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什么
九九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什么(2023)
重陽節,也稱為老人節或者高齡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慶祝。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九九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什么(2023),希望大家喜歡!
九九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什么
民俗活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又叫什么節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老人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倡導全民尊老風尚,把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禁忌
忌房事
“重九”是陽數的巔峰,然后變成陰數。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禁止所有的錯誤行為,謹慎行事,性也是禁忌之一。只有當男女交合時,陰陽才能和諧。否則,陰陽不調不利于后代的繁殖。
忌煮飯
過去傳說“重陽不蒸爸爸,老虎要咬媽媽”。重陽節是老人節,這一天是節日,所以讓老母親休息,不要因為做飯而累。當時,我沒有明確解釋這個事實,所以我用這個諺語來嚇唬人們。
忌送菊花
因為菊花是祭花,送菊花是不合適的。
避免說節日快樂
重陽節是全家出去辟邪的日子,所以重陽節的祝福是“健康”或“全家平安”。
重陽節節日是老人節嗎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們在每年過的重陽節就是所謂的老人節,一般過節的時間是在農歷的九月初九,情況允許下,在外面工作的人們會在這一天回家陪伴老人,還會帶著老人出門游玩一番,讓老人們的心情更加的開心。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了,只不過古時候的重陽節并不是老人節,而是和親朋好友登高望遠,佩戴茱萸躲避災禍的日子。從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陽節當天,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作詩,舉行宴會歡樂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像陳后主就是沉迷于聲色之外,還喜愛走馬射箭,亡國時還要再獵一圈。到了唐代,重陽射箭圍獵活動依然盛行。其實老人節的時間是在1989年定下來的,這一天的日子很吉利,有長壽的意思,有的地方在這一天還會為老人們舉行多個慶祝活動,會帶著老人出去賞景和登上,讓老人們開心度過這一天。
重陽節送老人鮮花有哪些
吊鐘花
含義是吉祥,寓意是走好運,男女孩都是會買吊鐘花的,表達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有桃花運,展現的是帶來幸福。寓意是感激。
桂花
表達的是崇高、美好、吉祥,含義是友好、慈母的愛。桂花作為禮品送人是非常好的,桂花的花語是吉祥、愛情。
康乃馨
康乃馨被東西方人們稱為母親之花,是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康乃馨適合在重陽節對媽媽表達愛,通過花告訴家人你愛他們的心,感受到的是真心情意。
金魚草
金魚草的花形是奇特的,花色是濃艷的,它是園林中的草本花卉。用于切花觀賞是比較不錯的。含義是鴻運當頭。
櫻草花
櫻草花看著是小巧可愛的,花瓣讓人覺得很浪漫,表現的是真摯的愛情,送給戀人可以很好的表達愛意。意味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