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后感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之中,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津湖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津湖觀后感1
電影《長津湖》完善再現了當年我軍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中艱苦卓絕的斗爭場面。節奏輕快不壓抑,情感真實且細膩,譜寫了很多個新兵的蛻變,闡釋了中國軍人的精神與力氣。
其中有兩幕場景讓我深深震撼。萬里長城染血色
伍萬里拉開火車門,結果映入眼簾的是萬里長城,是落日余暉,是血色山河,更是波瀾壯闊的氣概,是不到長城非英雄的鋼鐵意志,是秦時明月漢時關。他們那一刻看到了萬里長城,我們在那一刻也看到了萬里長城。在槍林彈雨高節奏劇情中,突然有了這樣的山河安好、波瀾壯闊的一幕,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當時那么多人不顧生死,也要去異國他鄉戰場,打這一場保衛戰,由于他們的身后有他們想要守護的大好河山。正如電影中所說:"國家好不容意給我們分了土地,我們不能讓別人搶了去。'盛世山河正如愿
雷老爹犧牲的時候快斷氣的時候,說了一句:"別把我留在這,把我帶回家吧。'這時候,我已抑制不住眼淚,只想說,人們不會遺忘你們,國家更不會遺忘你們。從20xx年到現在,已經有700多名烈士回到了祖國。盼望你們都能看到,如今這盛世,如您所愿。長津湖這部電影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凄慘壯歌。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我們的戰士穿著彈衣,吃著紅薯,趴在雪窩,用鋼鐵般的意志,與美國軍隊拼死搏斗,這才是我們要敬重的英雄。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現在國家的強大、富強與昌盛,與他們的功勞是密不行分的。
紅色是血脈里永不褪色的赤誠,我們定將至死不渝地愛著我生長的祖國,我們的信仰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長津湖觀后感2
自《八佰》后一直沒進影院,昨天和車友一起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再現了發生于抗美的援朝第二次戰役期間的長津湖戰斗,今天的觀感我不講歷史背景,戰役進程,以及武器裝備,講講人吧。
解放戰爭結束后,伍千里抱著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一座小漁村。這是一戶靠水吃飯的人家,解放前即便是岸上的窮人也看不起他們,漁花子直到近些年還有人這樣說揚州沿湖村的漁民。而伍家三代打漁,坐穩了中國社會的最底階層。所以當伍父說政府分了兩畝多地給他們,伍千里立刻描繪起了新屋的模樣,這是翻身擺脫階級烙印后發自真心的快樂。
依稀想起小時候在爺爺奶奶船上玩耍的情景我們家族就是翻身的底層階級,因此從影片剛開始我就對影片產生了共鳴。
進入新千年后,抗美的援朝影片風格開始改變,沒有三大戰役時代的全局俯瞰了,而是在保持主旋律的根底上重視對基層戰士人性的刻畫,以及戰爭對人生產生的影響。這不是反戰,而是在告訴觀眾保衛和平這句話的是由很多人放棄自己的人生而承當起來的。
從《云水謠》、《集結號》、《我的戰爭》到《金剛川》、《長津湖之水門橋》,普通人的群像不再是刻板的革命戰士,而是有愛、有理想、有情義的人??墒巧硖幠莻€時代,命運無情的撕裂了他們的人生,《云水謠》的陳秋水與王碧云天涯相隔60年,《集結號》的谷子地余生都在尋找自己的部隊,《金剛川》的班長劉浩暗戀上了四川老鄉話務員,而幾個小時之后姑娘就犧牲在金剛川畔。在
《長津湖》中,編劇更是充分賦予了演員們生動飽滿的人物設定。
在我看,看群像影片,和追偶像組合有相似之處,而在《長津湖之水門橋》你可能會因為某個演員某個角色而被影片感動,并繼而對整個志愿軍群體產生崇高的敬意。
是片中形象最為細膩的一個角色。滿是硬漢的七連,梅生有不一樣的氣質,從他在部隊集合時報數時壓線趕到,神態中硬朗與書卷氣相得益彰,就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明明已經退伍,可以辭別槍林彈雨的戰爭,在上海過上溫馨愜意的生活,他卻狂蹬了120公里自行車歸隊了。他當然不是天生好戰,他熱愛和平,厭惡戰爭,喜歡讀書聽歌學外語,深愛著女兒,但是為了不把戰爭留給下一代人,他責無旁貸,選擇走向戰爭。
長津湖觀后感3
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帶我們重溫了那場熱血悲壯的抗美援朝戰役,每個人物都是那么生動鮮明,每個場景都是那么刻骨銘心,廣大黨員干部應該細細品味其中滋味,傳承紅色力量紅色血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上譜寫新的紅色篇章。
品一支“鋼筆”,它彰顯的是“忠與義”的堅守
