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三大禁忌是什么
寒衣節即將到來,寒衣節相傳起源于周代,實際形成不早于宋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衣節三大禁忌,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寒衣節禁忌
1、忌嫁娶
寒衣節是祭祀節日,是緬懷親人的日子,所以人們在選擇婚嫁之日時,都會避開這一天,既是為了尊重先人,也是為了避免懷念親人的悲傷情緒,影響到結婚的心情。所以在祭祀的節日,都有忌嫁娶之說。
2、忌夜里晚歸
寒衣節是祭祖節,也是傳統的鬼節,夜晚的時候陰氣較重,人們往往會在外面燒紙紀念,所以這個時候晚上盡量少出門,尤其是老弱病幼,更是不要在天黑之后出門,容易對身體和運勢不利。
3、忌體弱祭祖
體弱之人包括老人、小孩、孕婦、久病纏身或者大病初愈的人,在寒衣節的時候,盡量不要參與祭祖,一是為了怕勞累過度對身體不好,還有就是陰氣重的地方容易對體弱之人身體造成傷害,這也是老傳統留下來的說法,至今人們還是要遵守的。
寒衣節的節日風俗簡介
人們會在寒衣節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古時有授衣、祭祀、開爐等習俗,而現在逐漸發展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過冬寒衣。每年農歷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人們也開始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節也被稱為“授衣節”,但在為自己添置過冬的衣服同時,也會關懷追緬先祖之情。
總得來說,寒衣節不同地區的風俗不一樣,但都會為去世的親人燒去寒衣,但新故去的人不能燒寒衣,只要要等到三年后才能燒寒衣。
寒衣節的風俗有哪些?
據了解,每個省的寒衣節習俗都不一樣,但全國統一的就是在這一天有“燒寒衣”的習俗,而可以燒寒衣的人各地規定也不一樣,有的地區規定農歷十月初一這一天(也就是寒衣節當天),只能女兒送寒衣,而有的地區則沒這個講究,兒子和女兒都可以送寒衣,大家可以根據你所在地區的習俗來安排。下面土流小編部分地區寒衣節的習俗如下:
1.廣西寒衣節風俗
在廣西南寧,當地寒衣節這一天并不是十月初一,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墳,舉行冬祭。因為,此時南寧地區還未正式入冬,氣溫不過已經開始逐漸轉冷了,會制紙衣在墳前進行焚化,叫送寒衣。
2.山西寒衣節風俗
當地部分地區送寒衣是在墳地進行的,在呂粱地區,會用彩紙剪成衣服的形狀,并帶到到墳上焚化。而山西省有的地區寒衣節這一天習俗會不一樣,會十月初一傍晚時間到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目的是救濟無人祭祀的絕戶,以免他們會搶去自己送給親人的寒衣等物。
3.河南寒衣節風俗
在豫西一帶,寒衣節當日晚飯后,會端上托盤,提個竹籃,放上用五色紙做成的衣服和陰鈔及一碗餃子,來到自家大門外或大路邊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個圈,以代表祖宗五代,再在一邊另撒一個,代表“孤魂野鬼”。然后口念祭語燒掉衣物和陰鈔,并在十字路口處畫圈燒紙錢、紙衣,為先人送衣、送錢。
4.北京寒衣節風俗
在十月初一以前,會去買寒衣紙,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則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焚化。
5.山東寒衣節風俗
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也會用彩紙剪成衣服,為祖先焚燒,表示“十月一,上墳燒寒衣”的意思。
而我國其它地區在寒衣節這一天,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