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3年重陽節幾月幾日星期幾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叫做重陽節,它不僅歷史悠久,并且還流傳著許多的習俗活動,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3年重陽節幾月幾日星期幾,歡迎參閱。
重陽節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3年重陽節具體時間:公歷10月23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一
重陽節吃什么食物
一、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起因源于重陽登高習俗,它又稱花糕,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制作而成的一種美食,也是贈送長輩最佳禮物。由于“糕”與“高”同音,所以民間以吃糕代替登高,又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在里面。
重陽糕可以做成很多花樣,品種也很多,糕上大都嵌以蜜餞、棗脯等,非常的香甜松軟好吃,也很好消化,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種很不錯的食品。
二、螃蟹
重陽吃螃蟹也是其中一項風俗活動,古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表明了重陽節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時間,蟹黃肥厚金黃,營養豐富,而且味道是比較鮮美的,所以慢慢的流傳下來了。
螃蟹不管是蒸著吃還是炒著吃,對于愛吃螃蟹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美味。但是螃蟹這個東西,它性寒,吃蟹時要搭配新鮮姜和醋,驅寒之余還能使蟹味更鮮美。
三、菊花酒
重陽節正好是菊花盛開的時候,窗前籬下,片片金黃,使用菊花和糯米制作而成的菊花酒,又被稱為“長壽酒”,可以幫助您養肝明目、強身健體、滋陰潤燥。由于九九重陽節九九與“久久”是諧音,與酒也同音,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親朋好友把酒言歡,共賞菊花,也是別有風味。
四、羊肉面(長壽面)
在北方,人們有會在重陽節這一天吃羊肉面的傳統。由于“羊”與重陽節的“陽”同音,暗合重陽之意。除此之外,秋天是羊兒最鮮嫩最肥美的季節,而北方這個時節天氣是比較寒冷的,羊肉性暖,這個時候吃上一碗羊肉面,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增強抵抗力,所以重陽吃羊肉面深受人們歡迎。
五、糍粑
糍粑是用蒸熟的糯米在經過“千錘百煉”之后誕生的美食,味道可口,且香氣濃重,是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圓形的糍粑作為傳統美食,有著團圓、圓滿的寓意,在重陽節這天吃糍粑,喻示家家都能幸福美滿、團團圓圓。而且糍粑一般都是做成甜的,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
重陽節送老人鮮花有哪些
吊鐘花
含義是吉祥,寓意是走好運,男女孩都是會買吊鐘花的,表達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有桃花運,展現的是帶來幸福。寓意是感激。
桂花
表達的是崇高、美好、吉祥,含義是友好、慈母的愛。桂花作為禮品送人是非常好的,桂花的花語是吉祥、愛情。
康乃馨
康乃馨被東西方人們稱為母親之花,是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康乃馨適合在重陽節對媽媽表達愛,通過花告訴家人你愛他們的心,感受到的是真心情意。
金魚草
金魚草的花形是奇特的,花色是濃艷的,它是園林中的草本花卉。用于切花觀賞是比較不錯的。含義是鴻運當頭。
櫻草花
櫻草花看著是小巧可愛的,花瓣讓人覺得很浪漫,表現的是真摯的愛情,送給戀人可以很好的表達愛意。意味著青春。
重陽節意義介紹
重陽節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在這一時期,重陽節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禱風調雨順的意義。
在我國的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節,還與“久久”同音,且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還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寓意“久久”長壽之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九九”在婚姻上也有“長長久久”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也會選擇在九九重陽這天結婚。既然選擇“久久”的愛情,怎么能缺少一枚樂維斯真愛鉆戒呢?樂維斯代表的不僅僅是鉆戒,更是一輩子的承諾。愛情旅途中,用一枚實名定制、一生只送一人的樂維斯鉆戒,去見證美好的幸福時刻和誠摯的愛情誓言吧。樂維斯鉆戒會在你們長久的愛情歲月里,一直相伴如初。
重陽節共有7種叫法
1、重九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踏秋節: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3、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懸梁自盡,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于重陽節讓她們休息。于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登高節: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節: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6、茱萸節: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7、老人節/老年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