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能硬件行業發展如何
2017智能硬件行業發展如何
你知道2017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狀況如何?下面將由學習啦小編帶大家來解答這個疑問吧,希望對大家有所收獲!
智能硬件分析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智能硬件領域,一時間不少科技詞匯被提及頻率快速提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VR、車聯網等等進入我們的視線。
2017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狀況
2017年智能硬件已涉足健身運動、醫療健康、代步工具、家居娛樂等多方面,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一大批互聯網大佬攜巨資涌入,將整個智能硬件行業推向了風口。
但是智能硬件廠商多為新興的初創企業,缺乏資金、技術實力和品牌號召力單獨構建生態鏈,但“單打獨斗”又很難獲得上游零部件廠商在芯片設計、射頻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小米等巨頭企業進入,為智能硬件廠商“抱團取暖”提供了新的機會。
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360紛紛根據自己已有的業務優勢,進入智能硬件領域。
阿里巴巴將天貓電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寶眾籌三個業務部門整合成智能生活事業部。淘寶眾籌甚至向智能硬件廠商提供推薦代工工廠的服務。阿里首次對外推出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事業部,聯合打造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服務平臺。阿里智能生活平臺已經成為全行業覆蓋率第一,目前有100多個品類完成了智能化。2017年,有71000000臺智能設備在阿里平臺進行銷售,有三個產品單日銷售額過億,科沃斯掃地機器人、格蘭仕空調和奧克斯空調。在電商平臺,從生產到用戶手里的整個激活時間只需要1個星期,而傳統渠道則需要1、2個月。北京人民喜歡買凈水器,蘇浙人民喜歡買空調。廣州人民最喜歡買電熱毯。其中43%的購買者是天貓T4用戶,每個月消費超過4000元。他們喜歡的功能:云端預約,云菜譜,語音
( 數據來源阿里智能生活|智玩派整理發布)
騰訊則繼續發揮在社交領域的優勢,借由Tencent OS系統,“QQ物聯”和“微信硬件”開發平臺被整合打通,智能硬件可以全面植入騰訊的手機QQ和微信兩大社交生態服務體系;而360則主打“安全牌”,360安全路由器、360智能攝像頭、360兒童衛士智能手表等一系列產品被納入基于安全屬性的智能家居生態服務體系,360還將投入百億元資金扶持100家以上智能家居企業。
巨頭的進入不僅僅是為智能硬件廠商尋求更為合適的資源,來自奧維云網的分析認為,智能行業未來的價值創造,依然要基于多智能硬件的協同互聯和基于多終端數據提供的增值服務。
2016年智能硬件市場無論是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還是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兩大市場“風向標”展會上,智能硬件依然是最吸引“眼球”的主角。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為1.3億部,季度零售量穩步增長,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瑞士手表出口同比下降5%,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暴增316%。智能手表出貨量首次超越瑞士手表。中國在全球智能硬件零售市場占比高達32%,市場規模達到4221萬部,其中智能穿戴類產品依然占據大頭,約占56%的份額,智能機頂盒產品占據了29%,智能家居類產品占據10%,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場中,智能手環占據了58%的份額,智能手表占據了40%,其他品類的產品只占據了2%。
但與此同時,資本對智能硬件市場卻態度轉冷。在國際市場上,智能硬件的兩大明星企業,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剛剛獲得新一輪1.65億美元,估值僅為15億美元,比上輪融資的估值30億美元縮水一半;智能運動相機GoPro的股價則較高點縮水近80%。在國內,從去年9月開始,智能硬件創業團隊A輪與B輪融資完成比不足11:1,不斷有中小團隊“失血過多”退出市場。
盡管硬件的智能化是一個趨勢,但目前整個智能硬件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沒有能夠在硬件聯網之后,搭建更多的智能化生活場景,讓消費者感受到智能化的好處,這就造成產品接受度仍然還是較低。
展望2016年的智能硬件,或將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可穿戴智能設備 VR成新風口
自從智能穿戴產業被谷歌引爆之后,智能硬件產品也成為了這股浪潮中的一支“生力軍”,同時激活并帶動了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2017年是VR設備迅速成長的一年,到2016年普遍被業內認為是VR元年。
