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施工技術論文(2)
路橋施工技術論文篇二
路橋施工裂縫處理技術分析
摘要:在路橋工程的建設中,裂縫問題一直是施工中最為困擾的問題。在路橋施工中,如何對裂縫問題進行處理,是尤為重要的,直接關系路橋工程的發展前景。文章就針對路橋工程中裂縫問題的技術處理進行了
分析。
關鍵詞:道路與橋梁;裂縫處理;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2-0066-02
在對路橋進行施工時,混凝土裂縫問題一直是較為重要的問題,對工程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對路橋進行施工時,要對混凝土裂縫問題進行控制,提高施工技術水平,保證工程質量,為路橋工程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將對路橋裂縫原因以及裂縫的處理技術進行分析。
1 路橋產生裂縫的類型及成因
首先,塑性收縮裂縫。塑性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澆筑后,使得混凝土表面在塑性狀態下進行過快的蒸發,從而使裂縫產生。這類裂縫多出現路橋表面,且縫隙分布不均勻、不規則,寬窄不一、長度不一,深度大多數在50毫米以內。
其次,塑性沉降裂縫。沉降裂縫產生主要是因為混凝土骨料出現不均勻沉降,沉降時受到阻礙而造成的,此裂縫多數出現在澆筑混凝土后的0.5~3小時之間,裂縫沿著面板鋼筋以及梁進行。另外,對模板進行捆扎時沒有做好,使得模板出現沉陷以及位移的現象,影響了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從而使得裂縫產生。
再次,由于溫度應力所產生的裂縫。混凝土澆筑后,凝結的過程中,水泥出現水化熱現象,使得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迅速升高,與外界溫度具有較大的溫差,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現拉應力,且強度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從而使得表面出現裂縫。此裂縫一旦產生,屬于不規則分布,較淺,是一種表面形式。
最后,施工環節造成的裂縫。混凝土澆筑振搗時,振搗不均勻,出現漏振或者是過振的現象;澆筑時過快,使得混凝土流動性降低;攪拌以及運輸時間過長;泵送時加入大量的水泥和水;澆筑后,養護不到位等。
2 建筑裂縫處理技術
首先,對塑性收縮裂縫進行處理。處理技術如下:施工人員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結束后,便要對混凝土進行及時的覆蓋,確保混凝土的濕度;混凝土制造廠在對混凝土進行制作時,在能夠滿足混凝土應該有的可能性以及和易性時,應該對混凝土的坍落度與砂率進行適當的減小,對骨料的含泥量進行控制。
其次,對塑性沉降產生的裂縫進行處理。處理技術如下:在滿足施工以及泵送的基礎上,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適當的減少;對卸料進行攪拌與運輸時,要將其高速運轉,時間在20~30秒之間,再對其進行反轉卸料,以確保其均質性;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時,要對模板進行經常性的觀察,確保模板位置正確,對混凝土的振搗施工進行觀察,看其密實性是否滿足設計要求,不要出現分層、漏振現象;監督工程避免隨意加水。
再次,對施工原因產生的裂縫進行處理。處理方式如下:對模板施工進行管理,確保模板支架以及模板都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較強的剛度以及穩定性。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過程中,要有專人進行監督與控制,防止模板出現松動或者是沉降的現象。進行拆模時,只有試塊的強度符合要求,才可以進行;對混凝土澆筑竣工后,要確保其強度在1.2N/mm2時,才可以在混凝土上踩踏,堅決避免路橋面強度沒達到要求時上人;對鋼筋進行綁扎時,要重視對負彎矩的管理,使得支撐設施的間距減小、加密,使得混凝土板面出現負彎矩筋時,保護厚度保證;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采取設計要求的振搗方式,要快進慢出。避免振搗時間過短或者是過長,否則都會對混凝土的振搗質量造成影響,從而出現裂縫現象。
最后,對溫度應力產生的裂縫進行處理。處理技術如下:對混凝土熱量進行降低;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其溫度進行降低。在高溫天氣中進行澆筑施工時,則要選擇早晚進行施工,以降低澆筑溫度。澆筑時,避免混凝土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溫度增加,如運輸機械、泵送設施都要放在背陰處。對冷卻水管進行埋設,在管中注入冷水,以達到降溫的目的;混凝土的澆筑方式采用分層分塊澆筑;對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濕與保溫工作。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長時間的保溫與保濕處理,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冷卻與干燥的速度放慢,提高其抗拉裂能力。主要采取覆蓋以及灑水的養護形式,時間要在14天以上。
3 混凝土裂縫處理技術
首先,采取灌漿法進行處理。此裂縫處理方法適用范圍廣泛,大裂縫以及細小裂縫都可以使用。分為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兩種。水泥灌漿:對需要修補的裂縫進行查看,確定施工范圍以及修補的數量,以確保鉆孔的數量;在裂縫處進行鉆孔時,要逆著裂縫進行鉆孔,孔深要在裂縫以下0.5厘米處,確保孔眼良好,便于清孔與吹干;在對水泥漿進行灌入前,將裂縫與孔隙進行塞實,進行堵漏和止漿處理。化學灌漿:對裂縫進行清理與檢查;鉆孔埋嘴;進行嵌縫止漿。
其次,表面處理法。此裂縫處理方法是將玻璃布等物質通過粘膠劑塞入到縫隙中,將裂縫進行封閉處理,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與剛度。采用此處理技術時,要先將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并將表面的污垢、油漬等進行清理,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可以采用環氧砂漿對其進行抹平;進行粘貼施工時,要在粘貼面進行環氧基液的涂抹,且涂抹要均勻,不能有氣泡產生,將玻璃材料進行鋪平,將其與混凝土表面進行充分的貼合,在玻璃材料上使用刷子進行涂刷,使得環氧基液滲透玻璃布,然后將環氧基液刷在玻璃布上;再進行第二次玻璃布的粘貼,方法同上,但是上層玻璃要寬于下層玻璃1~2厘米,便于
壓邊。
最后,填充處理技術。在混凝土裂縫中之間進行修補材料的填充,此方法適用于裂縫較大的工程中,施工簡單且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對于寬度在0.3毫米且深度較淺的裂縫,對其進行處理時,可以先進行V槽的開挖,再進行填充處理。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路橋施工的過程中,造成路橋出現裂縫的原因很多,所以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控制,避免裂縫現象產生。對于產生裂縫的工程,則要對其進行積極的處理,以提高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文佑.混凝土梁橋裂縫成因分析與應對措施研究[J].建筑科技與管理,2011,(3).
[2] 張建中.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裂縫的分析與防治[J].山西建筑,2013,(19).
[3] 牛斌,馬林,楊夢姣,趙亭久,劉椿,邢建鑫.京山線沙河特大橋預應力混凝土梁提速加固試驗研究與設計[J].預應力技術,2004.
看了“路橋施工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2.道橋施工職稱論文
3.道橋畢業論文范文
4.道路橋梁論文范文
5.道路橋梁工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