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古鎮介紹
黑井古鎮位于祿豐縣,這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傍江,是一個久封于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云南四大古鎮之一。現在隨學習啦小編來看看這個黑井古鎮吧!
黑井古鎮介紹
據《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后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后稱“黑井”。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歷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歷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關于黑井,金庸《天龍八部》有語:“保定帝下旨免了鹽稅,大理國萬民感恩。云南產鹽不多,通國只白井、黑井、云龍等九井產鹽,每年須向蜀中買鹽,鹽稅甚重,邊遠貧民一年中往往有數月淡食。保定帝知道鹽稅一免,黃眉僧定要設法去救段譽以報……”黑井,就是大理國僅有的9個鹽井之一。
“鹽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風貌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戲臺,以及古寺廟、古鹽井、煮鹽灶戶等,特別是享譽省內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貞節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筆、飛來寺、以前曾產過鹽的鹽井及鹵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龍祠內懸掛著雍正皇帝所題寫的牌匾,上書“靈源普澤”四個大字。此匾長2米多、寬80厘米,匾上雕有9個龍頭。“靈源普澤”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對當時黑井鹵水惠澤普天下的評價。還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間,至今仍發揮著防洪作用,護衛著黑井鎮的安全的黑井慶安堤,也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黑井古鎮武家大院
武家大院屬典型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武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咸豐七年擴建竣工,依山勢而建,呈“王字型,縱一橫三”,布局獨特,由四個天井組成,有99間房子108扇門,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四通八達,規模宏大,是云南罕見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黑井古鎮大龍祠
大龍祠內懸掛的牌匾是雍正皇帝所題寫,上書“靈源普澤”四個大字。此匾長2米多、寬80厘米,匾上雕有9個龍頭。 “靈源普澤”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對當時黑井鹵水惠澤普天下的評價。
黑井古鎮飛來寺
飛來寺位于半山腰,因山勢陡峭,從山下往上看,整個廟宇像一只盤踞于山巒的大鳥,仿佛振翅欲飛,又好像剛剛從天空降落停歇。飛來寺就此得名。從寺向下看,深深的峽谷中,龍川江從中穿過,小鎮的建筑星羅棋布于江的兩岸。
黑井慶安堤
慶安堤位于龍溝河和龍川江的交匯口,始建于明末,于清道光年間完工。南堤長362.5米,高10米,寬6-7.4米,北堤長98.4米,高5米,寬4米。是一座紅砂石建成的大壩。是歷史上第一個主要用于防泥石流的防護工程。從古至今一直發揮著作用,護衛著黑井鎮的安全。有碑文記載了當時修建的經過。有專家認為,黑井慶安堤是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
黑井古鎮現狀
1995年被列為云南省歷史文化名鎮,2006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在外來信息的沖擊和啟發下,該鎮以鐵路為媒介,沿線路廣泛傳播、營銷古鎮鹽文化旅游產業,吸引中外游客近50萬人次,年旅游創收1100萬元,實現了古鎮經濟的二次創業。從2003年以退耕還林為契機大力發展小棗種植以來,古鎮周邊區域農村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正在日益顯現。
黑井古鎮介紹相關文章:
1.高橋古鎮介紹
2.廣東十大古鎮
3.高廟古鎮介紹
4.古鎮攝影技巧介紹
5.安徽三河古鎮介紹
6.和順古鎮的介紹
黑井古鎮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