虛擬現實VR,從去年起就一直反復不斷的被各行業提及,2016年伊始就已經被打上“虛擬現實元年”的烙印。如今,大多數的互聯網巨頭都分出了相應的精力去開拓VR的道路。VR的應用不再局限游戲,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者為我們實現了更多虛擬現實的應用。VR在游戲、影視、旅行、探險、教育、醫療、康復訓練、買房裝修等方面都有應用。
隨著可穿戴以及VR市場的急速發展,相關行業的大躍進正在進行。隨著智能手機銷量的逐漸放緩,2017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卻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市場出貨量提升了172%,這個成績讓人驚嘆。在今年MWC大會上我們看到了更多令人驚喜的新設備,同時新趨勢也在眾籌和大廠商的產品中得以展現。高通、英特爾而都在通過自己的技術加速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產品出貨量為3950萬,預計2016年出貨量將上升至6400萬,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產品更有希望飆升至1.734億部。互聯網持續作用以及智能手機市場與技術創新且疲態,為可穿戴設備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兒童智能手表行業尚欠火候
智能手表作為智能硬件創業浪潮當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創業分支,甚至在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的智能手表上市前,國內的不少創業者就率先推出了智能手表產品,而且還針對兒童群體推出了兒童智能手表。
兒童智能手表雖是互聯網行業的新興品類,但產品間的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目前僅在國內就已有多家企業推出了自己的兒童智能可穿戴設備。
兒童智能手表被稱為“安全神器”,是因為兒童智能手表具有定位+通話功能。孩子帶上智能手表之后,定位功能可以讓家長隨時監控孩子的動向,通話功能可以讓家長與孩子隨時溝通,還有一些兒童智能手表具有發微信、監聽等功能。對于關心孩子的家長來說,這些都是痛點。一個小小的智能手表,可以讓家長時時感知到孩子的存在,安全感大大提升。
而隨著近日,兒童電話手表安全問題再入媒體視線, CCTV一套《焦點訪談》欄目發布了《“安全神器”藏隱患》的新聞專題的報道,為這一行業潑一盆冷水。節目中,《焦點訪談》欄目援引一份網絡安全反饋機構的報告表示,兒童智能手表存在的安全漏洞,將導致黑客可實時監控兒童,掌握兒童行走軌跡。業界認為,現在多數是傳統企業做兒童智能手表,它們缺乏抵御黑客攻擊的意識與能力,因此極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受央視接連報道,市面上兒童智能手表銷量受到影響,廠商不得不調整宣傳策略,以安全為噱頭大肆炒作的景象不復存在。經此一役,兒童智能手表短暫性地回歸了理性發展。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產品的不斷檢驗,將倒逼廠商不斷改善產品,并最終推出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這對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三、車聯網智能后視鏡成為趨勢
國家對物聯網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車聯網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據有關部門預計,2016年國內車聯網用戶將增長至千萬量級。車聯網產業規模巨大,然而,“車”-“聯”-“網”的全產業車聯網生態系統的構建,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在一起,共同開發行業發展的最優解決方案。
由于車聯網概念在最近一兩年時間內的爆發,因此雅森展會上的汽車電子(車載智能硬件)部分也成為了展會上的重點。相比去年,今年的雅森展出現的一些變化,或許可以說明后裝廠商眼中車聯網的發展趨勢。
車聯網智能后視鏡成為了主旋律。無論是飛歌、華陽等老牌大廠、還是各種小廠商,大家的展臺上都出現了智能后視鏡,并且都占據了核心位置。
目前主流的智能后視鏡基本上能夠實現車機的所有功能。無論是聯網之后的導航、娛樂、通信、還是倒車影像等功能,智能后視鏡都能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后視鏡的安裝相對相比車機動不動就要拆車接入 CANBUS 的安裝方式簡單很多,對車輛的破壞較小。其次,智能后視鏡在功能上更強大。例如 ADAS、前后行車記錄等功能關乎安全,更貼近用戶的痛點,在智能后視鏡上有普及成為標配的趨勢。由于硬件成本和定位不同,智能后視鏡的價格覆蓋了從幾百元到數千元的區間,但總體上比車機更低,能夠給用戶更多選擇。
從市場反應看,智能后視鏡的爆發已經成為行業內所公認的趨勢。而美賽達1860車聯網智能后視鏡PCBA新品在今年1月份發布后,引起了業界高度關注,并帶動智能后視鏡行業走入六核4G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