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企業研究有關的論文集錦
下面是關于企業研究的一些論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鑒,希望你喜歡。
在家族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出處:論文網時間:2018-10-22
中國家族企業自產生以來,經歷了坎坷的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日益重視,家族企業獲得了飛速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很多家族企業成功完成了創業階段原始資本的積累。中國家族企業的迅速崛起和家族制管理的優點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隨著我國家族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家族企業的弊端,如:高度集權、管理混亂、任人唯親等阻礙了家族企業的發展。由于家族企業和現代企業制度之間是可以互相融合的關系,而不是相互對立的,因此為了解決家族企業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的問題,我們需要將現代的企業管理方式運用到家族企業中來。
1家族企業概念的界定
美國學者、哲學博士丹尼斯杰弗認為,由一位或數位家族成員所擁有和控制的企業即為家族企業,血緣、工作、所有權這三種共同體構成家族企業的精髓。
我國學者潘必勝認為,當一個家族或數個具有緊密聯系的家族擁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權,并直接或間接掌握企業的經營權時,這個企業就是家族企業。他還根據家族關系滲入企業的程度及其關系類型,把家族企業分為三種類型:(1)所有權與經營權全為一個家族掌握;(2)掌握著不完全的所有權,但仍能掌握主要的經營權;(3)掌握著部分所有權而基本不掌握經營權。
從家族企業的定義看,其區別于其它形式企業的特點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合一切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而企業的經營權則因企業規模的不同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可以部分或全部與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即家族企業是家族所有、家族控制,卻不一定要家族經營。
2家族企業的優勢及劣勢
2.1家族企業的優勢
2.1.1 家族企業是企業創業的理想途徑。
企業的創辦和發展需要原始資本的積累和投入。由于家族企業的融資成本低,許多企業都把家族企業作為創業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首要選擇。出于家庭血緣的認同和信任,出于家庭經濟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的目標指引下,響應創業者的號召,團結一致,一起創辦家族事業,是許多具備勞動力和資本條件的家庭的理想。家庭為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和創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家族企業是創業的理想途徑。
2.1.2 家族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更為靈活有效。
由于維系家族企業運轉的除經濟因素外,還有血緣、倫理等大量非經濟因素在發揮作用,資源配置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經營成本相對較少,監督約束等管理成本也很低,決策能更快的得到服從和落實,這些都使得家族企業在同等的投入情況下可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2.1.3 家族企業會形成凝聚力極強的企業文化。
家族企業的創立者的文化對家族企業文化具有重大影響。家族文化往往是一個家族企業經過幾代人的堅持形成的,有著豐富合理的內涵,既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又有較強的實用性,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家族企業文化的核心和動力源泉。這種凝聚力極強的企業文化對家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2家族企業的劣勢
2.2.1 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導致企業決策失誤。
在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經濟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家族企業要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必須使決策更加具有可行性,可以實現組織目標,而這一切都需要員工的參與。但是目前許多家族企業采取家長式的集權管理,缺乏內、外部的監控、反饋和制約,是滋生決策失誤的根源所在,必須予以解決。
2.2.2 缺乏正規的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中的各項工作標準要正規化,員工行為要受到工作規則和程序的約束,這樣的企業管理就會有章可循,一切都會井井有條。而目前家族企業不是靠嚴格的制度和客觀事實來約束人,而是憑經營者主觀的經驗和常識,靠簡單的信任和親情去管理人。這種管理方式只能適用于小規模、低層次的作坊式企業,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中型或大型企業,更不用說集團公司和跨國公司。
2.2.3 不能有效利用社會上的經營人才,造成人才短缺。
企業的人力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對企業的績效會產生長遠的影響。而家長式集權管理是企業吸納和合理利用人才資源的最大障礙。家族企業一般會將企業交給自己家族內部的人進行管理,而隨著企業的日益發展壯大,家族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高層管理人員全部來自本家族顯得越來越難了。這樣就形成了家族企業人才短缺的局面。
3在家族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3.1家族企業與現代企業的關系
所謂現代企業,是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織起來的企業。一般而言,具有“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基本特征。從世界各國的普遍情況看,按照財產構成劃分,現代企業主要有3種類型,即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企業。
獨資企業,是由單一投資主體興辦,并完全由出資人所有和控制的企業。合伙企業,是由兩個以上出資人共同興辦,并由其共同所有和控制的企業。公司企業,是由兩個以上出資人興辦,每個出資人以其出資份額的多少擁有控制權力和承擔相應義務的企業。
從公司類型的定義可以發現,家族企業的定義沒有界定企業的類型,也就是說,家族企業可以存在于企業的任何類型之中,無論個人業主制企業、合伙制企業還是公司制企業,只要家族成員擁有或控制企業,即可認為是家族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家族企業沒有本質矛盾,并不是說現代企業制度與家族完全不兼容,關鍵在于產權是否清晰,是否有一個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家族企業與現代企業制度并不是不相容的,二者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
3.2用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來管理中國家族企業
當家族企業處于發展的初期和中期,家族經營管理是一種很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發展成一個企業集團或者更大的組織,家族企業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有時候甚至影響企業的生存。這個階段,想要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跳出家族管理模式,將現代企業制度引入家族企業。只要家族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按照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管理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才能促進其迅速成長,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這就要求家族企業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調節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之間的關系,形成激勵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
