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論文的寫法(2)
數學論文的寫法
數學論文的寫法篇2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小學數學作業概述
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常規,如何布置作業才能有效是需要所有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小學生從學習數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有了數學作業,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數學作業與學生的數學素質密切相關,但是作業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布置的恰當則可以起到強化和鞏固的效果,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創新精神。相反,如果數學作業不恰當,則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
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主要的出發點和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熱愛數學、掌握簡單邏輯思維的能力,將數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因而,傳統的數學作業以量取勝的設計方式是不科學的,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很多數學教師只關注如何解題,而缺乏對數學思維培養的思考,大量的數學作業讓學生不堪重負,降低了教學的效果。新課程背景下必須深入思考作業的意義,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尋找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和對策。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分析
數學作業作為數學教學有機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身心發展的學習活動,它有助于學生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和發展目標,是與完成教學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學習活動。傳統的數學作業主要以大量的書面練習為主,而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可以有很多種作業的形式,不僅包括書面練習,還應該有實踐活動。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形成。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很多小學仍存有數學作業做不完的現象,很多學生每天晚上至少花一個小時寫數學作業,甚至有的做不完家長只好代寫。這些作業雖然以練習冊、輔導練習等不同的形式布置,但是本質都是知識本位,會做題就掌握了數學知識的核心。
這顯然與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是不相符的,主要的問題有:一是作業重復練習太多,創新的題型太少。很多學生只會簡單地重復完成作業,而不知所以然,因此知識得不到有效的鞏固,更是難以推陳出新,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二是題型以計算題為主,而應用表達的題太少,無法鍛煉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現,使得作業枯燥,學生的態度消極,不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的實踐能力。三是缺乏合作完成的題型,而多以獨立完成的題目為主。新課程提倡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而這種獨立作業的形式無法提供給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環境,沒有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滿足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更無法讓學生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與此同時,長期一味地追求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恐懼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是,正確認識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因此小學數學的作業應該緊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選取一些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數學作業,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實驗、驗證、溝通等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思維能力,逐步地提高小學生數學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二是,要將作業的質和量進行有效匹配。在安排小學數學作業時,教師要有效權衡作業數量和作業質量之間的關系,在保證作業效果的前提下,盡量地減輕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因為過度的作業量,會對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等方面造成負面的影響,也會使得小學數學作業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小學生的數學作業應該控制在半小時內完成,并且作業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分布合理,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效率,有效提升小學數學作業的最終效益。
三是,小學數學作業要著眼于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數學課程應該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運算技能、推理驗證等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展起步的關鍵階段,而作業作為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應該也要著眼于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對小學數學作業題目的合理設計,可以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高,從而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是,小學數學作業要體現差異性。由于每個學生所生活生長的環境、性格以及學習情況等差別較大,所以其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效果也是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在一個班級里面的學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和安排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和考慮這一問題,在充分考慮小學生的一般性普遍需求之外,還應該重視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小學數學作業,這樣就可以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取得較好的作業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和提高,有效地促進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終使得小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