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
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
煤礦安全管理是煤礦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煤礦安全管理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礦的安全、穩定運行,無論是對礦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來說,還是對煤礦企業的發展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范文一:管窺煤礦安全管理創新辦法
摘要:煤礦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利用系統的方法來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推行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管理的全員管理機制,從而確保煤礦安全的穩定性。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創新
1實現煤礦安全管理創新工作的措施
1以人為本,實現安全管理責任、技術、教育等的多方位統一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本,人在管理活動中扮演著兩重角色,分別為:決策者和執行者。決策者是指煤礦安全管理的領導者,執行者是指煤礦開采活動的施工人員。為了強化決策者和執行者在煤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性,需要不斷的考核、檢驗參與者的技術能力、安全防患意識、對薄弱環節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責任的落實力。1.1加強煤礦安全管理參與人員的凝聚力煤礦安全管理不是某一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和積極配合,無論是安全計劃的制定、修改,還是安全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將每一個員工考慮在其中,任何人都不能脫離安全生產。凝聚力是企業的核心力量,加強煤礦工作人員的凝聚力不僅能夠確保安全管理機制有序進行,還能夠提高產出效率,加快生產。1.2強調煤礦安全管理的職責劃分和落實責任制是煤礦員工進行生產和服務的重要行為準則,同時是衡量每位員工是否盡職盡責的標準。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人員的調度、職責的劃分都是其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對于管理層人員而言,要嚴格檢查和監督煤礦安全管理的落實情況,對于普通的員工而言,要嚴格地劃分職責區域,并且定時定點的檢查員工的執行情況。因為責任制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執行情況的完成度。如果不嚴格執行,那么相應的責任制形同虛設,難以發揮其效用。為了有效地避免職責不清、執行命令落實差的現象,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兩點:第一,煤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每個員工都是監督的主體和客體,都是監督的對象,同時也是被監督的對象。另外,單純依靠相互監督難以達到預定的效果,因此,可以通過設定監督考核部門來實現監督的獎懲機制,使煤礦安全得以保障。第二,將責任制同績效考核相掛鉤。績效考核是激發員工積極性、衡量員工工作表現的重要指標,責任制同績效考核相聯系,會加強員工的風險憂患意識,調動全員參與煤礦安全控制,這是一種風險共擔的激勵措施。1.3加強煤礦薄弱環節的監督和巡查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多是薄弱環節出現故障,因此,為了有效規避薄弱點的風險,首先需要發現薄弱點,這是加強薄弱點建設的基礎,否則薄弱環節的監督檢查工作就無從談起;其次,加強薄弱環節的改善和監督工作,薄弱環節是引發煤礦安全的重要誘因,因此發現薄弱環節后,要根據現場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補救和改善,從而降低突發礦難事故的可能性;第三,消除薄弱環節,針對已經補救或者改善的薄弱點進行根本性的消除,從而極大地提高煤礦安全系統的安全性;第四,加強薄弱點的監督巡查,這個環節是確保煤礦安全最有力的保障,是不容忽視的環節。2發揮煤礦安全設備設施的保障支持作用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現場管理,所謂現場管理,一方面是指對人員的調動和安排,另一方面是對安全設備和設施的管理,提升現場設備的投入產出比率。2.1增加安全設施的使用量,提高安全設施的使用率安全生產是煤礦生產運作中的指導思想,因此,提高施工現場的安全級別可以間接地降低成本。實現安全生產的必經途徑就是增加安全設施和設備的投入量,在薄弱的環節強化安全設備的投入使用率,杜絕“安而不用,光當擺設”的現象。2.2滲透并強化安全生產與質量管理的融合性質量管理是安全生產所要追求的目標,但是,煤礦生產施工不能夠脫離安全因素而單純地追逐施工質量。因此,在煤礦施工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安全生產與質量管理的融合性。具體實現融合性的方法為:第一,建立分級動態質量管理機制。例如,一級管理可以以班組質量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主體;二級管理為對區隊工程質量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三級管理為安檢處的突擊檢查;四級管理為監督稽查部門的監理活動。第二,構建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主要針對現場管理環境,將質量標準化的思想貫穿于安全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并且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將現場安全質量管理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地反饋,從而便于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定。2.3發揮煤礦安全設備的保障作用煤礦的安全設備和設施是煤礦安全生產的警報器,因此,安全設備的裝備情況是煤礦安全的基本保障要素。為了充分發揮安全設備的保障作用,需要定期檢修防火設施、壓力設施、特種車輛以及防水設施等,從而發揮安全設備的保障和支撐作用。
2結語
安全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重要需求因素之一,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煤礦安全管理機制對煤礦企業是非常必要的。煤礦安全管理的創新工作能夠有效地降低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然而,煤礦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利用系統的方法來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推行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管理的全員管理機制,從而確保煤礦安全的穩定性。
