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五彩繩什么時候扔
盤點端午節五彩繩什么時候扔
端午,也稱為端陽。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天,很多活動都會如期而至。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盤點端午節五彩繩什么時候扔,歡迎參閱。
端午節五彩繩什么時候扔
有說法稱端午節戴著的彩繩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焚燒。有些地方是端午節后下第一場雨時,摘下拋到河里,讓它隨雨水沖走。
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五彩繩佩戴宜忌
1、在端午節那天的早上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大人起床后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有些地方是五彩繩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戴上。
2、系五彩繩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且戴好之后小孩子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五彩繩。
3、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焚燒。有些地方是端午節后下第一場雨時,摘下拋到河里,讓它隨雨水沖走。
4、據說戴五彩繩的孩子就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而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孩子門由此可以保安康。
5、當然,除了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于兒童手臂。在舊時,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
端午節為什么不能說快樂
這是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鞓?,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天,處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