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教育論文優秀范文(2)
中學德育教育論文優秀范文
中學德育教育論文優秀范文篇2
淺談加強中學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然而,反思當前中學德育教育的現狀,中學德育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教育的對策,以促進青少年個性的優化和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德育;教育;現狀;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然而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特別是在學校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學校必須十分重視德育工作,始終如一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教育在社會中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而德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國家發展自然也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孩子們的成長不僅關系著他們自己的人生軌跡,而且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為此,國家一直高度重視中學德育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反映著外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舶來品流入中國市場,這一變化對青少年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青少年能夠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也不乏有許多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流入中國市場,它們悄無聲息的改變著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德育工作,使青少年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他們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能力,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重視中學德育教育,是德育與智育均衡發展的要求,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也是吻合的。所以廣大教育者要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中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要加強中學德育教育,就必須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只有對現狀有正確的、清晰的認識,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教育才有實效。
當代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和社會的普適價值是一致的,大部分中學生思想健康向上,有著正確的道德觀,能夠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中學生。有的中學生自我意識膨脹,認為別人對他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恩;有的中學生脆弱敏感,冷漠多疑,不能受一點打擊;有的中學生奉行“享樂主義”,樂鐘于同學之間的攀比。還有一些學生隨意踐踏草坪、亂涂亂畫亂刻等。縱觀整個社會,中學校園案件時有發生,未成年人犯罪率亦呈上升趨勢。由此看來,部分中學生的不良表現令人堪憂,當代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現狀不容樂觀。
三、改進和加強中學德育教育的對策
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德育功能的正常發揮,德育實效性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卓有成效地改進和加強中學德育教育,就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筆者經過教育教學實踐,認為可以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高度重視德育,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德育網絡
首先,做好中學德育工作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形成德智并重的理念網絡。
智育與德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特別是新課程改革推行之后,所有學科都有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此,德育工作不僅僅是班主任的事,更是任課老師的事,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加強理論學習,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而且還要熟練掌握有關德育原則、德育方法等內容,適時抓住時機,時時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各學科老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挖掘課程資源及課堂上生成的教育資源,及時吸收到課堂中,有意識地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完善。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利用相關課文,弘揚中國優良文化傳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生物老師可以結合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識;歷史老師可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等。只有廣大教師都投入到開展德育工作的陣營中來,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其次,壯大德育隊伍之后,還需要在學校建立一個全方位的、多層次負責的人事網絡。
也就是說由學校把政教處、學生會、團組織、年級組等各部門聯系起來,把全體老師聯系起來,明確各方職責,互相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各主體的教育功能。具體而言,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積極制訂周密的德育工作實施計劃,積極探索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德育活動的時間,使德育工作科學化、系統化。德育本身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所以只有將學校的多方面統一起來,才能形成一定的德育合力,才能確保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二)德育工作與實踐相結合
在實踐中,中學的德育存在著不少誤區,如:只注重道德規范的傳授與灌輸;只注重英雄人物事例的講解。這種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割裂開來的做法,怎么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又怎么能夠實現“德育”的目的?因此,我們要強調德育內容與實踐相結合。
所謂德育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即中學德育要貼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相融合。換句話說,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德育工作,而不要一味地以一些不切實際的大道理進行說教。金一鳴在《教育原理》中也強調了德育內容不能與生活脫節。他指出:“內容決定了方法。內容脫離當前的實際,方法必然是教條主義的,脫離學生的實際,只要學生死記教條,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們應從現實出發,選取與中學生密切相關的道德性問題作為德育內容,將道德教育寓于學生生活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道德對生活、對人生的重要性。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隨時代發展、社會變遷不斷調整德育內容,讓德育內容貼近學生,讓德育內容貼近生活,才能切實讓中學德育落到實處,才能保證德育工作效能的正常發揮。另外,德育內容的調整、優化還要注意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智力發展水平。對此,學??梢詮膶嶋H出發,恰如其分地確定不同年級的德育重點及難點,確立不同年級的德育目標要求,德育教育就更加有針對性、層次性,提高德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