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據的代碼,能影響計算機使用,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開發期→傳染期→潛伏期→發作期→發現期→消化期→消亡期。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自我繁殖、互相傳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它們能夠快速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計算機病毒的分類一般有以下幾種:
按破壞性分
1 良性病毒
2 惡性病毒
3 極惡性病毒
4災難性病毒
按傳染方式分
1 引導區型病毒
引導區型病毒主要通過軟盤在操作系統中傳播,感染引導區,蔓延到硬盤,并能感染到硬盤中的"主引導記錄"。
2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稱為寄生病毒。它運行在計算機存儲器中,通常感染擴展名為COM、EXE、SYS等類型的文件。
3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導區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兩者的特點。
4 宏病毒
宏病毒是指用BASIC語言編寫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檔上的宏代碼。宏病毒影響對文檔的各種操作。
按連接方式分
1 源碼型病毒
它攻擊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編譯之前插入其中,并隨源程序一起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源碼型病毒較為少見,亦難以編寫。
2入侵型病毒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塊或堆棧區。因此這類病毒只攻擊某些特定程序,針對性強。一般情況下也難以被發現,清除起來也較困難。 3操作系統型病毒 操作系統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統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統,這類病毒的危害性也較大。 4外殼型病毒 外殼型病毒通常將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開頭或結尾,相當于給正常程序加了個外殼。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屬于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