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成人高等教育應該繼承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傳統,吸收國外優秀成人教育研究成果,不斷創新發展,加速中國成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西昌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西昌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篇1
淺論協同創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建設
近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文化也清晰地映射出其文化走向。如何把文化研究轉換為文化生產力要素,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的推動力,是高校文化建設的核心使命。
一、協同創新對我國地方高校文化建設的挑戰
所謂協同創新,即強調不同組織行為或資源主體,都應該立足于共同發展指標,積極透過自身優勢資源和能力共享機制構建手段,進行更深層次地互動互助,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訴求的新生文化成果。
地方高校作為貫徹高等教育創新改造指標的主角,必須更準確地掌控協同創新精神和文化發展的訴求。
1.全面革新地方高校教學理念
我國不同區域高校始終面臨辦學、科研觀念快速轉變的挑戰,高校領導要想主動挖掘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合點,就必須和其他創新主體進行深度合作與交流,快速更新教學手段和技術設備,以此提升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2.大幅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實力
學術文化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始終不能脫離科研項目而獨自運行,再加上我國部分地區高校科研水平有限,致使后期協同創新改革困境重重。第一,科研和教學嚴重分割,科研項目轉型較慢,大部分教師無法把社會、經濟、文化綜合式發展需求及時納入科研實踐單元中;第二,既有的科研機構領軍人物屈指可數,團隊自主創新和技術開發實力不強。大部分高校教授忙于行政事務,無法在科研領域上取得豐厚的成就;富有創新活力的青年教師個體科研分析潛質較高,但不可避免地受限于經濟條件,難以構建實力較強的科研隊伍。
二、在協同創新背景下加快我國地方高校文化建設步伐的策略
1.科學定位社會綜合式發展訴求,及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新時代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必須明確人才培養方向,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夠輕松地適應不同的產業結構和布局規則,把熟練掌握的技能理論快速轉化為一線生產力。唯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知識創新、技術發明、學科構建的主體。
高校還可以考慮成立產、學、研協作聯盟,構筑自由靈活的技術交流平臺,采取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社會經濟、科研融合的進度,最終為大幅度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服務占有率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
2.全面貫徹協同創新戰略規范指標,積極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實力
首先,地方高校應從自身的職能和特點出發,立足基層社會,進行科技創新定位,優先發展方向明確、特色鮮明、具有現實需求和學術支撐的科研項目。
其次,在合理時間范圍內,高校應構筑起結構形態合理、技術開發實力穩固的學術團隊,真正落實高層次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方針,加速學科快速、自主的交叉融合,推動各類學科、學術思想的交流進度,從而培養出一批學術帶頭人。
最后,高校要努力打造具有學校和地域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大高水平科研項目經費的配套力度,使教師能夠依托創新平臺,開展深度、有效的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爭取在學術和技術研究等方面達到或接近科技前沿,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順利地在協同創新背景下穩固地方高校內部文化建設實效,高校就必須快速與科研、企業、政府機構等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交流關系,把地方社會經濟建設中的優質資源融入高校綜合式人才培養體系的架構中。同時,高校還應集聚各方人力、物力,塑造出全新的辦學優勢和文化特色,最終成功地實現地方高校和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可持續發展戰略指標。
西昌學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篇2
淺談高校青年教師文學素養
一、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現狀與特點
1、比例較高、規模較大
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都超過總規模的50%。
2、年齡相仿、接近
80%以上的青年教師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人,這批青年教師大多是在25―35歲之間,年齡差距小,學習、工作、結婚、職稱評審等幾乎都集中在同一時段,競爭壓力大。
3、社會實踐參與少
社會實踐參與很少,甚至沒有。80%以上青年教師基本是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沒有經歷過社會工作進入企業工作過,也只有這幾年在學校工作時有機會掛職鍛煉參與社會實踐,但與企業工作經驗無法相提并論。
4、獨生子女的比例較高
除一部分來自農村家庭的青年教師外,80%的城市家庭青年教師都是獨生子女。這部分青年教師家庭條件相對叫好,成長順利,少挫折。
5、平均學歷較高,有國外教育經歷
95%以上都是本科學歷以上院校畢業,其中一半以上是研究生畢業或者是具有碩士學位。有一部分是“海歸”,具有國外研究生學歷。
二、高校青年教師隊伍職業素質存在的問題
1、職業榮譽感、使命感薄弱、不堅定
受社會毒腐思想腐蝕,一些老師不僅不能承擔民族教育的重任,反而在漩渦中迷失了自己。向金錢看起,媚俗腐敗,在教育這樣崇高而偉大的事業上斂財,還有一些人更讓人唾棄,披著神圣的師者道袍,卻干出違反亂紀,敗壞師德侵害學生利益的罪惡行徑。一些敗類師德蕩然無存,色欲猖獗,向自己的學生下手,淪為國家和人民的罪人。
2、追求高收入與物質享受,心理失衡
面臨著工資待遇收入和預期的差異、人事制度改革不斷的深入,房價的不斷攀升,物價的上漲,青年教師的負擔和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機制給他們帶來了急于成才的心理壓力、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壓力。
3、社會、教學和專業實踐能力較差
大部分的青年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接觸社會很少,社會生活和工作的經驗不足,沒有經歷過企業生產實踐的鍛煉。
4、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青年教師承擔著大量的教學和行政性工作,但由于目前高校缺乏較為完善的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管理體系,未建立起較完善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體系,而青年教師因其所處的角色導致其參與決策和資源分配的機會很少,常常處于服從和執行的層面,因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路徑不夠清晰、明確。
5、缺乏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大部分的青年教師都是獨生子女,都成長在順境中,遇到的挫折較少。在求學、就業過程中也幾乎是一帆風順,因此都有很大的自信心。再加上高校對教師的管理比較寬松,上課之外的時間都是自由的,因此,一些青年教師缺乏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文學素養的對策
1、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建立學習化生活方式。與時俱進,加強學習? 高校教師本身也要轉變觀念,教學相長,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具備以多樣知識為結構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2、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扎實博學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勝任本職崗位的基本保證。教師必須對所教學科的知識要精通,并具備有能駕馭本學科教學的學科文化素養,結合實際情況,大多數教師是無法允許進行集中長時間培訓,所以必須要拓展繼續教育的形式。
3、廣泛參加社會實踐,加強實踐訓練。青年教師要大膽走出去,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所有學習、實踐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為學校及學生服務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