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六種重性精神病分為哪些(2)
常見的六種重性精神病分為哪些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英文簡稱SAP),是指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同時并存,兩組癥狀又同樣突出的一類精神病性障礙。其分類歸屬尚未確定,我國分類暫臵于“精神分裂癥及其他”大條目下。據WHO統計,其患病比例占精神分裂癥13%;國內則為5、3%。
臨床特點
1、起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大多數病例起病前有誘因。女性多于男性,年齡大多為青中年。
2、遺傳傾向較明顯,約半數病例有精神病或情感性疾病陽性家族史。
3、分裂癥狀與情感癥狀同時并存,而且同樣明顯為主要臨床相。
4、分裂癥狀可表現為特征性的思維障礙,妄想、幻覺及言語行為的明顯紊亂或緊張癥行為。
5、情感癥狀可符合典型的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或躁狂抑郁的混合發作。
6、病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大多數時間分裂性癥狀與情感性癥狀同時出現與消失。
7、分裂癥狀曾在沒有明顯情感癥狀時持續至少2星期。
8、在急性期或殘留期曾經有過典型的情感性發作,可呈現也可不呈現緩解完全的間歇期。
9、躁狂狀態時可存在關系、夸大或被害妄想以及行為自控力喪失等,但必須還存在至少1-2項更典型的分裂癥狀,如思維被廣播、被控制的異已體驗等。
10、抑郁狀態時可存在自罪,虛無或貧窮妄想以及命令性幻聽或自殺行為等,但也必須出現更典型的分裂癥狀至少1項,最好2項,如議論性或評論性幻聽等。
11、同一病例在不同次的發作中,分裂性癥狀可分別與躁狂相,抑郁相或混合相同時并存。
12、發病期社會功能明顯受累,現實檢驗能力缺損或不全。
13、預后一般較單一精神分裂癥者良好,但較情感性疾病差。
偏執性精神病
偏執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系一組病因未明,以系統妄想為主要癥狀的精神病。據國外統計,時點患病率為0、03%,終生患病機率為0、05%-0、1%,包括以往疾病分類中的偏執狂(妄想狂)。
臨床特點
1、男女患病比例相仿,好發于中年期。平均初發年齡為40-45歲。
2、移民、遷居、耳聾及有嚴重心理社會應激者易患本病。
3、病前常有性格缺陷,如偏執型人格或焦慮回避型人格。
4、血緣親屬中,偏執型人格比例較高。
5、妄想為偏執性精神病最突出的精神癥狀。
6、妄想并不荒謬離奇,即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或事出有因而查無實據。有些病人,可能需詳細調查,方能確定為妄想。
7、妄想特點為呈一種或一整套完整的妄想,即系統性妄想。
8、妄想持久,至少持續數月,長者達數年,甚至終生。
9、最常見的妄想內容為迫害妄想、鐘情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和疑病妄想。嚴重者說話無序,酷似思維散漫。
10、多數患者在述及與妄想有關內容時,記憶過強,細枝末節均能詳述。
11、部分患者伴有偶爾發生的短暫聽幻覺或其他幻覺。
12、少數患者在病程中可伴間斷的抑郁發作。
13、可能妄想或妄想支配,導致訴訟、政治糾紛或傷害他人。
14、除了與妄想或妄想系統相接相關的行為和態度外,情感、言語和行為均正常。
15、呈慢性病程。有些患者在緩解后復發。
16、即使病程較長,其社會適應功能無明顯衰退。
癲癇性精神障礙
一組原發性反復發作的腦異常放電所致的精神障礙。
臨床特點
1、精神運動性發作 發作時可出現復雜的意識障礙,實質上是持續性癇性放電所致的復雜行為和主觀異常體驗。
2、癲癇自動癥 指發作時或發作剛結束時出現的意識混濁狀態。
3、癲癇性朦朧狀態 表現為意識清晰度降低和意識范圍狹窄。
4、癲癇性神游癥 表現為無目的地外出漫游。
5、癲癇引起的急性精神分裂樣精神病 又稱短暫的精神分裂癥樣發作,以緊張不安、不合作、精神運動興奮和幻覺妄想多見,意識清晰,可持續數天或數周。
6、癲癇引起的慢性精神分裂樣精神病 又稱慢性癲癇性精神病,主要表現為慢性偏執狀態,并有幻覺與強制性思維等思維形式障礙,情緒不穩、易激惹、抑郁、恐懼等,病情持續數月、數年,甚至無緩解傾向。
7、病理性心境惡劣 表現為周期性的情緒改變,如急躁、苦悶、緊張不安、敵意、易激惹或攻擊行為。有時患者為了擺脫其精神上的痛苦而發作性持續性飲酒(間發性酒狂)或無目的地流浪(漫游癖)。
8、癲癇性遺忘綜合征 指慢性癲癇患者由于腦功能嚴重損害引起的以嚴重記憶障礙為主題的一組癥狀,重者可達科薩科夫綜合征的程度。
9、癲癇性癡呆 出現進行性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等智能活動減退。
看過“常見的六種重性精神病“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