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型企業微型企業的作用
什么是微型企業微型企業的作用
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那么你對微型企業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微型企業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微型企業的界定
國外關于微型企業的內涵界定并不統一。典型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類:
國際性的援助機構基于反貧困
①美國國際開發署將“微型企業”定義。由當地人擁有、為雇員(包括不領薪水的家庭成員)不超過10人、其業主和經營者為貧困人口的小企業。
②亞洲開發銀行(ADB)的“微型企業”定義。微型企業是指那些雇傭工人(包括雇主及家庭成員工人在內,其中員工不包括專業人員及專業服務提供者)不超過10人的企業。微型企業不包括高科技企業。據此,微型企業的定義暗含著收入和資產的限制,通常它們可以被認為是窮人的企業。
資產總額和雇員人數
眾多國家與組織基于企業規模的標準有兩個指標,即資產總額和雇員人數。
①菲律賓政府的“微型企業”定義。菲律賓區分企業規模的標準有兩個指標,即資產總額和雇員人數。根據菲律賓1997年頒布的第8289號修正法案,在菲境內從事制造業、農業經濟或服務業的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合作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等,按表1的標準分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業四種類型。
②薩爾瓦多的“微型企業”定義。薩爾瓦多從1996年開始將勞動者不超過10人、年銷售額不超過60萬科郎的生產單位定義為微型企業。
③法國的“微型企業”定義。凡雇傭員工在9人以下的企業被稱為特小企業,西班牙則為微型企業。
④歐盟委員會的“微型企業”定義。把雇員人數在1人~9人的企業稱為非常小企業。
⑤日本的“微型企業”定義。日本把制造業中20人以下,商業服務業中5人以下的企業定義為微型企業,又稱零細企業。顯然,日本的界定考慮到了微型企業的產業特征。
微型企業的特征
與中小企業相比,微型企業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
①組織管理方面:微型企業沒有正式的組織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內容。中小企業有明確的組織結構,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內容。
②金融支持方面:微型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是親戚朋友和熟人,很少有正式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資,與正式的融資渠道有融資聯系。
③固定資本方面:微型企業固定資本少,經營所需的工具和設備粗糙而簡單,且大多是家庭生活用品。中小企業擁有機器、設備與專門的場地。
④銷售模式方面:微型企業采用直銷方式,且以服務本地市場為主。中小企業與產品相關的產業鏈、供應鏈有聯系。
⑤薪酬制度方面:微型企業沒有正式的薪酬制度。中小企業有正式的薪酬制度,實行了崗位工資制。
⑥ 生產運作方面:微型企業有十分相似的經營模式,大部分是以“前村后店”的模式組織生產運作;缺乏質量管理;采用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和手工藝;運作方式靈活而富有流動性。中小企業有一定的采購、生產、存貨和質量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競爭戰略選擇。
⑦人力資源方面:微型企業員工以家庭成員為主,且大都是通過正式的就業渠道不能就業的人。中小企業有一定的招聘制度,進入企業的員工大都接受過專門的專業訓練。
⑧財務會計方面:微型企業沒有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會計科目,少量而不規范的會計活動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繳的稅費。中小企業存在面向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
微型企業的作用
減少貧困的有效途徑。
微型企業盡管其規模很小,沒有正式的組織方式,擁有者和經營者大都為“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窮人”開辦(拉翁迪·阿爾沃森,1999),它們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幫助,也不受政府的重視,但是大量存在的微型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有很大比例,它們往往為處境最艱難的家庭提供主要經濟保障。因此,作為世界各地數億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微型企業對個人、家庭和國家經濟的深遠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減貧做出了顯著貢獻,在減少貧窮化方面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
微型企業之所以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微型企業單位投資的勞動力(就業容量)和單位產值使用勞動力(就業彈性)都明顯高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而且創辦微型企業所使用的資源少,對環境的適用性更強,新微型企業創辦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數目眾多的微型企業在總量上提供社會的就業機會更多些。因此,鼓勵創辦微型企業,不僅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它對國家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業的雇工占非農業勞動力的一半,在非洲占三分之二。在歐洲經濟區(EEA)內和瑞士,中小企業提供了 1.22億個就業崗位,在2050萬家中小企業中,93%的是微型企業,即雇員在0人~9人之間;6%的是小企業,即雇員在10人~49人之間;而中型企業,即雇員超過50人的企業只占不到1%。
培訓大批的企業家,提高了民族素質。
微型企業除了能吸收大量的勞動者就業,穩定社會,還在于可以培訓大批的企業家,從而提高整個民族創造欲、革新意識、冒險精神、勇于開拓的素質。企業家是在企業優勝劣汰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勝利和失敗是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兩道門檻,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是衡量成功企業家的標尺。據統計1997年硅谷內有2000家企業破產,又有3500家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大多數是小企業,70% 的企業少于10人。據李新春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家在創業前從事的主要職業是個體戶,占36.9%,若考慮到農民企業家相當一部分原來就是個體戶,兩者加起來超過50%。另據抽樣調查,浙江的數十萬戶私營企業主,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學歷,近80%出生于農村,近三分之一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早期作坊式家庭工業是農民成為企業家或經營者的主要孵化器。
培育社會經濟發展新動力。
微型企業規模雖小,但數量龐大,依靠團隊力量,會產生所謂的“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擾動可以通過系統的加乘作用放大。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型企業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業發展而來的。美國的微軟和惠普公司就是成功的典范。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統計,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新形成企業300多萬個,90%以上為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在信息經濟下,企業規模超大型化和蓬勃興起的微小規模的企業構成了現代企業規模的兩極。一方面,企業間的橫向擴張盛行,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超大規模的企業不斷涌現,在新經濟時代,形成了以制造業或經營為核心能力的企業大型化、巨型化發展格局;另一方面,企業的微型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微型企業數量的猛增,尤其是以研發為核心的創新性微型企業的涌現,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有專家斷言,“美國新經濟”實際上是創新型小企業經濟。
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穩定器。
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沒有社會穩定就沒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和互相依托的,社會穩定推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使社會局面得以穩固。大企業與小企業(含微型企業)是一種特定的結構功能關系,現代經濟是一種系統經濟,或者說是生態經濟,沒有小企業(含微型企業)是很難想象的。我們需要陽光普照,需要明月當空,更需要繁星滿天。數目眾多的微型企業對縮小中國地區經濟差距、突破“二元”社會經濟結構以及促進社會政治穩定與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看過“微型企業的作用”的人還看了:
1.申請微型企業流程
2.微型企業申報流程
4.微型企業扶持政策
7.重慶微型企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