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改論文
小學數學課改論文
在小學是培養孩子們數學興趣的極佳的時期,這時候如果能把課堂效率有效的提高上去,更是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改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課改論文范文一: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樹立創新意識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創新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思想。沒有創新,就難有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數學學習也如此。數學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改變以往教學模式,更新陳舊的理念,樹立創新意識,不能為了教而教,也不能為了考試而教。同時,教師還應認識到,在數學課堂上,過多的機械訓練,不僅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會使課堂氛圍更加呆板、沉悶,使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非常枯燥乏味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致力于書本知識的傳授,更要側重于通過全新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基于問題學習,進行啟迪創新
“基于問題學習”是一種新教學理念。在這種教學理念中,教師從身邊或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新知識的引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在數學課上,由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它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能適應當下小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理念是截然不同的,這就要求相關數學教師要轉變原有觀念,改變以往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有趣、有挑戰性的內容,將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富有積極性,主動去觀察、推理、驗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程度的鍛煉,且往往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3.合作學習,激勵創新
在當代教育理論中“,合作學習”是一個被廣為推崇的理念,甚至有教育評論家將之列為當代最偉大的教育理論。根據“合作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開展互助性學習。因此,也可以說它是一種以小組為主的教學活動。在分組之前,教師一定要全面掌握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以便于公平競爭的開展。然后,教師再選一名表現優秀的學生做組長,或者讓小組成員輪流做組長。想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理念,使學生明白互助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相關原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為使小組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組長和組員也會更具積極性和動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和鉆研,往往能對同一道題目找到創新性的解決方法,使自身創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應用現代教學信息技術
課改實施后,教育機構和教師更注重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中,通過信息技術,使教學模式和內容更加新穎、生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將信息技術引入現代教學后,使信息的傳遞更具雙向性,非常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合理應用,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課堂上更具積極性。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通過多媒體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重組和創作,使其更好地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如此一來,在演示過程中,通過視覺、聽覺的多重刺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講解北師大版教材中《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內容,教師可以展示一段與之相關的動畫故事:孫悟空公平分餅。在鮮活、生動的畫面中,孫悟空將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其他猴子,第一塊餅被孫悟空平均分成了四塊,將其中一塊分給了甲猴子,乙猴子看見了,嚷著要兩塊。孫悟空便將第二塊餅平分成八塊,乙猴子如愿以償地得到了兩塊;丙猴子看見了,嚷著要三塊,孫悟空將第三塊餅分成十二塊,丙猴子如愿分到三塊。這樣的畫面非常吸引人,在觀看動畫故事的同時,學生充分調動想象力和創造力,于無形中完成了對課堂知識和內容的重構及創造。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創新能力的培養已被列入教師的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使其成長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課改論文范文二:小學數學思想滲透探究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成績為中心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的教育體制,這種教育體制下的結果必然是失敗的,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穩定良好發展,填鴨式的課堂教育模式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最終會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產生僵化,甚至會影響其對生活的態度和未來的處事方法。
二、數學教育中數學思想滲透的重要性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小學教育的本質和目標,要將小學教育與學生未來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要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教育不僅是將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其正確地認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為未來更加深入地認識世界和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數學思想滲透的方法和措施
1.利用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一個新穎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愉悅、自由的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數學思想方法有效地融入到這樣的教學情境里,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比較抽象的學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抓起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其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創設出一個新穎的、具有創新性的就數學教學情境,并將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的數學理論知識形象地、生動地為學生展現出來。同時教師還應該將理論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共同來完成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課堂教學的滲透。如:在講解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道具(如:蘋果、三角板、直尺等),通過讓學生來說出這些物體的形狀,進一步說出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以及有什么特點等,從而鍛煉學生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2.使學生了解小學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主要包括統計思想、分類思想、符號化思想、集合思想、函數思想、極限思想、概率與統計思想等,而數學方法主要包括分析與綜合法、歸納與演繹法、聯想與猜想法、抽象與概括法等。這些思想與方法都是比較專業化,針對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和運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專業化的、標準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簡單化、生動化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細心地引導和啟發學生以數學的思維看待事物,進而促進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對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種樹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進行數學教學,要求學生找出關鍵字,以及已知量,并通過畫圖的形式,找到數量關系,進而列出正確的數學算式。在長此以往的這種思維培養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滲透
數學思想方法規律的探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思想方法之一,既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規律的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也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很大的幫助。如:在講授比較數的大小問題這一章節時,教師應該利用探索規律這一數學思想來細心引導學生,使學生培養探索規律的能力。即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實際案例,有兩個小女孩,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姐姐的年齡是15歲,二妹妹的年齡是8歲,請比較一下15和8的大小關系。通過這一提問,可以給與學生一定的提示,那個是姐姐,哪個是妹妹,就可以比較兩個數字的大小了,也可以通過比較這兩個數的位數,哪個多哪個就大。通過這樣的規律使學生明白比較數字大小的問題,并發現其規委,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就可以獨立的進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靈魂和精髓,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并且數學思想方法色滲透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與完善,遵循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并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進而創設有效的、科學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自由的、愉悅的課堂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進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數學課改論文相關文章:
1.小學數學優秀論文
3.本科數學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