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圣誕節的傳說
圣誕賀卡作為圣誕節禮物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2021圣誕節的傳說,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1圣誕節的傳說
“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人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的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__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其實圣誕節具體定哪一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是為紀念救主耶穌降生。
報佳音:
圣誕夜指月日晚至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圣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圣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
報佳音的人稱為,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頌歌:
圣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圣誕頌歌。圣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天使歌唱在高天》、《緬想當年時方夜半》、《美哉小城,小伯利恒》、《牧人聞信》、《遠遠在馬槽里》、《榮耀天軍》、《聽啊,天使唱高聲》、《圣誕鐘聲》、等等其中以《平安夜》最為有名。
據說,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上住著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牧師一摩爾。這年圣誕節,摩爾發現教堂里管風琴的管于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來不及了。怎么慶祝圣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耶穌降生時,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后,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于上帝,在地上平安歸于他所喜悅的人。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句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
摩爾寫好歌詞后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后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后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圣誕節時必唱的歌曲之一。
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圣誕節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家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日的喜慶氣氛。
平安夜
根據耶穌誕生在夜里這種說法。圣誕節的慶祝活動也從月日夜間開始,半夜時分達到最高潮。這一夜就被稱為圣誕夜。
圣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么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圣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后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圣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圣誕老公公
相信大家對圣誕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詳吧?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女后,送他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于是,將禮物放在圣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據說平安夜的晚上,圣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并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圣誕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禮給自己。隔天一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獎勵。到了1822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后,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國也群起效尤。因此裝扮圣誕老人來慶祝圣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圣誕樹:
據稱,圣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世紀用縱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月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到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圣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圣誕樹。不過,西方關于圣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農民,在圣誕節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樹枝插在地上。
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民說,每年今日,樹上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盛情。所以,今天人們所見的圣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小禮物。
