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風濕關節炎的偏方
內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高發于中老年群體的疾病。那么,治療內風濕關節炎的偏方有哪些呢?治內風濕關節炎有哪些方法?不如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內風濕關節炎的偏方
1、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術12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菟絲子30克,仙靈脾10克,白芍15克,雞血藤30克,威靈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棗5枚。全方共奏溫補肝腎,健脾益氣,散寒祛風除濕,祛瘀通絡定痛之功。
2、川烏粥。原料:制川烏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適量。烹制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凈,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后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3、牛膝酒糟。原料: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適量。烹制方法:先將牛膝洗凈,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于糯米煮熟后,拌和甜酒曲,于溫暖處發酵為酒槽。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4、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澤蘭15克。共三味藥。用一斤黃酒煎,用小火。大火煎開,用小小火煎15-20分種。放少許紅糖,去渣喝酒,視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堅持。天熱可以放冰箱,吃時熱酒。
治內風濕關節炎的方法
1、一般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癥狀緩解后可適當活動,慢性遷延期可短期休息或減輕工作,應與治療性鍛煉相結合并配合理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要加強營養,及時治療體內慢性感染灶,避免受涼、受潮。
2、局部治療
灌洗療法,在關節鏡檢查的同時可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加壓灌洗關節腔,以沖洗清除關節內的病變壞死組織;
局部石膏托或夾板制動防止畸形,但要注意每日的關節功能鍛煉;
理療,急性癥狀消失后,可開始應用物理熱療法。
3、藥物治療
宜常規選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在急性發作期或其他藥物作用遲緩而不顯著時可短期應用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為了緩解病程的進展也可應用中藥制劑,這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治療方法。
4、手術治療
早期可做滑膜切除術,可以減少關節液滲出,防止血管翳形成,預防性保護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組織,改善關節功能;晚期應在關節病變已靜止半年以上,畸形不能用手法矯正時,可根據情況做各種肌腱和骨關節手術,矯正畸形。
內風濕關節炎的癥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晚期癥狀: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看過“內風濕關節炎的偏方”的人還看了:
內風濕關節炎的偏方





上一篇:治療咳嗽偏方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下一篇:大蒜止咳化痰的偏方有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