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論文
近年來,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日漸受到關注,政府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保障責任越來越重要。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論文篇1
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的整體思維
摘要:從哲學的整體思維出發,分析論述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中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性,提出要推動社區公共衛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管理人員要樹立科學的整體思維觀,充分認識人和社區是相互關聯的各組成部分結成的有機集成體,與社區和公共衛生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形成整體團隊意識,重視人才的整體發展,才能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服務,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整體思維;社區;公共衛生
近年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整體思維作為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主體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滲透于教育、醫學、藝術、道德、法律等各個領域,對于人類把握事物現象背后的本質關系、預測事物未來發展走勢及作出正確決策具有以簡馭繁的成效,已成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思維模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改變、家庭小型化及醫療費用上漲,“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目前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是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福利政策公益性事業,也是我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社區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仍然是社區工作的薄弱環節,發展滯后,不能有效地為公眾的健康發揮作用,不能適應當前醫療衛生改革的形勢和任務的需求。本文主要從哲學的整體思維角度出發,探討分析社區公共衛生管理的整體思維觀,為推動社區公共衛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一、整體思維的內涵和意義
整體思維是運用整體概念識物想事、整理思想的思維方式,即整體被視為一種直接的現實,在考慮問題時不著眼于問題的局部,而是將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思考,著眼于考慮問題的整體結構,從對整體結構的分析、改造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途經。整體思維倡導用這種整體觀點考察系統或事物,要求我們建立相應的整體方法論,從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整體與部分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去考察和探究對象,從事物的普遍聯系來認識和理解對象,以獲得對事物的整體把握,避免在現實中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整體思維作為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主體,推動了中國哲學、天文學、醫學、軍事學、數學、物理學和其他一些人文科學等的誕生和高度發展。根據文獻不完整的統計,發現我國一些從事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科學家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思維結合現代先進科技,已在重大科技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方面獲得大約40多項的重要成果,包括國家急需的工業自動化核心技術、多項自主創新的無污染的新能源、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技術以及多項基礎科學和宇宙論的新理論等。
隨著醫學和社會科學的快速發展,醫學模式也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的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更加強調了機體、自然、社會、心理的統一。這種以整體思維為中心的健康醫學模式推動了現代醫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對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研究分析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不僅是醫學和管理科學層次問題,還要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上尋找突破點。從哲學整體思維角度思考社區公共衛生管理要素,可以幫助管理者從大局整體出發發現和解決管理問題,合理選擇管理行為,推動社區公共衛生事業的和諧發展。
二、從整體思維視角充分認識人的整體性
社區公共衛生管理的對象是人即社區居民,其中殘疾者、老年人、傳染病患者等特殊的弱勢人群是管理的重點。從整體思維視角分析,人的生命有機體是一個復雜和高度統一的整體,具有多種屬性,如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心理屬性等,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具備自我調節能力的、復雜的、開放的、穩態系統,即天地人三才一體,和諧統一。世界衛生組織也修訂了新的健康定義,包括軀體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中醫學者也從人的整體、宏觀角度出發,把天、地、人、時的統一關系作為研究對象,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以經絡為聯系的有機整體觀念”和“以人體為中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的天人合一觀和陰陽五行學說”,對社區公共衛生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首先要充分認識精神心理因素對社區居民健康的影響。個體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對于同一個事物,不同個體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體驗;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理背景下對于同一個事物的態度也會不同,這些態度和體驗可能影響個體的心身狀態,進而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對于殘疾者、老年人、傳染病患者等社區弱勢群體來說,疾病、殘疾、老化等帶來的長期軀體痛苦和社會功能的減退,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負性情緒體驗又是健康的不利因素。仇雨臨等提出我國老年殘疾人口規模龐大,常由于活動能力和人際交往的限制,致使心理上產生衰老感、自卑感、孤獨感,生活質量下降,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主觀幸福感,甚至造成自殺的嚴重后果。因此心理因素與健康和疾病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響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者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社區弱勢人群精神心理健康的管理。
其次是要充分認識文化、道德、社會支持等社會因素對社區居民的影響。文化是人類在某一地域改造自然、社會活動中,所形成的獨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些文化對個體的健康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促進健康。例如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心血管病和癌癥的風險,生吃肉食的風俗可導致寄生蟲病;生熟不分的烹飪習慣可導致胃腸感染性疾病等,在社區公共衛生管理中都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道德是一種非正式的社會規范體系,包括個人的善惡觀、榮辱觀、審美觀、價值觀等。個體的舒惠行為要接受群體的評價,并受到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的約束,這些評價和約束影響著個體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例如通過公共衛生道德行為宣傳約束人們吸煙、吸毒、隨地吐痰、性亂等不良行為,以減少結核、艾滋病、肺癌的發病。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中獲得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社會支持通過主效應機制、緩沖機制和動態效應機制對心理健康產生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心理健康。許林等研究顯示我國殘疾人社會支持體系不健全,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與健全人的差距巨大,嚴重影響殘疾人的生存和健康發展,建議對殘疾患者康復應堅持家庭、社區和機構的相互銜接和互動,形成以居家照護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托、機構康復為補充的社會支持康復服務體系。
