林中自由活動,采食大量的雜草和野生蟲蟻,既可使林木免遭蟲害侵襲,又可充分利用自然生態飼料,減少因集約化飼養增加的藥物和能源的消耗。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同時雞糞還田,既緩解了養殖業造成的環境的嚴重污染,又減少了林地的化肥使用量,雞糞中含有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可作為林園中蚯蚓、昆蟲等動物的營養物質,從而為雞提供豐富蛋白質飼料,節約生產成本。
林園養殖的雞優質無公害,風味獨特,經濟效益高。通過放養雞可改良土壤品質,改變目前產區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達到種養結合,形成綜合效益。放牧飼養方式生產的無公害優質肉雞,代表了我國地方土雞的生產方向,這對充分利用我國的自然資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據調查,在遼寧,土雞為15元/kg;在北京,快大雞為7.6元/kg,而三黃雞為10元/kg左右,中華宮廷黃雞則為32~40元/kg;在廣東,快大雞為8.5元/kg,純土雞為24~26元/kg,是快大雞的2~3倍;在江、浙、滬地區,快速三黃雞僅為5.8~6.5元/kg,而蘇北地方草雞則達15~18元/kg,高出快大型雞近2倍。我國其他地區均有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