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范文二:軌跡交叉論與煤礦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以誘發人的不安全行為。因此,事故的發生可能并不是簡單地按照人、物兩條軌跡獨立地運行,而是呈現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軌跡交叉論是避免事故發生的一種有效的理論。對于防止中小型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加強制度建設,改善管理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通過避免人與物兩個不安全因素的交叉,來預防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軌跡交叉論;煤礦;安全管理
1.我國中小型煤礦現狀
據統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目前能源消費量約占全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1%。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仍將以煤炭為主。中小型煤礦作為我國煤礦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起到了無可代替的作用,而且中小型煤礦具備市場需求大、就業人員多的特點,能滿足資源區農民脫貧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客觀條件,還將長期存在下去。同時,不可否認,中小型煤礦存在點多、面廣、底子薄、從業人員素質低、資源勘探程度低等問題,其安全生產狀況不容樂觀。近些年,我國煤礦安全狀況總體好轉,但眾多鄉鎮中小型煤礦仍然事故頻發,每年約有3000~4000人因煤礦事故而死亡。究其原因是人們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缺乏理論和模型的指導,不能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從而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
2.軌跡交叉論
圖1軌跡交叉事故模型示意圖該理論揭示,事故的發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因素,即空間和時間的調度。環境條件和物的狀況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產中的事故隱患由于人為原因的觸發,就可能形成事故。
3.中小型煤礦事故原因分析
由以上“軌跡交叉論”理論分析,我國中小型煤礦事故頻發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會在客觀上造成人出現不安全行為的條件。同時,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上一經出現隱患,人主觀上又表現了不安全行為,就會立即導致事故的發生。(1)人的不安全行為。中小型煤礦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力量比較薄弱,主要存在些安全防范意識差、安全知識缺乏、違規作業、疲勞作業等現象。人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就不能及時躲避危險;對安全知識不夠了解,就不能預見危險;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就會導致危險;疲勞過度就會精力分散,出現危險操作。(2)物的不安全狀態。中小型煤礦物的因素仍然是煤礦普遍存在的煤塵、瓦斯爆炸,火災,透水,冒頂五大災害。相比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其技術力量薄弱、制度不健全、采區設計不合理、通風方式混亂、地質結構復雜、缺少相對系統安全的硬件設備等。(3)管理因素。管理失誤是導致中小型煤礦事故發生的最本質原因。在煤礦生產安全管理過程中,管理包括兩部分: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外部管理。企業內部管理的失誤主要體現在企業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未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并消除各種隱患。企業外部管理的失誤主要體現在我國生產監管機構自身建設尚有不完善之處,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管理乏力、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從而難以充分發揮其監督和管理的作用。
4.中小型煤礦安全管理對策
根據軌跡交叉論,事故是有其固有規律的,在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軌跡交叉之前,對其采取適當措施控制,可以有效的遏制事故的發生。
4.1防止人出現不安全行為的措施
(1)加強安全知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培訓,增強職工對重大事故預見和應急處置能力。從業人員都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不安全不下井,不安全不作業,發現危險及時采取措施先撤離后匯報。(2)加強安全技術和操作規程培訓,使每個人熟練掌握本職工作技能,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作業。(3)建立安全目標責任制和風險抵押金制度。(4)加強煤礦常見災害治理技術研究,配齊井下安全設施,杜絕事故隱患。(5)派專人進行井下安全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預防、避免事故。
4.2防止物出現不安全狀態的措施
(1)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派專人負責記錄井下瓦斯濃度,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主管領導,分析原因,及時采取處理措施。(2)抑制煤塵產生。采用煤層連續注水、低位放煤、放煤口噴霧、采掘巷道消防灑水等措施減少煤塵的產生。(3)采用疏導和堵截兩種方法隔離水源。(4)采用充填灌漿技術、封閉防火技術、注水、阻化劑、惰性氣體防火等技術預防火災。(5)采用敲幫問頂,隨掘隨砌等方法預防頂板事故。
5.結論
在人和物兩大系列的運動中,二者往往是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相互轉化的。有時人的不安全行為促進了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發展,或導致新的不安全狀態的出現;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誘發人的不安全行為。因此,事故的發生可能并不是簡單地按照人、物兩條軌跡獨立地運行,而是呈現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軌跡交叉論是避免事故發生的一種有效的理論。對于防止中小型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加強制度建設,改善管理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通過避免人與物兩個不安全因素的交叉,來預防事故的發生。
關于煤礦安全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3.煤礦安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