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護理相關論文范文
社區護理相關論文范文
社區護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社區護理學特別是社區護理實習是一項新的教學內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區護理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區護理相關論文范文一:淺談老年人的社區護理
【摘要】 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報告,1990年全世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8億,2000年增加到5.9億。我國的老年人口也日趨增多,199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已占全國總人數的9.5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已近1.3 億,占全國總人數的10.9 %[1-3]。加強對老年人的社區護理,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社區護理 老年人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顯,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 老年人健康狀況
老人慢性病患率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壓、白內障、心臟病、關節炎和肝膽疾病,其中患一種及以上對日常生活有影響疾病者占66.8%,年齡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對老人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癡呆、失明、中風、關節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和精神問題
2.1 離退休綜合征 離退休綜合征指職工在離退休以后出現的適應障礙[5]。主要表現為坐臥不安、行為重復、猶豫不決、不知所措,偶爾出現強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錯事;由于情緒的改變而易急躁和發脾氣,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或不快;易回憶或敘述以往的經歷;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觀地評價事物甚至發生偏見;有的老人情緒憂郁,以至引起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過熱等。
2.2 空巢綜合征 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繼離開家庭,形成老年人獨守空巢的特點,特別是老人單身家庭。由于社會文化的變遷,家庭結構開始向小型化轉變,人們的家庭觀念淡薄及工作調動、住房緊張等原因,年輕人不能或不愿與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獨、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調查表明,我國的大多數老人與子女同住,占調查對象的56.4%,獨居者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邊無子女老人比例高達32.4%[6]。
2.3 腦衰弱綜合征 腦衰弱綜合征的表現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腦力和體力活動均極易疲勞,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穩、不易入睡等。
2.4 焦慮癥 焦慮是個體由于達不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導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性的情緒狀態。容易焦慮的老人衰老過程可加快,助長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甚至引起腦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壓驟升而頭痛、失明;或發生跌傷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癥 老年抑郁癥是老年期最常見的功能性精神障礙,以持久的抑郁心情為主要表現。老年人自殺通常都與抑郁障礙有關[7]。抑郁障礙的發生是漸進而隱伏的,早期可表現為神經衰弱的癥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現為:情感障礙、思維活動障礙、精神活動障礙、意志行為障礙、軀體癥狀。
2.6 老年期癡呆 癡呆是以后天獲得的持續時間較長的精神神經功能多方面障礙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處于癡呆危險的人群數量增加。老年癡呆起病緩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藥物,以預防為主。
3 老年人的社區護理
3.1 健康狀況良好老人的社區護理
3.1.1 成立老年協會、老人之家或休閑活動中心 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閑時間,幫助老人培養個人愛好和興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許多時間,豐富退休生活。
3.1.2 推廣義務工作制度 在美國、日本、泰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老人生活中,義務工作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8]。在我國,義務工作較少,可以鼓勵老人去幫助照顧高齡老人或殘疾人。
3.2 離退休綜合征的社區護理 針對離退休綜合征的老年人的特點,社會要給予離退休老年人更多的關注。家庭要關心和尊重離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權益,鼓勵老年人適當參加老年協會或老年活動中心的活動,參與社會義務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兒孫分憂解愁,使家庭和睦。 3.3 空巢綜合征老人的社區護理 由于單身老人越來越多,他們最易患空巢綜合征。無論社會,還是家庭都應該多關心單身老人。作為子女,應盡量與老人一起生活或經常回家探視。鼓勵老人參加老年協會或老年活動中心的活動,在那里結識多些朋友。
3.4 腦衰弱綜合征老人的社區護理 認真觀察老年人的精神狀態,關心老年人,鼓勵老年人適當參加老年協會或老年活動中心的活動,參加一些溫和的室外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向病人講解要重視腦衰弱綜合征。
3.5 焦慮癥和抑郁癥老年人的社區護理 由于老年人離退休、衰老、孤獨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產生焦慮和抑郁癥。對這部分老人要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經常上門與老人談心,使他們感覺到受尊重與關心。幫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疏導、自我放松。
3.6 老年期癡呆的社區護理 對此類老年人加強管理,設立家庭病床,請專人在家看護,負責日常生活護理,安全保障,定時服藥,適當活動及肢體鍛煉。家庭病床醫生進行定期巡診,或將老人安排到老人護理院進行護理。
4 小結
對老人的服務應做到“善始善終”,對臨終老人協助家屬送醫院搶救,對在家庭病床的臨終老人,協助家屬做好臨終前準備,幫助他們聯系救護車輛,盡量滿足臨終老人的需要,減輕其痛苦。安慰家屬,特別是配偶,減輕他們的悲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區護理的開展勢在必行。據調查報告,我國的老人社區護理需求占70.1%[9],我國的老人社區護理起步遲,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
參 考 文 獻
[1]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9 :3
[2]付東波.老年綜合健康功能評價及其用途[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1998 ,15 (2) :49 -52.