“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帶著一支鋼筆、一塊懷表便跟著彭德懷司令員欣然前往一線,在車站,他遞給了伍萬里一支從未見過的鋼筆,或許當時大家都以為他是一身“書生嫩氣”,卻沒曾想到他有一骨子“英雄霸氣”,為了那張大地圖,毅然沖進轟炸區域,他堅定的眼神、偉岸的背影都深深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敝鲃诱埨t、沖鋒陷陣,這便是榜樣的力量,用行動體現著中華兒女的血性和溫良,用生命詮釋著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沒有人清楚他的來歷,大家都叫他“劉秘書”,隱姓埋名、忠心赤膽,這也是共產黨員對祖國最純潔的愛,對黨和人民最赤誠的心。
品一桿“煙斗”,它凝聚的是“生與死”的抉擇
外形五大三粗的雷公,內心卻異常細膩,他教會許多新兵如何自保,自己卻總是沖鋒在前,在敵機瘋狂轟炸時,他果敢跑去撿起標識彈,駕車奮勇駛入敵營。“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里?!彼绿?,也想安全回家,但是他知道不能后退,因為身后是熱愛的戰友和思念的祖國,這也是軍人的使命和榮耀,要保護戰友回家的道路,要守衛家鄉皎潔的月光,他作為一名穿插連的老兵,最后能留下來的也只是常伴身邊的那一桿煙斗。常常在想:“到底什么是保家衛國?”或許雷公便是最好的注解,厭倦戰爭卻要常年征戰、害怕疼痛卻要強忍戰痛、思念家鄉卻終埋異鄉,這是滋養共產黨員的強大精神偉力,這種英雄血性將會熾熱不屈,這種堅定信念將會永世不滅。
品一個“箱子”,它承載的是“家與國”的縮影
剛剛退伍的梅生,本可以和妻子女兒安享晚年,卻忽逢國難,便又帶著箱子匆匆歸隊,在火車上他緩緩打開箱子,累累功勛、一張照片便是他半生的榮耀和一生的牽掛,更是他誓死都要守護的“大國”與“小家”?!斑@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下一代要打?!痹谀呛瑒C冽的戰場上,他是博學多才的指導員,也是英勇頑強的沖鋒兵,用血肉身軀奮力抵抗著坦克大炮。“悠悠忠骨埋他鄉,鑄就和平佑后人?!鄙攴比A盛世是因為革命先輩把該打的仗都打了,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著子孫后代的青春年華,換來這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心中有摯愛便會勇擔當,肩上有使命便會敢作為,共產黨員的這顆赤子之心歷百年不變,始終朝著民族復興的方向前進。
長津湖觀后感4
《長津湖》是一部講述抗美援朝中,關于長津湖戰役的紀錄片。
電影講述了這場抗美援朝時期,在長津湖所展開的震驚世界的戰役。而這次戰役改變了整個朝鮮戰場的發展格局,這一戰,還讓美國軍隊經歷了一場最為慘烈的敗退。
即便那時無論是武器還是技術和裝備,都不如美國,可先輩們對祖國的熱愛,卻很堅定。他們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中戰斗,他們拿著最為普通的槍,用生命與坦克、大炮和飛機一決上下,很多人在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充足的生活來源,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歷史已留過去了,但我們必須銘記歷史,不忘恥辱,好好學習,長大努力工作,為建設現代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津湖觀后感5
20xx年國慶檔首選電影無疑是《長津湖》,影片上映后一路領跑國慶檔,且票房更是一路飆升,刷新多項記錄,所以毫無疑問《長津湖》將會是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
截至影片上映第四天21 點左右,《長津湖》累計票房破15億,單日票房再次破4億元,繼續刷新內地影史戰爭片單日票房紀錄。在高口碑的加持下,影片國慶期間的排片占比一天比一天高,且上座率高達38%,足以看出影片的火爆。
《長津湖》講述了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近3小時的時長,讓觀眾們看到了志愿軍們迎難而上、奮勇殺敵的壯舉,也對極寒環境下戰士們的歸宿表示惋惜,然而影片帶給觀眾的并不止這些,片尾還有一個神秘的彩蛋。
影片里有句非常深刻的臺詞,“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所以他們的出生入死,只為下一代能夠生活在沒有硝煙的年代。
看到這里,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在走出電影 院,看到燈火闌珊,街道旁紅旗飄揚,熱鬧非凡,這一刻,才突然意識到,《長津湖》結尾并不是沒有彩蛋,如今的美好盛世就是《長津湖》的彩蛋。
當下的美好生活與影片形成強烈對比,現在的生活是那時他們的奢望,也是他們為之奮斗的目標?;钤诋斚碌奈覀?,也意識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更應該倍加珍惜,好好生活。
有網友說道“如今這盛世,如你所想,我們沒有制空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看到這里,相信很多觀眾都已破防了。
影片的最后,雷公壯烈犧牲了,臨終前他說“不要把我一個人留下”,這句話令多少人淚目。現在想想,那時的他們誰都不愿活在戰爭年代,更不愿活在痛苦的土地上,只有家才能給予溫暖,在這里也希望所有的戰士都能回家。
戰士們的勇敢與無畏,造就了如今的繁榮昌盛。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再聽到萬里長空中飛機的轟鳴聲,沒有了緊張與懼怕,有的只是滿滿的驕傲與自豪,與此同時也要銘記那些英雄們,向他們致敬!