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論文篇2
淺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摘要: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要求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闡述了所在單位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開展績效考核工作的有關做法,提出了目前存在問題,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績效考核
當前,我國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使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我中心是由二級醫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開展績效考核工作。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如下:
一、組織管理情況
(一)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成立社區衛生中心領導為組長,各相關科室主任及專業公共衛生人員為成員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制定實施計劃,配置人員、設備和業務用房,責任落實到人。
(二)強化項目實施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年度項目工作任務進行統籌安排,明確工作重點、服務對象、考核指標等。以新項目、新規范作為重點培訓內容,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培訓,保障12大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明確分工協作
以公共衛生科為主體,相關科室為協作,將公衛人員劃分為小組,對轄區內進行分區服務。
二、資金管理情況
區財政按照國家對醫改“統籌算帳、綜合核補”的要求,堅持“核定經常性收支差、績效考核補助”原則,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納入部門預算。
(1)實行綜合預算、收支兩條線管理。根據核定的財政補助,結合單位收入情況,按定額標準編制部門綜合預算。基層醫療機構所有收入上繳財政專戶,財政根據其預算和績效考核結果撥付經費。
(2)經費落實。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按轄區內常住人口數編制預算。
(3)經費撥付。經費采取預撥制,執行按照進度由國庫集中支付至中心。
(4)績效掛鉤。每季度按照標準進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結果公示。年末根據全年績效考核結果結算核補專項經費。
三、績效考核情況
(一)指導思想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質,體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共衛生網底和基本醫療服務基礎功能,建立新型考核獎勵機制。切斷醫藥收入和職工分配獎勵的直接聯系,杜絕現行“以藥養醫、以醫養防”的現象,建立起以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群眾滿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兼顧公平、公正、公開、按勞分配、效率優先的原則,調動職工積極性。
(二)考核原則
(1)遵循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不勞不得、效率優先、按崗考核的原則。
(2)建立以完成的工作數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的綜合考核體系,按月考核。
(3)建立以向重業績、優秀人才和社區責任團隊等關鍵崗位傾斜的獎優、罰懶、扣劣的分配激勵機制。
(4)臨床科室按完成工作的有效工作時間計算分值,以本月中心可用于分配的績效獎兌現每一分值,獲績效獎金;公共衛生服務科室根據國家規定配備一定數量公衛人員,以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考核指標為前提,按每月完成工作量為考核基數。
四、特色做法
(1)通過目標管理提高項目執行力。主管局領導與各中心主任簽定目標責任書,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指標要求納入其中,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將考核結果納入基層醫療機構的年度考核,與評先評優、績效獎勵直接掛鉤,有力地推進了項目的實施。
(2)通過院社合作提升服務能力。近年來,主管局積極搭建平臺,與多家三級綜合醫院合作,聘請三級醫院的主任參與社區中心的工作:定期為社區醫生上課、到社區坐診或為社區居民上健康教育課。通過以上活動,提高了社區醫生的業務能力,縮短了社區居民與專家之間的距離,提高了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任度,使得三級醫院逐步成為社區醫院的門診部、專家庫,社區醫院逐步成為三級醫院的門診部、康復部。
(3)通過第三方測評提高滿意度。為進一步規范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項目服務,提高服務質量,縮小人群之間的服務差異,提升社區居民對項目服務的滿意度,通過引進第三方考核機制,確??己诉^程的透明度和公證性。經過改革后的運行,社區居民對項目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4)通過傳統醫藥提升項目效果。傳統中醫藥簡、便、易、廉在社區居民的思維中根深蒂固,為切實提高項目實施效果,提高社區居民對項目的認可度和利用率,積極打造中醫藥服務環境,深入社區大力宣傳中醫藥知識,引導社區居民在健康養生、慢病防治中充分利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如刮痧、艾灸、食療、足浴等,使得社區居民對項目的認可度和知曉率逐步上升。
五、存在的問題
(1)項目規范開展存在一定的難度?;鶎俞t療衛生體制改革中核定編制為11人/萬人,實際在編人數遠遠低于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各項指標的要求,制約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正常開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戶分離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給項目管理增加了難度,導致健康檔案的使用率和慢病管理的管理率、控制率難以提高。
(2)項目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鶎俞t療衛生機構作為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服務的平臺和載體,隨著項目內容不斷增多和項目指標不斷提高,其基礎設施與設備等硬件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經費投入、人員培訓、督導考核的力度有待加強。
(3)績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根據現行的績效工資政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基本公共衛生的工作人員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部分實行總量控制,在服務內容和工作量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公共衛生服務的量化指標難以確定,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受到制約。
六、今后工作措施
(1)進一步提高服務規范性。切實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培訓,真正掌握項目政策要求和管理規定,掌握項目的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要求,為社區居民提供規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的服務功能,大力開展人員培訓,加大專業公衛機構的技術指導力度,落實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選送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規范崗位繼續教育,努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能力。
(3)進一步提高服務滿意度。定期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充分吸取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服務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