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方面的論文免費(2)
財務管理方面的論文免費
財務管理方面的論文免費篇2
淺議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讓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在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必須改變過去的管理模式,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本文主要講述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議,以促進我國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對策
一、國有企業相關概念
(一)定義
從國際上來看,國有企業僅僅是指由聯邦政府或者中央政府投資并參與控制的企業單位;但在我國,國有企業還包括那些由地方政府投資并參與控制的企業單位。國有企業,也可以稱之為國營企業或者國營事業。政府的利益直接決定了國有企業的企業行為。
國有企業作為企業的一種,可以理解為一種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它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其中營利性主要體現在對國有資產進行保值和增值的行為,公益性則主要體現在其設立目的上,即國有企業的設立一般都是為了實現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是促進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的有力手段。
在我國,國有企業還同時具有行政性。國際上將國有資產投資比例超過50%的企業稱之為國有企業,而我國大陸及臺灣地區則單純的指國有資產所投資的企業。
(二)特征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兼具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國有企業在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時,并不是以營利為唯一目的的。營利性是所有市場經濟主體具有的特性,國有企業作為社會經濟主體亦然。國有企業非營利性主要體現在其需要按照國家的經濟政策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以擔負起國家調節社會經濟的經濟管理職能。尤其對于那些重要的行業和產品時,需要國家對其進行控制,以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
第二,國家和政府是國有企業的主要出資人。國家和政府雖然是國有企業的出資人,但其并不由國家最高機關的相關領導直接管理,按時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主要由各級相關國家機關單位或者其授權部門,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代表國家所有權人進行具體的投資管理和經營行為。
第三,國有企業有專門適用的法律法規。國有企業和一般企業相比較,國家制定了專門適用于國有企業的特別法。其在企業設定程序和企業權利義務等方面都與一般企業不同。同時,國家也給了國有企業很多政策性的優惠和一些特權,比如信貸優惠等。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國有企業舊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以一個為其他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工業企業A為例,我們可以看到當前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制度缺乏,執行不嚴
和市場上非國有性質的企業有所不同的是,具有國有性質的A企業由于其業務來源穩定,缺乏競爭意識。單位領導干部對于財務工作也不夠重視,內部管理非常薄弱,還沒有建立起很完善的內部控制和制約機制。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缺少相互制衡,不能保證單位各項經濟工作正常的運行。當然也有一部分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做的不錯,對于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內部控制制度,相關的管理人員在執行制度時表現出的自覺性不夠,存在很多僥幸心理。“有章不循,有規不守”是對這些企業單位執行力最典型的概括。一旦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不到位,勢必是影響整個國有企業的發展。
(二)財務和法紀意識都很薄弱
財務,對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對于大部分國有企業來說,財務方面是最薄弱的。比如A企業的生產業務主要來自于上級和兄弟單位。對于處理這些內部的業務,往往不會及時將賬目打給財務,業務的完成也不會得到提成或額外的獎勵。這更多的只是其單位內部的一項工作。這就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對于財務部門來說,也只是將財務管理工作停留在財務核算職能上,而沒有真正讓財務管理職能得到應用。從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來看,很多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只是純粹的按照領導的意思來進行財務核算,導致財務報表的嚴重失實。
(三)缺乏監督機制
從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來看,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內部監督部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于正常的監督工作也難以正常展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國有企業內部領帶對內部監督工作非常不重視,這讓整個企業對內部監督部門的工作不支持,其地位也不高。第二,國有企業領導管理層自認為權力過大,責任大,并不接受監督部門的監督。第三,內部監督機構內部本身的人員素質就不高,再加上領導干部聽不進忠言逆耳,更加重了內部監督機制可有可無的地位。監督作為對整個企業的監管,只有發揮好作用,才能讓企業正常的運行。
(四)日常工作不到位
對于像A企業這樣的國有企業來說,業務的來源的穩定是優勢也是略勢。單位內部工作人員安逸的心態導致日常工作的隨意性。再加上有些企業領導管理人員與財務工作人員在日常財務審計工作時,并不能認識到自己經濟責任重大,從而弱化了財務管理工作機及其各項內部制度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都沒有對從財務工作引
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一些主管部門的領導,更是忽視了對本部門員工日常工作的監督,一環扣一環,自然導致整個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隨意性。
三、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對策
工業企業與市場接軌比較緊密。上文已經對其存在的問題做了相關分析,下面就來看下具體完善此類國有企業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只有加強國有企業管理,才能促進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采用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的企業管理經驗,并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將普遍的原理與企業的特殊情況有機結合在一起,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第二,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內部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使得企業各種規章制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實施。尤其要重視其執行力,只有強化執行力,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才能最終發揮既定規則的作用。
第三,重視內部財務工作,要堅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堅持國有企業預算、決策到成本控制都做到量化的管理,讓整個國有企業中各項經濟活動都做到有科學性和計量型。
第四,注重人才培養,堅持培養一支既懂得日常經營管理,有懂得基礎財務知識,還懂得具體運用人才的管理隊伍,從而讓國有企業健康的成長起來。
(二)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有力結合
對于國有企業的監督,可以從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的領導們應該對內部監督部門的工作重視起來,不僅要強化企業內審部門的作用,還必須其實提高內部監督機構的管理地位。另一方面要重視社會、群眾和輿論的監督,讓國有企業的各項工作都做到公正、公開和透明,切實保證其按照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發展。
(三)加強對內部員工的培養
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本。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說,專業知識尤顯重要。企業只有足夠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才能將生產經營業務做大,才能將財務管理工作做好。對于國有企業內部的一些領導和職工,本身在進企業時就不是專業對口,對本企業從事的業務不是很懂。這就必須定期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只有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讓他們真正了解和熟悉所屬行業和具體業務的基礎知識,才能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做得更好。企業定期也可以組織領導和職工去市場上一些大型的相關企業中學習取經。
另外,對于相關的經濟、法律和財務管理等基礎知識,領導部門也應該掌握。對于財務管理部門的員工本身素質不高的問題,企業也應該將有關人員的財務管理知識進行系統的培訓,以強化企業財務核算,以便接受自覺監督。
(四)充分發揮社會和政府的監督職能
對于國有企業進行監督,必須從內外兩個方面來進行。作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審計和財稅檢察等多種途徑,將整個國有企業的財務運作狀況掌握在手中,以實現企業經營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社會輿論監督,是發揮了群眾的作用,讓違法的行為暴露在群眾中。
另外,要想讓整個國有企業更好的發展,還必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企業自身需要進一步完善領導管理層們的職責,將其職責范圍和考核標準明確下來,然后將職工的獎懲措施也制定完善,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馮巧根.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經濟學思考.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05).
[2]周偉良.我國發展國有控股公司問題的探討.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2).
[3]劉江風.工業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控制措施.會計師.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