《長津湖》上映后,恰逢國慶,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里,我們看到了父輩的犧牲精神,同時也讓戰士們看到如今的繁華盛世,想必這也是對他們來說的告慰。
長津湖觀后感6
10月2日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電影《長津湖》,這一部電影講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共產黨怎樣保衛國家的??箲鹩⑿蹅儓詮?,勇敢,他們不怕苦,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生活。我要學習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現在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名像他們一樣能保衛國家的人,我愛我的祖國。
長津湖觀后感7
1950年,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已經成為了歷史書上的一個段落,但對于我們的祖父輩的人來說,那是一段連提及都熱淚盈眶的真實經歷。記得我曾問過外公,那是一段什么樣的時光,他說那時自己太小,很多事都記不清了但常能從大人口里聽到“打仗”兩字。
其實,在看《長津湖》這部電影前,我對“抗美援朝”的大多數印象都關于上甘嶺,直到看完電影,我才明白,在那時的境況里長津湖一戰給了多少志愿軍打勝仗的鼓舞。
印象最深刻時,也是最受觸動的情節一定是雷公之死《沂蒙山小調》唱起,我身邊很多女生的眼淚也隨之滴下。渡江戰役才剛結束。出國作戰的志愿軍來自全國各地,想當年也必定有很多英烈像雷公一樣,渴望在生命的盡頭,回到故土??晌覀兌贾乐两裎覀內杂泻芏辔茨軒Щ貋淼挠⒘?,他們可能就像電影中的“冰雕連”還在某個地方繼續埋伏著。
“為什么要打這一仗,因為如果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電影里梅生作為一個父親他上戰場,是想保護孩子,他希望孩子能學好算術,注重科研,他希望以后的中國,可以不再像他們當年那樣艱難。可以想象當年跨過鴨綠江的戰士中,有多少人也有著這樣的期望,他們想我們能養育愛國志氣,提振精氣神,建設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我想,以后的我輩青年,定能成國之棟梁。到那時,我們方能告訴先輩,如今的中國錦銹山河,神州萬里,這盛世,如您所愿。
電影結束后,有同學說等了十幾分鐘卻沒有彩蛋,但當我走出電影院,看街上燈火萬家,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盛景,才發現原來這才是最好的彩蛋,這沂蒙山小調中的綠水青山,多好看。
長津湖觀后感8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長津湖》電影講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戰役。電影中中國志愿軍裝備落后,物資緊缺,而美國軍隊裝備精良,技術先進,不斷地用飛機轟炸志愿軍,死了好多人,但是志愿軍英勇善戰,不怕艱苦,在不利的條件下,戰勝了美國王牌軍隊。最后看到志愿軍在雪地里活活凍死的畫面,我被震撼了,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他們這樣英勇。爸爸給我講,我們現在安定的生活,都是這些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讓我對他們油然起敬。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
長津湖觀后感9
天寒地凍的嚴峻戰場,硝煙四起的激烈戰斗,美軍先進的坦克裝備,中國人民志愿軍昂揚的斗志,無一不在預告著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影片全景式地展現了長津湖戰役的全貌:從美軍進犯中朝邊境,到志愿軍戰士重創敵人,其中有壯懷激烈的戰斗,也有吞噬天地的戰史。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的帶領下來到朝鮮戰場。這是一場對新中國來說首次出境作戰的戰役。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而且對手是以美國為首所謂的“聯合國”軍。《長津湖》這部影片把抗美援朝的激烈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的場景。在一場戰斗中,軍人們身處零下35度的低溫,身上穿的也是江南地區配發過冬的薄冬衣,卻連土豆也吃不上。然而卻依然堅持戰斗并取得了勝利,這種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戰役的進行中,志愿軍戰士寧可凍死,也不后退半步。當美軍沖破防線走到陣地前時,面對他們的是一百多個冰雕般的保持戰斗姿態的戰士遺體。
在美軍渡過海門河時,美軍拼命的搭建過河的橋梁,然而卻是搭了被炸,炸了再搭,搭了再炸。最后,美軍只得將整個橋空投到江邊,才僥幸成功逃跑。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庇纱丝芍?,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跡。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愿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后來更為慘烈的戰斗中讓世界震驚!為了祖國的利益而頑強奮戰、寧死不屈的每一位志愿軍戰士,都值得我們永遠的敬仰緬懷。片中所展現出風雪和硝煙里,先輩們所經歷的這場艱苦悲壯的戰役,喚醒著我們對那段歷史的回溯,也讓民族精神更深刻地印刻在了我的心間。