4結語
只有在家族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才能將家族企業的優勢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相結合,家族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發展壯大。因此,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于家族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保持企業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社會責任
出處:論文網時間:2018-10-22
引言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概念和理論歷經了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英國學者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最早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然而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迄今仍存在較大分歧,不同學科、不同國家視角、不同實踐操作層面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界定有所不同[1]。其中,傳統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哈佛大學Adolf A.Bberle以及諾貝爾得主Milton Friedman等主流經濟學家認為企業不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或者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就是盡可能高效率的使用資源,以增加利潤為主要目的[2];Oliver Sheldon和E Merrick Dodd等人認為企業既有盈利功能,又要承擔利潤最大化以外的社會服務功能[3];在Freeman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觀點的影響下,企業社會責任應包括企業經濟和社會公益二元企業目標[4];我國學者盧代富從法律角度認為,將企業社會責任簡約化為四類,即企業經濟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法律責任和企業道德責任[5];John Elkington的三重底線理論的發展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補充了新的血液,企業必須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三方面的平衡發展。盡管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有很大不同,但可以明確的是,必須承認企業社會責任的合理性,企業社會責任不是一元的,而是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內容。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研究引起了國內企業界與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同時,我國企業在經濟轉型時期所引發的諸多社會、環境問題如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加劇以及SA8000認證的實踐促使我國對CSR日益重視。
1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把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共識[6]。1999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號召公司遵守的社會責任中,就包含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主要包括:企業對環境挑戰未雨綢繆;主動增加對環保所承擔的責任;鼓勵無害環境科技的發展與推廣。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指企業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轉變企業生產方式,實行清潔生產,使企業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成長,企業的社會責任對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自律作用、廣泛滲透作用、持久激勵作用[7,8]。從長遠發展看,良好的企業責任不僅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從多個視角出發,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過程中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下面以海爾為例分析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可借鑒之處。
2海爾集團概況
海爾集團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截止2009年底,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9個制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已經發展為大規模的跨國集團企業。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全球市場占有率5.1%,海爾冰箱和洗衣機分別以10.4%和8.4%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在行業中排名第一。另外,海爾在智能家居集成、網絡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也處于領先水平。近年來,海爾一方面實現自身規模大擴張,一方面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尤其是環境方面責任,實現了規模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課題“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評價研究”,2008年海爾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名列第32位[9],本文著重從海爾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環境視角分析企業社會責任。
3海爾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
3.1加強生命周期全過程管理,加大清潔生產力度。
從物質流的角度分析,加強海爾家電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管理,加大清潔生產力度,實現資源的節約、集約、再循環利用。家電生命周期全過程管理包括資源獲取、生產領域、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利用等(圖1)。通過物質流分析,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環境影響分析,把握物質消耗的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原材料及能源的采購、節約、循環利用等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不斷強化環境管理,降低各環節的環境負荷。2009年銅、鐵、塑料、鋁資源回收量多達574噸、12000噸、2760噸、540噸,資源再生利用方面成效顯著。海爾參與投資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設備最為先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電回收處理項目,在減少廢舊家電對環境污染的同時,可回收大量的可再生利用的原材料。
