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論文參考范文(2)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論文參考范文篇2
試談電力企業合同的法律風險與控制策略
摘要:供用電合同的簽訂與使用,在給電力企業帶來極大好處的同時,由于合同的擬定、審核、簽訂、履行、管理、糾紛處理等眾多環節上還存著許多問題與不足之處,也給企業帶來了諸多法律風險。為此,電力企業應采取相應防范措施,規避電力市場潛在的風險,更好地維護供電企業合法權益。
關鍵詞:電力企業 合同 法律風險 控制策略
合同雖是能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于我們部分供電企業對供用電合同的管理不規范,如因職工法律風險意識的薄弱,供用電合同的簽訂、審核與履行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又不能有效地予以解決,這樣長此以往,又將使供電企業面臨一系列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
一、 “尋根究底、追根溯源”――當前電力企業合同中存在問題與風險
(一) 合同文本陳舊,條款不規范
目前,許多電力企業在合同管理中存在漏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合同本身的擬定就經不起考驗,其中就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初合同條款中關于雙方權利與義務的界定不夠明確,在《供電營業規則》中一些條款出現了與《合同法》不協調的情況,但正是因為如此,企業本身更是要加強對供用電合同的管理,及時進行相關條文的修訂與更新。[1]更就要是注意條款內容的全面具體規范性與用語的嚴謹準確性,用語上不夠謹慎,很容易發生歧義,這樣一旦出現合同糾紛時會給企業帶來許多麻煩。
(二) 供用電雙方履約意識薄弱,不善于用法律手段解決合同糾紛
廣大農村地區的用戶以及許多城鎮居民用戶尚未簽訂供用電使用合同,即使許多已經簽訂合同者,由于供用電雙方履約意識薄弱,合同往往已成為花瓶擺設,結果往往是在停電通知、故障檢修、計量收費、電價、電能質量保證等方面比較隨意,不能按合同的要求來切實履行。[2]而特別當在計量、電價、收費方面與客戶發現糾紛時,也不注意利用合同來明確雙方責任義務,進行及時協商解決。
二、 “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規避電力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對策
(一) 仔細研究合同文本,規范相應條款
要想有效地防范風險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企業首先要從打合同文本入手。在內容上,根據合同擬定時的基本條款要求,在供電的方式、質量、時間、用電容量、用電地址、性質、計量方式、電價、電費的結算方式、供電設施的維護責任等形成全面具體的文本陳述。語言的使用上簡煉準確無歧義[3],《居民供用電合同》擬定時就不應出現“如有異常,用電人應及時通知供電方處理”,而應改成“如有異常,用電人應1小時內通知供電方處理”,這樣明確時間概念,以便發生糾紛時有效保護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 加強談判簽約人員法律素質培訓,嚴格把好合同簽訂關
為了較好地提升談判簽約人員的法律意識與素質,電力企業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職工業務素質現狀,形成定期的法律培養體制,尤其是加強對談判簽約人員法律素質培訓,可選擇安排在企業內部安排定期的有關法律知識講座與培養學習,并組織相應的業務知識考試,合格者才能參與相關的談判簽約工作。
同時,要嚴格把好合同簽訂關。企業設置專門的合同審核人員,規定在進行簽約前,必須對臺戲合同條款是否全面嚴密,用語是否準確,內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嚴格評價和審查,未經審核通過不得進行簽約。凡事用心,這樣才能有效確保合同的真實性、可行性,更好地規避法律風險,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
(三)合同雙方注意履行義務,善用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
一旦發現問題出現糾紛時,雙方應該及時進行交涉,首先按照法律規定與合同約定積極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爭取最大限度地避免合同風險,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4]如糾紛是屬于供電方責任的,供電企業應按照合同規定采取補救措施或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并繼續有效地履行合同。如屬于客戶方違約,應積極與其進行協商,督促其履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溝通協商無效的情況下,供電企業可通過法律手段最大限制地換回企業的經濟損失,確保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金秋萍. 淺析供用電合同的風險及其防范[J],電力需求側管理, 2009,(01)
[2]許煥升. 供用電合同風險防范[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8,(06)
[3]梁德金.企業合同法律風險控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13)
[4]高麒麟.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研究[J].現代商業,2010,(33)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論文參考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