長津湖觀后感10
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近日,我和朋友一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地再現了當年英雄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電影看完以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幅幅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筑建的。
《長津湖》這部電影讓我更多了解了建國之初人民的愛國之心,戰士英勇不屈的偉大精神。誰不知道有戰爭就有傷亡?但老百姓為了保衛新中國,主動將自己還在休假的孩子送回志愿軍隊伍中。為了保衛剛剛從硝煙和戰火中誕生的祖國,就算是已經退役的軍人,也毫不猶豫地回到了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剛剛成立之初的中國物質匱乏,我軍裝備落后。我們的敵人卻是當時世界上武器最先進的美國。當美軍吃著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一起相約戰爭結束后去對方家里吃飯時。我國志愿軍們卻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硬了的土豆,即使是凍硬了的土豆也要想著得節省著吃。這樣強烈鮮明的對比看得我很難過也很感動,戰士們不畏艱難、不抱怨、勇敢堅強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一刻我多么想擁有超能力,立刻穿越時空,飛到過去,給他們送上熱騰騰的食物。
令我無法忘卻的畫面,就是“冰雕連”。他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著作戰的姿勢,英勇而無畏!當美國將軍看見被凍成冰的我軍戰士時,他摘下帽子敬了一個軍禮,并且說到:“這樣的勇士我們永遠無法戰勝”!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歷史!美國將軍向冰雕連敬禮時,恨極了美軍的我改變了心態。原來沒有人喜歡戰爭,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長津湖》就是這樣真實,尊重歷史,符合人性。后來我特意上網搜索了冰雕連的事跡,當年三個連隊中僅有1名掉隊者和通信兵幸免于難,其余戰士全部凍死,十分悲壯!《長津湖》導演組那么認真、用心,每一個鏡頭都直擊心靈,深深打動了我。希望我們祖國所有的電影都能如此用心,多一些正能量。
影片的最后,冰雕連令美軍將領肅然起敬,他說:“面對有如此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他們?!笔茄?!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我們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的民族是無私的……有著太多贊美的話語,可我卻已不知該如何表述。影片的結尾將士們揮動著手中的紅旗,我想,那紅旗一定是有魔法的,它一定是化作了街邊的路燈,在黑暗中給了我們光亮,給了我們勇敢。
長津湖觀后感11
期待已久的電影《長津湖》上映了,前天下班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去看了,結果并沒有讓我失望,內容非常震撼、精彩,也觸動了心里許多的感想。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消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斗,是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愿化為冰雕,也絲毫不愿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于烈士們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和對于大家未來對下一代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長津湖》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斗,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斗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可愛;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里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電影中還出現了許多經典的語句“這個世界上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每一個在戰役中犧牲的戰士都是英雄”等等。觀看到后半段時,面對一個又一個烈士的犧牲,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么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愛國”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扎了根。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老師,我們肩負著培養祖國的花朵,新一代的接班人的重任。我們只有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托在了新一代接班人的身上。面對祖國未來的挑戰,你們準備好為它而奮斗了嗎?