近年來,海爾集團一直致力于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視角貫徹“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經營、綠色服務”的清潔生產思路,2008年國內40個事業部全部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并向低碳模式轉型(表1),海爾通過建立ISO14000清潔生產驗收,環境管理體系提高了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生產過程中,不斷減少資源和能源輸入,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框架中的比例,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積極采用生產節能改造措施。其中,2009年節水5萬噸,節電869萬千瓦時,較2008年分別不同程度下降。
3.2積極參與環境信息公開和交流,認真制定和踐行環境標準。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于 2008 年5 月1日正式實施。該辦法鼓勵企業自愿進行環境信息公開,并對公開內容、方式以及獎勵方式等做了說明,為企業開展環境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提供了法律依據。海爾從2005年起連續五年發布《企業環境報告書》,從環境管理、環境目標、環境績效、物質流分析等方面將相關的環境信息真實地傳達給社會,同時也詳細介紹了企業文化、產品質量管理等背景信息,環境報告的編制,有助于公司的內部管理,也有助于社會公眾對公司的監督,更為公司實現良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0],有利于完善政府積極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和企業自主環保的三元環境管理機制,促進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另外,利用廣交會、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北京國際科技電子博覽會等一系列會展中,積極的展示綠色環保家電、節能家電等以增進與顧客環境信息交流。
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5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他標準425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最多的家電企業。2008年12月31日,《山東省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由山東省環境保護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2009年1月1日實施,這是國內首次以地方標準的形式規范企業的環境信息公開行為。《指南》提出了編制企業環境報告書的原則、基本要點、工作流程、內容框架及指標等級,從企業概況、環境管理、企業環境保護活動等6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信息。海爾參與編制了山東省《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更好的推廣企業環境報告制度,在企業環境報告制度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3.3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全面打造綠色海爾。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支持企業創新戰略的一系列綜合特征,包括企業的可利用資源及分配、對行業發展的理解能力、對技術發展的理解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結構和文化條件[11]。過去企業的高速發展,主要是靠技術引進、抓住市場機遇,自主創新所貢獻的成分較小。現在,企業發展需要更多的是自主創新。沒有自主創新,企業就不可能快速發展。目前海爾正在著手兩個方面的自主創新:一是產品創新;二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是環保、節能的重要手段,作為奧運史上唯一成套白電贊助商,海爾響應這一理念,在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等環節實現全流程“綠色”環保。在節能方面,南海意庫項目的整體方案比同類建筑節能 70%,其中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為其貢獻了40%的節能效果。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管理創新主要是指環境管理創新,海爾較早的確立了提高環保意識,將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全體員工的環境管理方針,在積極推進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清潔生產審核和能源審計、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化基礎上,開展綠色經營活動,全面打造綠色海爾,逐步推進環境保護制度化。
3.4逐年增加環保投資,優化環保投資流向
環保資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對于環境績效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12],企業環保資金的投入對于企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海爾在環境管理方面投資38萬元,在污染防治方面投資623萬元,在節能降耗方面投資 355萬元,其中環保配套投資500萬元,改善工藝設備資金350萬元。環境管理投資主要是定期參加山東省和青島市組織的各種環保培訓,掌握最新環保政策和環保動態;聘請專家對內部環保工作人員進行環保培訓;督促員工學習政策法規和國際先進的環保技術,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和環境管理能力;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環保配套投資、日常監測費、廢氣排放費等。節能降耗方面投資主要是改善工藝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能耗物耗、節能降耗宣傳費用等。
綜上所述,企業是工業污染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節能減排、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微觀主體。海爾集團向世界展示了其在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產品開發和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環境負荷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對于樹立企業綠色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和社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強化企業環境責任,對企業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降低環境負荷有重要的意義。海爾在推進資源能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減排、環境友好產品開發和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等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海爾集團是中國企業適應全球化浪潮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經驗可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提供案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