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師論文代發表(2)
初中體育教師論文代發表篇2
淺析中學體育教學環境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和分析討論的方法,討論了中學體育教學的環境。指出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和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現狀以及改良現狀的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環境 概念 現狀;
1.前言
在學校體育改革縱深發展,素質教育成為人們共識的今天,體育教學環境應當引起體育教育界以及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體育教學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進行,而且比其它課程受教學環境的影響更直接、更明顯。同時,體育教學環境建設作為學校教學的窗口,更容易展現學校教育的特色。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一種相對微觀的環境,它不可能游離于教育環境之外而孤立的存在,對體育的教學質量有重大影響,許多體育教育工作者對此都有深刻的體會,因而全面、正確的認識體育教學環境,重視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重視體育教學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也是現代體育教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人類的環境包括了兩個層次,即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即自然界,內部環境則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文化。我們可以把環境理解為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響人的內外條件的總和。學校教育環境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它是學校中各類人員進行教與學為主的各種活動所依賴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1]。學校教育環境本質上是一種人工環境,或者叫人文環境,因為學校教育環境的一切無不賦予了一定的教育意義,體現了人們的教育觀念和審美意識。學校教育環境又包含了許多層次方面,而學校體育環境是學校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體育教學環境可以使我們深入了解和發現體育教學環境影響體育教學活動及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機制,從而創造和優化體育教學環境,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豐富和完善我國體育教學理論體系。體育教學論學者,也從一定的角度對體育教學環境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論述,如石振國、田雨普的《信息化時代體育教學環境的系統觀》,從而使我國的體育教學環境研究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對于體育教學環境的認識和實踐探索上存在諸多不足,如對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存在較大分歧;研究主要停留在物質環境的改善上,忽視社會心理環境的建設;側重高校層面研究,缺乏基層學校層面的研究。
本研究試圖從環境角度出發,對體育教學環境從物質環境和社會心理環境兩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探討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的影響,并從實際出發,提出一系列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發展對策,以期望為中學體育主管部門制定學校體育有關政策提供參考。
2.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
毛振明主編的《體育教學論》中提出體育教學環境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影響“教”與“學”的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是體育教學中各種有形的、靜態的硬環境部分,主要包括自然環境、體育教學場地和設施、班級規模、隊列隊形等;心理環境是體育教學中無形的、動態的軟環境部分,主要包括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體育課堂教學氛圍、班風與校風、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等[2]。
陳中林,劉揚提出體育教學環境是一種特殊的環境,概括地說,體育教學環境就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鎖必須的諸客觀條件和力量的綜合,它是按照一定的體育教學規律,在符合人的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組織起來的環境[3]。
黃亞飛,張景提出體育教學環境是指自發的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一切體育教學外部條件的綜合[4]。
筆者比較認同體育教學環境就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必須的諸客觀因素的綜合,包括物質環境(自然環境、運動設施環境、時空環境)和社會心理環境(人際關系環境、組織環境、情感環境、文化心理環境)。
人際關系的優劣會影響到人的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影響整個教育活動的成效。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聯系,教學活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際關系活動。這種人際關系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二是學生之間的生生關系[。
學校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群體,在其內部存在著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次級群體,這些構成學校內部的組織形式,稱為組織環境。由于體育教學是在學校各級部門的管理指導下,通過體育部的組織,并落實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上,因而體育教學組織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班級體育鍛煉和體育部的建設上[8]。
3.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現狀
3.1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物質環境,突出問題是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達不到中學體育器材配備標準的要求;另外,班級規模超大,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就要加大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投入力度,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來縮小班級規模,這些都需要決策者們在經濟和制度上都能夠有所體現。
3.2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社會心理環境,突出問題:課堂氣氛整體活躍,但課堂秩序需要改善;管理部門對體育工作的重視不夠是制約學校形成良好體育傳統與風氣的關鍵因素。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成為制約教學效果的重要隱性因素。
3.3中學體育教學環境整體較差,各方面的發展嚴重不平衡;許多隱蔽性環境因素沒有得到充分重視,這些隱蔽性環境因素對體育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可開發的潛力較大。繼續挖掘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把握各環境因素的發展,促使體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3.4師生間能持尊重、理解、支持、熱愛、公平的態度,但師生相互不喜歡交往;多數體育教師能以身作則,品質優良,工作能力一般。從師生關系上來看,多數同學之間能相互友好、合作、互助,能相互認可與贊揚,其相互競爭是良性的,多數學生間小團體關系能促進學習。
4.建議
為力爭在體育教學中盡可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可控的和優化的體育教學環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結合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實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 因地制宜,根據環境的變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統籌安排合適的項 目、時間和場地進行授課;加大體育教學投入力度,根據班級規模等需要,提供充足、優良的場地器材條件,并注意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4.2 縮小班級規模,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組織措施,實現良好的信息傳遞。
4.3 加強體育教研組建設,落實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制度,促進優良體育教風、學風的形成。
4.4以國家推行陽光體育運動的為契機,加強對中學體育教育的重視度,從而改善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優化中學體育教學的心理環境。積極地用愛去感化學生。通過學校的其他部門和群體組織一些活動,如體育游戲、小型比賽、體育知識與價值等專題講座等,創造條件為營造更加優良的體育教學情感環境和文化心理環境。
4.5在體育教學中要想使大多數師生關系朝著親密型的關系發展,在體育教學中現在必須注意加強和改善學生和體育教師交往的關系;通過轉變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教學作風;提升教師、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改革的期望值;繼續保持體育教師的優良品質,逐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更好的人際關系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靖.延安市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現狀與對策研究[D]. 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
[2]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8.
[3] 陳中林,劉揚. 體育教學環境的表現特征及價值向度的探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6):3.
[4] 黃亞飛,張景.論教學環境與體育教學系統的關系[J].體育師友,2006(1):4.
[5] 吳也顯.教學論新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20-321.
[6]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414-415.
[7] 郭建營.河南省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調查與研究[J].搏擊體育科學,2010,7(4):2.
[8] 盧競榮.“長三角”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1):1.
[9] 盧競榮.大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
[10]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教育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61—68.
[11] 鐘浩.影響體育教學的環境因素及其優化對策[J].搏擊體育論壇,2007(2):2.
初中體育教師論文代發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