[3]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9 :3.
[4]呂探云.社區老人長期護理需要的調查與護理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1 ,6 (16) :419.
[5]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9 :50.
[6]李繼坪.老人健康保健現狀與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 ,15 (4) :54.
[7]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9 :50.
[8]李繼坪.社區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11 :86.
[9]李繼坪.老人健康保健現狀與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 ,15 (4) :53
社區護理相關論文范文二:我國社區護理現狀及其建議
【摘要】我國社區護理工作目前還處于較為落后的地步,為推動社區護理的發展,本文結合我國社區護理比較常見的兩種模式,并且初步探討了我國社區護理現狀的運行及其不足,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社區護理 管理 建議
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為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社區護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全民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服務對象是長期處于社區的整個群體。社區護士工作范圍廣,要求綜合素質高,常需對個人或家庭進行訪問和護理工作,除了要應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關系學等學科知識去護理患者外,還需運用流行病學的知識去發現社區中存在的健康問題,并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切給社區護理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發展社區護理提供了很好的機遇。社區護理將是一個能為所有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健康保健服務的基層機構。
1 我國社區護理兩大模式
1.1有系統和規范的社區護理機構的護理模式 我國的社區護理現狀目前全國有醫療、預防、保健、監督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近30萬個,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以專科為主,僅有少量本科畢業生;在鄉鎮衛生院中,以中專畢業生為主,有少量專科畢業生,但絕大多數未經過系統的醫學護理教育。因此居民對其服務水平不信賴毋庸置疑,這極大的影響了社區護理的發展。而建立以大型醫院為技術支持的社區護理模式,符合社區居民的需求意愿。據文獻顯示運行此種護理模式使得社區服務站年門診量顯著增加,患者滿意率由65%上升至92%[1],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2家庭護理模式 在這類護理模式中護士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的作用是為家庭提供指導和必要的信息,必要時給予幫助,并運用Orem的自護理論機制給予護理。可使病人出院后得到持續完整的醫療照護,既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又可增加醫療機構病床的利用率,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2]。
2 我國社區護理現狀
我國20世紀50年代開展社區保健工作。最大特點是防治結合,醫療和護理相結合。通過城市和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來完成。80年代末大規模的家庭病床使家庭護理逐步發展壯大。90年代社區護理迅速開展。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做出“改革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衛生服務網絡”的重大決策以來,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區人群健康為中心、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預防、 醫療、保健、護理和健康教育為一體的連續綜合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預計2012年,至少有80%地級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導,以具有綜合功能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體,其他中西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補充的多種形式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至少有35 %的縣級城市形成適合本地實際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2015年全國將建成完整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3 現有社區護理的不足
派什么樣的護士進社區, 許多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醫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過去的基層衛生保健中,由于種種原因醫生參與較多,護士參與較少,即使在現在開展的社區衛生服務中,提出的全科醫生培養、地位和作用多,而基本沒有全科護士。實際上要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醫護合作是十分必要的,開展社區護理是必需的。
4 對現有社區護理的建議
4.1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社區護理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首先要健全醫療保險制度。盡快實現全民保險,為護理走向社會、走進家庭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制定出與社區護理發展相適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4.2以社區護理教師及社區護理教研室教師為主對社區護理實踐基地全體護士進行社區護理程序、老年保健、兒童保健、婦女保健等知識的培訓。
4.3抓緊培養社區護理人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護理需要,對護士培訓以繼續教育為依托,以全科醫學教育為形式,對醫院內熱愛社區護理的臨床護士進行社區護理知識培訓,使她們盡快成為社區護理的骨干;可將中專護士學校改為社區護理培訓中心,讓學生在中專畢業的基礎上繼續培訓2~3年,直接獲得社區護理執業證書;將培養社區護理人才納入高等護理教育中,在高等護理教育中把培養適應未來的社區護理人才作為長遠的培養目標,培養高層次社區護理人才;積極開展國際間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請外國專家來華講學,另一方面可以送有關人員出國參觀學習、深造。
4.4在衛生局和護理系領導協調管理下,護理系教師及社區護士根據各自專業方向及社區實際情況,分別研究社區老年保健、社區慢性病管理、社區婦幼保健、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家庭護理規范化、護理操作規范化及健康促進等。并不斷在實踐中完善,帶動社區護理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姜永權.符合國情的遠程家庭醫療系統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01,25.
[2]范方志.區醫療模式的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
社區護理相關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5.護士論文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