圣誕大餐:
圣誕節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誕節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在的人們過節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圣誕節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圣誕節目:
圣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說說大家的圣誕愿望。
2021圣誕節七大傳統美食
1、烤火雞
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為什么要在圣誕節吃火雞呢?據說在1620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樸里毛斯山,由于當時這里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于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圣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
2、圣誕三文魚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團聚,共進節日大餐,火雞是必備的美食,煙熏火腿、圣誕三文魚、圣誕布丁等美味也都會搬上餐桌。三文魚是一種流行的食品,亦是一種甚為健康的食品。魚肉含有高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卻較低。魚肉呈橙色,是紅肉的魚類,但有少量白肉的野生品種。
三文魚的食法有多種,歐洲及美國人則會以熱或冷煙熏方式制作煙熏三文魚,熏好的魚片一般會加上黃油,配著新鮮的檸檬汁一起享用。
3、熏火腿
熏火腿應該算是圣誕大餐中最傳統的正菜了。不僅方便食用,還能滿足節日用餐人多的需求,甚至就算剩下了也不怕。煙熏烤火腿往往會在表面涂抹上含有甜味的醬汁,如蜂蜜或者櫻桃石榴醬。
利用這些甜味醬可以與紅酒成為搭配熏火腿食用的完美組合,因此就需要選擇果味稍濃口感豐富一些的紅酒來配合煙熏火腿外層上甜膩的味道。
4、紅酒
這一傳統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著耶酥基督的肉身,紅酒代表他的血。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
圣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干等作料,然后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注意不可開鍋),最后淋上一點伏特加,起鍋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5、圣誕蛋糕
蛋糕是平時與節慶不可缺少的食品,圣誕節更是不可錯過,巧克力口味即是圣誕蛋糕主要的口味之一,此刻幾乎每一家都會制作以巧克力為主的蛋糕。人們常常把圣誕蛋糕做得新奇漂亮。上面用奶油或果醬澆“圣誕快樂”的字樣,四周插上特制的圣誕蠟燭。
蠟燭形狀小巧,只有三四寸長,但用料精致,五顏六色,有的還做成螺旋形。點燃之后,由主人次熄,然后大家分吃蛋糕。人們有時還在蛋糕里放進三粒豆子,以此代表圣經故事中的三個東方賢土,誰吃著豆子誰就當上了“三王”,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6、圣誕布丁
圣誕布丁是在圣誕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今日的圣誕布丁源于傳統圣誕食物牛奶麥粥及干果布丁,因此圣誕布丁的成分雖沒有梅子,但也稱為干果布丁,成為圣誕菜式的新成員。傳統上,圣誕來臨時,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共同制造一個圣誕布丁,象征團結和諧,且各人在攪拌一下面團時,都會默默許下一個愿望,最后還會在面團里藏一個硬幣。
在丹麥,當圣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讓他們高興。
7、姜餅
德國最著名的傳統圣誕食品是姜餅。姜餅的英文有兩種一種是Gingersnap,從字面就很好理解姜+薄而脆的餅;而另一種說法來自德語,叫Lebkuchen。總之姜餅就是圣誕節時吃的小酥餅,通常用蜂蜜、紅糖、杏仁、蜜餞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姜餅的故鄉雖然在德國,但歐陸人也習慣在圣誕期間吃姜餅。芬蘭人會一邊享用姜餅,一邊喝glogi酒,它是一種摻入杏仁與葡萄干的酒,味道既辣且香。荷蘭人甚至會把圣誕禮物藏在布丁或羊腸里呢!至于波蘭人則分為兩派,一派喜在圣誕前夕吃大餐,另一派卻整日齋戒祈禱。
2021各國的圣誕節習俗
白俄羅斯:讓公雞決定
幾個未婚女子的腳邊分別放一小堆玉米粒,然后由一只神氣的公雞來決定去哪家姑娘的玉米粒,哪個姑娘面前的玉米被公雞吃了,那她便是下一位喜結良緣的人。(感覺公雞像是中國的月老。)
捷克:扔鞋測桃花
在捷克共和國,Marie學習過的地方。那里的圣誕習俗是,單身姑娘如果想要預測新年里自己是否會結婚,就要將一只鞋扔過自己的肩膀。如果落下的鞋鞋尖朝向大門,那么就等著新年里的盛大婚禮吧!
烏克蘭:蜘蛛的善意
烏克蘭的蜘蛛們聽到寡婦的哭泣,因為寡婦沒有錢來裝飾圣誕樹,好心的.蜘蛛們便在樹上織出漂亮的網來裝飾。在今天的烏克蘭,圣誕樹中藏匿的蜘蛛預示著幸運。有些人猜測,圣誕彩帶也是從這個典故中得到的靈感。
意大利:內衣與新年俱華麗
迎新年那一夜,在意大利,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患上色彩繽紛的內衣,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彩頭!當然,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穿上干凈的內衣!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圣誕木偶
在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玩得比較重口味。“便便木頭”(Caga Tio)是一個興高采烈的戴著帽子的木偶。加泰羅尼亞人會在圣誕前夕用糖果“喂養”他們。到了平安夜那天,他們會用棍子敲打圣誕木偶,讓它把糖果再“拉”出來!
希臘:燃燒吧!小樹枝
在希臘的塞薩利,男孩子們會取一段雪松樹枝,女孩子們取一段白櫻樹枝放在火上。誰的樹枝燃燒得最快,就是新年好運的預兆,或是一段好姻緣的預兆。
英國:榭寄生下的吻
必須說到將圣誕文化推行到世界各地有功的大英帝國了。在德魯伊教(Druid)中榭寄生象征著豐收。因此,圣誕夜在榭寄生下接吻這一習俗自18世紀的英格蘭流行開來。現在這個神奇的習俗已經風靡全世界的圣誕夜派對!
全世界都通行的新年之吻
跨年夜的午夜之吻,這一習俗由來還不是很清楚。據有些資料稱它可能來源于古羅馬的農神節(Saturnalia)。無論如何,世界上所有那些浪漫多情的派對動物們都幫助把這項習俗傳承了下來!