長津湖觀后感12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影片由黃建新監制、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胡軍、李晨、朱亞文、韓東君、張涵予領銜主演。
《長津湖》塑造了一批不遠萬里奔赴朝鮮戰場,將自己的青春、熱血與生命化作守護祖國的銅墻鐵壁的戰士形象。一位觀眾看完電影后表示:“《長津湖》在這三個小時之內呈現出的不僅是戰爭的殘酷,更有英烈們不畏犧牲不懼生死的志愿軍精神。我仿佛親身經歷了這場戰爭,眼淚怎么也止不住。再一想到真實的歷史只會更慘烈,讓我對英烈們更加崇敬了,真的無法想象當時他們克服了多少困難?!?/p>
據了解,為確保影片細節真實可靠,《長津湖》主創團隊對大量歷史資料進行了深入研究。大到每場戰爭場面,小到每位士兵的服裝細節,都力求做到最真實。
長津湖觀后感13
媽媽總是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一直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今天我看了《長津湖》的電影,我才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1950年,中國志愿軍越過鴨綠江去抗美援朝,那時天氣十分寒冷,環境特別惡劣。戰士們吃不飽睡不好,他們在零下31度的環境下,一天只能吃一個凍土豆。但中國志愿軍很團結,只要一個手勢或一聲哨響,他們就知道該隱蔽還是該進攻,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依舊能取得勝利??晌覀儸F在吃飯挑食,穿衣服挑三揀四,不好好睡覺,學習不用功,跟志愿軍相比,我真的很慚愧,我有這樣的生活條件,應該要更加懂得好好珍惜。
電影里讓我最感動的是,在長津湖的最后一場仗上,一架美國飛機上扔下了一顆標識彈,雷公不顧一切地抱起了標識彈,標識彈很燙,但雷公堅持著把標識彈抱起,放到美國軍隊剛丟失的車上,他拼盡全力把車開向沒有人的地方,讓美國的軍隊轉移了目標方向,子彈全在雷公身邊爆炸,他的臉已經被炸得模糊了,身上也沒有一片好的地方。就這樣,雷公倒下了。雷公犧牲前說:“不要把我留在這兒,帶我回家?!边@時候,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我想:這么能勇敢而顧全大局的人就這樣犧牲了,我的心好痛?。≌嫦胱屇切╋w機墜毀,坦克消失??!經過我們的努力,美國軍人也知難而退了。最后,中國志愿軍吹起了勝利的號角。
看完電影,我覺得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很驕傲。我們現在可以吃飽穿暖,都是因為前人付出了很大的犧牲。雖然我們生在新中國,但也不能忘記為我們付出的烈士們。我也終于理解了媽媽說的那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長津湖觀后感14
國慶節那天下午,天空中下著蒙蒙細雨,我們一家三人來到江華城電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
這部電影主要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950年10月,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美帝國主義突然入侵朝鮮半島,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新中國面臨嚴重的威脅,黨中央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整部電影最讓我震撼的是第九連在又餓又冷沒有防寒棉衣的情況下,與美國軍人浴血奮戰十余個晝夜。在這緊要關頭,偏偏長金津湖迎來了百年難遇的極寒天氣,志愿軍潛伏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紋絲不動地堅守著,渴了就抓一把雪,餓了就啃凍硬的土豆,土豆硬的能把牙齒磕下來。而與此相比,美國軍人卻正在營地中吃著熱乎乎飯菜,穿的暖暖的棉衣,這兩者是天壤之別呀!這是多么殘酷的現實。最后,第九連135名志愿軍戰士硬是活活地被凍死在長津湖邊的高山上,他們臨死時還一直保持著手持武器,扣著扳機,怒視前方英勇殺敵的姿勢。中國軍人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驕傲!多么值得我們尊敬??!這種精神來自于他們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祖國一定會勝利,正如美國史密斯少將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他們?!?/p>
志愿軍們前赴后繼,舍生忘死的戰斗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已淚流滿面,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電影院的?;丶业穆吠局?,電影里的情節一遍又一遍的在我腦海中重現。影片中的毛澤東說的那句話“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得百拳來?!敝笇T說的話:“我們把該打的仗打完了,我們的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他們的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看完《長津湖》影片,我才知道今天安寧、祥和的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它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要像英雄們學習,今后我無論遇到任何困難,絕不退縮。我要用自己的決心和努力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長津湖觀后感15
周末,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一起觀看電影《長津湖》。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么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答道,看著好奇的我。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著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消息又一次傳入了士兵們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他們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斗,是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寧愿化為冰雕,也絲毫不愿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扎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里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饑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托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