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個國家男人的生殖器最大
世界上哪個國家男人的生殖器最大
世界上哪個國家男人的生殖器最大?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
世界上哪個國家男人的生殖器最大?
答案:剛果布拉柴維爾
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和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布拉柴維爾位于剛果河(扎伊爾河)下游北岸,隔河與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相望。這里四季常青,芒果、椰子、旅人蕉成行成隊,綠蔭如蓋,是座美麗的熱帶城市,有花園城之稱。布拉柴維爾建立于1880年10月3日,面積100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37萬人。
簡介
布拉柴維爾布拉柴維爾原是沿河小村落,1880年建市,曾為法屬中央剛果及法屬赤道非洲首府。1934年剛果—大西洋鐵路通車后,成為水陸運輸樞紐。獨立后,城市發展很快,1960~1983年人口增長3.5倍以上,是全國經濟中心之一。主要工業部門有紡織、食品、啤酒、制糖、榨油、卷煙、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化工、水泥、電力等。布拉柴維爾是剛果—大西洋鐵路和水運的連接點,剛果河重要港口。港口有專業碼頭,1981年吞吐量56.2萬噸,以木材為主,來自乍得、中非共和國和加蓬等國的過境物資在此經鐵路轉運到黑角港。與金沙薩有輪渡相通。市區從朱埃河口沿剛果河向上,延伸10余公里。東部是商業區,西部高地為行政機關所在地。工廠多沿河布置。西北郊馬亞馬亞有國際機場。布拉柴維爾市(Brazzaville)是剛果共和國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剛果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能源中心,也是中部非洲的一座名城。
地理環境
布拉柴維爾對岸(即剛果河左岸)是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兩座首都規模差距懸殊,金沙薩2009年人口超過一千萬。為區別剛果河兩岸的兩個以“剛果”為國名的國家,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被稱為“剛果(布)”或“原法屬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至1999年改名扎伊爾,首都金沙薩)被稱為“剛果(金)”或“原比屬剛果”。兩國首都相距5到6公里,僅次于羅馬和梵蒂岡之間的距離,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對隔河相望并能互相看見的首都。
布拉柴維爾位于赤道以南,距大西洋506公里。市區地形較為平坦,海拔317米,周圍是廣闊的稀樹草原。
布拉柴維爾聚集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全國40%的非農業人口。行政上是剛果(布)一個獨立市鎮,為普爾區包圍。
經濟
布城氣溫高,雨量多,最熱月是3—4月,但由于地較高
布拉柴維爾并受河流的影響,早晚很涼爽。布城建于188D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04年,成為法國赤道非洲的總督駐地。1960年國家獨立后成為首都。此后,城市發展很快,從消費型城市成為全國經濟中心之一。主要工業部門有紡織、食品、啤酒、制糖、榨油、卷煙、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化工、水泥、電力等。市區從朱埃河口沿剛果河向上,延伸10余千米。東部為商業區,西部為行政機關所在。工廠多沿河分布。城市布局井然,房屋造型多呈歐洲風格,但又具有開敞、輕巧、簡潔、明快的熱帶建筑特點,如市政府、郵電局、圣安娜車站、高等師范學校、醫院等都是典型建筑。市中心占地2100平方米的恩古瓦比博物館建筑群及“最高犧牲廣場”造型壯觀、美麗。剛果河中的姆巴穆小島是賞月佳地。
布拉柴維爾市(Brazzaville)是剛果共和國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剛果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能源中心,也是中部非洲的一座名城。
氣候
布拉柴維爾位于非洲中西部,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中部、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氣溫高,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18°C-30°C之間,最高氣溫近40°C,最低氣溫10°C。首都布拉柴維爾年平均氣溫26°C。每年有兩個雨季和兩個旱季:1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大雨季,5月中旬至9月底為大旱季,10月初至12月中旬為小雨季,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為小旱季。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1600毫米,西部有些地區多達2000毫米以上。
歷史沿革
這一地區幾個世紀以來都是非洲要地。在拉里人(lari)的語言中,姆福阿和姆皮拉地區被稱為馬武拉(Mavula),即“發財的地方”,這個名稱至今仍為拉里人使用;但雖然這種語言的使用者數量占布拉柴維爾第一名,卻并未在憲法中列為國語。不過,1880年時,拉里人已經不在這一地區居住,取而代之的是泰凱(Téké)移民,他們稱這里為恩庫納(Nkuna)。
城市排名
根據Mercer對215個城市的生活質量調查,2009年布拉柴維爾排名第211,僅高于乍得 恩賈梅納、中非共和國 班吉和伊拉克 巴格達;2008年排名第213,2007年排名為214。
歷史
布拉柴維爾始建于1880年9月10日,由法籍意大利探險家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建立;這一天,當地的馬科科(Makoko)國王與之簽署協議,將其王國置于法國的保護之下;四年后,為與河對岸比利時人興建的利奧波德維爾(今金沙薩)競爭,城市開始興建。1880年10月至1882年5月,這里由塞內加爾人馬拉米納·卡馬拉(Malamine Camara)率領的小部隊占領,以避免比利時侵占。
法國對這一地區的正式占領始于1884年的柏林會議,這里成為法屬剛果和后來的法屬赤道非洲(包括加蓬、中非和乍得的聯邦)首都。1911年升格為市鎮,1912年建立市政廳,1929年在時任市長安東內提(Antonetti)將軍時期首次擁有了城市規劃。1924年,剛果大洋鐵路投入使用,將布拉柴維爾與黑角連接起來。
1940年,布拉柴維爾成為自由法國的象征性首都。1944年,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與法屬非洲殖民地代表在布拉柴維爾舉行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重定二戰后法國及其非洲殖民地的關系,黑非洲擺脫殖民統治的思想萌發。1944年和1958年,戴高樂在布拉柴發表講話,成為法屬黑非洲獨立的前奏。
20世紀60年代之前,城市分為歐洲人區(市中心)和非洲人區(波多-波多、巴剛果和馬凱萊凱萊)。1962-1963年修建新市政廳。1980年,布拉柴維爾脫離普爾區,獲得區級地位。
這座城市經歷過多次剛果(布)國內、剛果(金)和安哥拉之間的多次武裝沖突。20世紀90年代的剛果內戰中,這里發生了血腥大屠殺,數千人死亡,數十萬人成為難民。
2012年3月4日,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的一個彈藥庫發生爆炸,導致206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其中據中國駐剛果(布)大使館證實,6名中國工人在爆炸中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