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技巧:做好培訓最需要關注哪兩點?
企業培訓技巧:做好培訓最需要關注哪兩點?
2018年下半年開始,宏觀經濟形勢進入到寒冬期,各行業都感受到前所未有過的困難。這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階段,是從速度型發展到質量型發展的拐點。培訓業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總量并沒有受影響,2019年只會大幅度增長;變化的是結構,尤其是常規的通用類培訓量會逐漸減少,但是關于轉型類、變革類、戰略類、創新類、萃取類的培訓量會大幅度提升。越是困難期,這些培訓越緊俏。為什么會這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培訓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搞培訓的,你需要關注這兩類培訓需求
在當今經濟環境下,組織發展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體現在3個方面:
1、從遍地是機會到夾縫里去生存
改革開放初期到本世紀初,每個行業的市場都處于相對空白的階段,需求大供應少,藍海市場很多,很容易找到市場機會。而現在則不一樣,國家搞供給側改革,就是因為市場過剩,除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外,其他大部分行業都處于紅海狀態,企業要發展,需要在存量市場中找機會。
2、從粗放型發展到精細化運營
正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企業在管理運營、人才培養、組織能力提升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管理層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外部拓展上。大量的機會等著你去搶,就忽視了企業內部的建設。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員工在企業里要熬到中層,可能要40-50歲,而我們的企業里35歲做中層干部的比比皆是。說明我們企業發展快,沒有時間等待人才的常規性培養。
3、從人口紅利到能力紅利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已經結束。我認為中國人的能力紅利時代已經來臨,這包括組織運營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等。正是因為我們過去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少,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潛力還很巨大,只要企業在能力建設方面加強投入,一定會獲取到相應的回報。
基于以上分析,組織發展中會產生兩類需求。
一類是外部引進促進組織轉型的有效方法;二類是內部挖掘組織發展中的優秀經驗。
外部引進組織轉型的有效方法
明顯感覺到關于戰略、變革、轉型、創新、績效類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比如戰略解碼、學華為、績效改進等。正是因為現在困擾老板們的主要問題就是組織如何轉型,如何走出困局,如何避免焦慮。他們原有的成功經驗在當前環境下越來越行不通了,要尋找新的路徑。
為什么學華為的越來越多?為什么美國要舉國家之力打壓華為?華為的產品和技術實力讓美國感覺到了威脅。而企業學華為不是學習結果,而是學習其內核,學習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包括企業文化建設、研發體系建設、流程管理、人員管理等等都可以學,綜合下來就是組織強大的能力。當老板們在內部管理和組織發展中碰到問題時,就想到了這家標桿性公司,
但是企業已經不滿足于只是走馬觀花的去看一看聽一聽,而是希望真正能夠將其他公司、外部專家的方法論轉化落地,轉化為自己公司的結果。所以OD、人力資源、培訓部門的負責人們要知道簡單的經驗交流、培訓上課遠不足于解決老板關注的問題,真正要花大代價的是如何轉化的問題,這僅靠外部的咨詢機構和顧問是無法實現的。這需要改變組織的文化、制度、流程、管理甚至是心智模式,組織的高管層們要參與進來,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推動落實。
所以,組織發展的第一要務是要關注利益相關者的訴求,用合適的策略提升他們的參與度,讓其認識到他們是組織轉型的主責人。
內部挖掘組織發展中的優秀經驗
除了外部引進,在組織發展過程中,自己土壤上生發出的大量經驗需要沉淀。我們以前開展的內訓師培養、課程開發、知識萃取項目,關注個人層面的經驗較多,對于組織層面的成功經驗關注較少,跨部門、跨流程、多崗位共同參與的成功案例都屬于組織層面的智慧,這些案例的萃取將成為未來培訓部門更應關注的重點項目。
我從去年到現在,陸續接到了一些這樣的需求,有大型國企,有中小規模的民企,也有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他們希望將自己在過往產品研發、管理優化、效能提升、模式創新、市場營銷等領域的優勢經驗梳理出來,在內部進行推廣。需要提醒的是,不僅僅是簡單的案例開發,而是能夠萃取經驗,設計案例教學和行動學習等一體化流程,利于后期推廣和轉化。
管理者們意識到在發展過程中光顧著迅猛狂奔了,而疏于系統性復盤,沒有將寶貴經驗構建成相對成型的運營模式,沒有將過去成功的經驗轉化為下一次行動的方法論。
關注組織發展的朋友們,要學會三看:
上看戰略看老板,向外看標桿找方法,向內看問題挖經驗。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