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管理問題論文(2)
企業戰略管理問題論文
企業戰略管理問題論文篇2
試談企業戰略管理問題
摘要:戰略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關于戰略的理解,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僅學派就有10種之多,他們對戰略本質問題的認識,也是眾說紛紜,各有千秋。認識企業戰略的本質,可以從歷史的維度出發,通過對其內涵的分析來立體地把握。本文在分析了我國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完善我國企業戰略管理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企業;戰略管理;發展戰略
戰略一詞源于軍事。顧名思義,即是戰爭謀略。是與從局部出發的戰術相對而言。被應用到現代商戰中,也只有四五十年時間,企業戰略管理是對企業戰略的設計、選擇、控制和實施,直至達到企業戰略總目標的全過程。戰略管理涉及企業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諸如企業的經營方向、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技發展、機制改革、組織機構改組、重大技術改造、籌資融資,等等。
一、當前我國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者缺乏制定發展戰略的意識
我國大多數企業管理者缺乏對企業發展的定位意識,在經營活動中缺乏發展眼光,許多企業的管理者整天忙于事務性繁瑣的管理工作,缺乏對企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市場定位等大政方針的考慮,認為發展戰略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是大企業應當考慮的東西。因此往往企業家對企業的發展缺乏一個長期的規劃意識。正是由于這種原因,一些企業葬送了自己的發展前程。
2、戰略的膚淺導致企業行為的短期化
許多企業由于經營者本身的素質局限,沒有能力去把握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在考慮制定企業發展的戰略時,不是建立在對外部環境機會、威脅和內部優勢、弱點的全面科學的分析的基礎上,而是喜歡跟風。尤其是在企業進入新的領域上,缺乏獨立的判斷力,這些企業在戰略上的仿效,不僅表現為盲目追隨別人,同時也表現為抱著過去的東西不放。
3、企業制定戰略管理缺乏科學的依據和論證
在制定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中,并不從企業本身所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出發,盲目照搬套用,互相模仿流于形式。國內的許多企業雖然也制定了自己的戰略管理,但這些所謂的戰略管理并不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具體分析的基礎上,也沒有進行科學的論證,當看到別的企業或行業的戰略管理取得成功就盲目照搬,缺乏基礎的獨立判斷能力,導致眾多企業經營戰略管理大同小異,其最終結果可能是在行業中引起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4、企業制定戰略管理片面追求規模效應
在制定企業戰略管理時,往往會進入這樣一個怪圈,那就是企業任務陳述與企業實際不吻合,片面追求規模生產的光環效應。在國內企業間流行一種定向思維,即認為企業的規模越大越好,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瘋狂兼并和購并之風席卷大江南北。
5、忽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控制
企業一旦制定發展戰略后,實施和控制是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戰略管理要求企業在制定戰略之后,必須形成戰略的實施機制和評價糾偏機制,提供組織保障和管理保障。我國有些企業雖然制定了正確的發展戰略、計劃、目標等,但缺乏系統的實施戰略的保障機制,缺乏有效的實施機制、組織機構、管理機制和糾偏機制對自己制定的發展戰略束之高閣。直到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才反過來總結經驗教訓。
二、從企業戰略的內涵來認識戰略
通過以上對戰略認識發展主要脈絡的梳理,我們認識到,人們對戰略的認識是不斷深入、不斷拓展和不斷豐富的,但對于戰略的全貌,似乎仍然難以清晰把握。如同明茨伯格在《戰略歷程》書中最后一章所說的:“知識的另一種模式則超越了文字本身,也許如同某種想象,處在人們思想深處。所以我們甚至不可能給您揭示這頭大象,但也許我們能幫助你找到他。”總結各家之觀點,戰略主要有以下本質內涵:
1.戰略是研究全局的指導規律。這是毛澤東對戰略的定義。所謂研究全局,是指在競爭中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內部,還要考慮企業所處的產業環境,并要著眼于一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等宏觀因素,甚至要著眼于全球經濟的發展變化。把企業的經營放在這三個框架中去統籌考慮。由于“懂得了全局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所以理解了市場的全局,就能把握企業的局部。把握了全局,就能使企業經營活動更具有獨特性和有效性,戰略決策更具有準確性,企業就能夠在殘酷競爭中贏得優勢,取得經營績效。
2.戰略是指導企業發展的藝術。說戰略是一種藝術,是指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也就是說戰略具有權變性的特點。表現為對不同規模類型的企業在不同的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條件下,員工士氣高漲或低落的不同時期。企業在發展周期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市場地位等條件下,具體應用的戰略也應該不同。安德魯斯和安索夫在對戰略的理解上,都傾向戰略與環境的相匹配;湯普森、明茨伯格的研究強調了戰略的策略、計策、謀略性質,強調戰略作為一種手段的靈活運用。波特更是認為,競爭戰略探討的其實是差異性問題,它意味著選擇一套不同的活動,以提供獨特的價值。強調要創造差異,爭取有利的競爭地位。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戰略的藝術屬性。
3.戰略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戰略是管理企業的一個過程。戰略的好壞、成功與否反映了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戰略管理過程包括戰略的環境分析、戰略制定、戰略選擇、戰略執行和控制、戰略評估等基本的環節,每個環節相互貫通,缺一不可,并形成封閉的體系。這些環節的決策分析,需要戰略制訂者的復雜思維。戰略是一個不斷受到外界環境干擾和影響的過程。在內部受到公司自身優劣勢和關鍵管理者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在外部受到外界環境中機會和威脅以及社會公眾關注期望的影響。這些都決定了戰略制定的復雜性和困難性,也決定了戰略制定過程中思維的復雜性。
三、完善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對策
1、企業戰略管理的制定要結合企業實際
企業規模擴大并不等于規模經濟。那種認為通過利用各種資產手段將劣質資產大量納入自己企業并在短時期內迅速膨脹就構成“規模經營”格局的企業領導應該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著實現快速增長,盡快追趕上領先自己的競爭對手。企業在制定戰略管理目標時,應從企業實際出發,不能片面求大。實際上,企業規模只有與其所擁有的資源能力相適應時,才能發揮規模效應。
2、對企業戰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將企業的戰略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階段和戰略對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臨的新問題、新要求進行重新整合,對企業的發展目標、經營思路、資源結構、業務范圍等重大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比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
3、選拔、培訓適應戰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超前意識、長遠意識、全局意識和權變意識,這就要求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做到:第一,思想敏銳,目光遠大,能預測到事物的發展變化,提早做決策并付諸行動;第二,作為戰略管理者應經常考慮長遠的問題,增強預見性;第三,心中必須時刻裝著企業全局,考慮企業整體的利益。從維護企業總體利益出發處理好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第四,在戰略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一切都要從現實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善于發揮下屬的積極性、創新性,機動靈活地處理問題。
4、構筑動態的戰略管理系統
企業戰略管理創新不僅是靜態的各個要素間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構筑科學的、動態的和具有適時反饋功能的管理系統。戰略管理層要及時接納系統終端對市場各種信息的回路反饋,修正管理系統中心的各項參數,重新整合后輸出到終端,實現戰略管理的“互動”,提高企業規避風險的系統控制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強化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的自主意識
企業核心管理層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徹底擺脫舊體制的束縛,建立市場經濟下的經營管理新思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企業改革只有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亂的泥潭,重塑輝煌。因此,我國的企業應該自覺地轉變思想和觀念,盡快按市場經濟的要求來定位企業的管理,規范企業的行為,并促成經營管理思想的轉變,使企業真正成為追求效益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這是企業實現戰略管理創新的前提和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