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0g的固態硬盤嗎
有80g的固態硬盤嗎
硬盤有固態硬盤(SSD 盤,新式硬盤)、機械硬盤(HDD 傳統硬盤)、混合硬盤(HHD 一塊基于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有80g的固態硬盤嗎的內容,歡迎閱讀!
有80g的固態硬盤嗎:
有的。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固態硬盤在接口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致。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其芯片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由于固態硬盤技術與傳統硬盤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態硬盤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盤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分類方式:
固態硬盤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閃存(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基于閃存類:基于閃存的固態硬盤(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制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盤、微硬盤、存儲卡、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盤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于各種環境,適合于個人用戶使用。
一般它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左右,以常用的64G為例,在SSD的平衡寫入機理下,可擦寫的總數據量為64G X 3000 = 192000G,假如你是個變態視頻王每天喜歡下載視頻看完就刪每天下載100G的話,可用天數為192000 / 100 = 1920,也就是 1920 / 366 = 5.25 年。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每天寫入的數據遠低于10G,就拿10G來算,可以不間斷用52.5年,再如果你用的是128G的SSD的話,可以不間斷用104年!這什么概念?它像普通硬盤HDD一樣,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云儲固態硬盤。
基于DRAM類:
基于DRAM的固態硬盤: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盤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并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接口用于連接主機或者服務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盤和SSD硬盤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盤屬于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相關閱讀推薦:
1956年,IBM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盤。
1968年,IBM重新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的可行性,奠定了硬盤發展方向。
1970年,StorageTek公司(Sun StorageTek)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盤驅動器。
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盤出現。
2006年3月,三星率先發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
2007年1月,SanDisk公司發布了1.8寸32GB固態硬盤產品,3月又發布了2.5寸32GB型號。
2007年6月,東芝推出了其第一款120GB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
2008年9月,憶正MemoRight SSD的正式發布,標志著中國企業加速進軍固態硬盤行業。
2009年,SSD井噴式發展,各大廠商蜂擁而來,存儲虛擬化正式走入新階段。
2010年2月,鎂光發布了全球首款SATA 6Gbps接口固態硬盤,突破了SATAII接口300MB/s的讀寫速度。
2010年底,瑞耐斯Renice推出全球第一款高性能mSATA固態硬盤并獲取專利權。
2012年,蘋果公司在筆記本電腦上應用容量為512G的固態硬盤。
2015年8月1日,特科芯推出了首款Type-C接口的移動固態硬盤。 該款SSD提供了最新的Type-C接口,支持USB接口雙面插入。
2016年1月1日,中國存儲廠商特科芯發布了全球首款Type-C指紋加密SSD。
看了有80g的固態硬盤嗎文章內容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