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網絡欺詐的法律知識:企業虛假宣傳如何處罰?
有關網絡欺詐的法律知識:企業虛假宣傳如何處罰?
有時候,企業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更好的銷售出去,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就沒有實事求是,而是采取了一定的虛假手段,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可以說是騙取了消費者的信任,這樣雖然可以增加銷量,但對企業的聲譽影響卻是很大的。而對于企業虛假宣傳的行為,其實我國也是會作出處罰。那究竟企業虛假宣傳如何處罰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網絡欺詐的法律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1、虛假宣傳處罰法律依據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5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以及2018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屬于發布虛假廣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2、主管部門
主要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例外是其他具體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查處。
3、企業虛假宣傳如何處罰
經營者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商業宣傳主要圍繞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最主要是對它們的特征、地位、價格、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等情況,進行虛構宣傳。虛假宣傳行為有多種形式,所以要先了解好企業的虛假宣傳如何處罰,由哪個部門管理的法律規定,才能更好地去維護自己的權益。
可以說我國是不允許企業有虛假宣傳的行為,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企業就開始打擦邊球,就是有虛假宣傳的行為,但也沒有做的那么明顯。實際宣傳的過程中,部分語句就說的模棱兩可或者避重就輕,然而這樣的情況也是會給消費者造成誤解,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一種虛假宣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