美國:樹上的酸黃瓜
在美國本土,很多家的圣誕樹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裝飾——酸黃瓜。這一傳統據說是起源于內戰時期。被俘士兵約翰·C·勞爾(John·C·Lower)因為擔心平安夜會挨餓,便請求俘虜者在圣誕樹上掛一酸黃瓜。這一慈悲的舉動最終證明拯救了他的生命,這便是圣誕樹上掛酸黃瓜習俗的由來。
葡萄牙:斯人已逝,記憶傳存
在葡萄牙,的傳統圣誕早餐盛宴(Cosoda)上,一般要在桌子旁放置多余的凳子,讓家中逝者的亡靈也能團聚一同享用美餐。類似的習俗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存在。在中國還要多擺副碗筷哦。
瑞典:米布丁中吃杏仁
在瑞典,誰能在米布丁里吃到那顆杏仁,誰就會在新年里迎來婚娶。單身汪們要仔細挑選自己的那碗哦。這也好像中國的在餃子、湯圓里包上硬幣,吃到的人新年好運的習俗啊。
海地:一只裝滿稻草的鞋
在海地,孩子們會把裝滿稻草的鞋子放在圣誕樹下,期盼圣誕老人會把禮物放在里面。位于熱帶雨林地區的海地的圣誕樹也和北半球的不一樣哦。
格陵蘭女人:好好休息
在格陵蘭,在傳統習俗中,在平安夜這一天,因紐特男人會極盡全力照顧他們的妻子,滿足她們的所有要求。然而這卻并不是常態。過了這一晚,因紐特女人又要期待著下一年的平安夜,可以坐下來被丈夫奉上一杯好茶盡情享受了。
波蘭:抽稻草
在波蘭的圣誕守夜(Wigilia)晚餐中,要把一些稻草放在桌布的下面,象征耶穌在馬廄中降生。客人們輪流抽出一根稻草。如果抽到綠色的,那么新一年會有好運,或者是好姻緣,而黃色的則表示新一年還是會維持單身。
委內瑞拉:穿上我的滑輪鞋
圣誕前一周的清晨,委內瑞拉的家庭會一起踩著輪滑去做早彌撒。那一天,甚至連道路都會進行交通管制以保證人們滑板鞋摩擦地面的安全!
奧地利:12月4日的插櫻花
2月4日是奧地利的圣芭芭拉(St.Barbara)之日。這一天,取一小枝櫻花插在盛水的花瓶中。如果平安夜前花朵能夠綻開,則預示著新一年的好運以及美滿的姻緣!
日本:KFC里的雙人晚餐
據說,日本人把圣誕節看成是跟情人節類似的節日(跟中國情況類似啊)。戀人們在那一天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KFC快餐店。有時甚至人多到需要預訂位子呢!(譯者言:KFC要預定位子是怎么回事?難道是因為KFC和圣誕節一樣是舶來品的緣故?或者僅僅是為了享受KFC的第二位半價優惠政策來氣單身狗的?)
菲律賓:共享圓形奶酪
午夜彌撒之后,菲律賓的親人們會聚在一起享用一頓盛宴(Noche Buena)。而這頓宴席中最重要的菜肴是外面裹著一層蠟膜的圓形奶酪(Kei de bola)。
墨西哥:小蘿卜之夜!
12月23日,在墨西哥的瓦哈卡(Oaxaca),家人們會聚在一起,用小蘿卜雕刻出耶穌誕生的形象。制作最精美的雕像將會放置在鎮上的廣場上。
芬蘭:錫液當“筆仙”
在芬蘭,新年前夕的聚會上,人們將熾熱的錫液倒入一盆冷水中,讓它們自由凝結成不同形狀。這形狀可以預測來年的運程。所以那些盼望愛情的人們也盼著自己能融出心形或是象征戒指的環形!
2021圣誕節的傳說相關文章:
★ 關于圣誕節的故事
★ 關于圣誕節的由來
2021圣誕節的傳說





上一篇:圣誕節的傳統食物
下一篇:2021圣誕節民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