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論文范文
酒店管理論文范文
隨著旅游業戰略性支柱行業地位的不斷鞏固,作為旅游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酒店業發展呈現井噴態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酒店管理論文范文篇一
《 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對接產業文化路徑分析 》
摘要: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價值與意義,人才培育常停滯于產業需求的表層,存在著明顯的“錯位”現象。因此,要想真正實現專業教育的價值和目標,必須要在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中引入產業文化教育,以當代先進的產業文化作為學校與社會銜接的橋梁,提升學生的社會認可度,幫助學生盡早融入職業領域。
關鍵詞:產業文化;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文化對接
1酒店及其產業發展現狀
酒店是當下商業地產中的一顆明星,發揮著帶動經濟發展與地產增值的積極作用。酒店憑借建筑物及配套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向客戶提供各類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等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取經濟收益。2014年后我國酒店業實現穩中增長,回歸理性發展。同時,在經濟氣候、國家政策和社會風氣的作用下,關注大眾客戶需求,走平民化、特色化、多樣化、服務性道路成為行業主流。文化、互聯網、個性、生態、綠色等主題日漸成為產業文化新的風向標和亮點。今后,酒店業將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動內需、促進就業三大主題,推進產業向現代生態服務業轉型升級。
2酒店業產業文化綜述
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我國酒店業普遍彌漫著一種急功近利、粗放冒進、因循守舊的文化氣息。盲目的投資、錯誤的策劃、偏離的定位、同質的產品、失當的管理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影響了社會對產業文化的認同。國務院將文化主題酒店作為發展的重點,并由商務部頒布了《文化主題飯店經營服務規范》國家行業標準。可是說,文化和消費體驗將成為酒店業實現長期有效發展的內部動力和新興業態,我國文化主題酒店正處于方興未艾的發展黃金期。面對酒店業的發展方向和文化特征,要想實現酒店業順應時代的健康發展,培養一大批符合產業文化精神內涵,理解酒店文化特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價值理念、行為規范和心理因素的行業人才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3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類專業對接產業文化的路徑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方法和手段。酒店管理類人才正確培養,離不開對產業現實和發展深入研究和把握,在應用型塑造方面,如果只注重技能和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思想和文化教育,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將很難真正融入產業一線,理想和現實會出現鴻溝或落差,白白浪費了社會資源,耽誤學子發展。
3.1校園文化與產業文化跨界融合放眼全球,德國職業教育處于頂級水平,其成功要素中,將產業文化與教育文化無縫對接是寧人矚目的。事實上,縱觀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特別是本科及以上的教育,“金字塔”意識依然比較濃厚,去職業化或弱經濟性的教育型校園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但是,產業文化確實來自于社會現實,具有顯著的經濟特性和職業標識。以上兩種文化具有深刻的異質性,因此必須進行跨界整合,一方面,學校要主動融入產業、地方經濟和企業,以服務經濟和產業為己任;一方面,產業文化要通過深入的校企合作,不斷的將文化滲透到校園之中,把文化的培育、宣揚維度追溯至學生階段。從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將兩種文化實現對接,如建立產業文化看板、文化長廊、準員工活動、工裝文化、技能競賽等。
3.2教學貼合產業動向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必須要與產業崗位群需要相適應,并兼顧適當的發展性和超前意識,但切不可無視、忽視產業現狀一味的按照理論推斷進行人才培養。尤其是面對酒店業發展新局面和動向,這一點已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專業教學要時刻關注產業結構、經營模式、管理革新、技術進步、人才需求的變化,通過廣泛的調查分析,積極參與產業一線生產和研討活動,把握產業脈絡,零距離接觸企業,共同謀劃專業教學標準、內容、方式和手段,逐步建立起能夠主動融合產業、善于自我調整、理論與實踐真正融合的專業建設和運行機制。作為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和部門,也要對于產業開展對接和融合,建立經濟一盤棋的管理互動模式,關注產業動向和人才供需平衡,建立靈活、有效的專業教學管理模式[1]。
3.3提升教師產業文化意識教師是教學活動指導者、組織者、激勵者,教師能否正確對接產業文化,關乎應用型本科教育對接產業文化的成敗。因此,學校應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對接機制,包括形式、周期、經費、人員和組織,以促進、保障教師與產業的融合,使產業最新的文化因子和動向特色能夠及時的傳遞到教師的思想和行動中。通過產業文化課程、頂崗培訓、企業服務、社會調研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師主動滲透產業文化的能力,在傳統學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中,加上“師傅帶徒弟”這一環節,把產業文化中的這一特色性人才培養思維和辦法引入高校教育之中,完善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也應注重,充分利用教師這樣的文化交流載體,適時的將學校文化帶入產業、企業領域,加強兩者的互相了解和有機融合,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完善[2],避免文化沖突的產生或加劇。
3.4課程凸顯文化熏陶文化的演繹和推行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或行為基礎之上,物化和踐行是文化建設扎實落地的基礎。課程是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類專業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單元,實現產業文化融合必須從課程建設與改進入手。首先,課程的選擇和設置必須與產業需求相適應,并兼顧必要的理論拔高。要按照行業中管理崗位的遞進次序,在4年的時間里進行合理編排,并能夠與見習、實習、頂崗等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匹配。其次,課程執行和評價標準應當與產業標準、行業規范和職業標準對接,使學生在校園中形成準“職業人”的角色認知,將產業中普遍存在的安全、質量、效益、環保、責任等產業文化精髓通過課程學習,直觀的向學生傳遞,引導學生注重自身職業素養的養成和提升。最后,建立文化育人課程體系,進一步豐富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技能等方面的產業文化培育專項課程,將產業文化素養教育課程放在顯著的位置。全面建設起以學生的成人成才為主旨、以職業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融通的產業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從專業知識技能和一線崗位需要出發,引導學生了解產業和崗位,系統有序的學習所屬產業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倫理、行業準則等產業文化知識,在步入職場前形成初步的產業核心價值理念。
4結束語
總之,應用型本科公共管理與服務類專業,緊密圍繞產業新動向和新局面,積極探索產業文化與高等教育的對接與融合,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方。
參考文獻:
[1]張健.產業文化育人:破題后該如何落墨[J].江蘇教育,2014,(1).
[2]余祖光.產業文化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酒店管理論文范文篇二
《 酒店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實踐 》
摘要:目前酒店管理專業大多采用“2+1”、“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隨著酒店業的發展發現,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入,不能解決新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了“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組以河北旅游職業學院酒店管理系為例對此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
近年來,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大多采用“2+1”或“三明治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酒店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酒店出現“用工荒”、院校間生源的競爭激烈等問題,這就使酒店管理專業出現了“出口旺盛,入口不足”的問題。另外,酒店管理專業各層次培養錯位、重位導致該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等問題,也說明了過去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互動”還不夠深入,所以,我們針對新狀況、新問題,提出了“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突破。
一、“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始終以高質量就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探索出“零學費上學、零距離高質量就業”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生三贏”。這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為學生提供部分學費或獎學金,再加上實習期間的實習補助等,使學生實現“零學費上學”;通過“訂單培養,雙向選擇”,學生保證教學實習在該企業完成,畢業時成為酒店儲備人才,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企業和學校“深度”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酒店的認知、認可,從而增加“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能力;企業也解決了“人才的招聘與儲備”等問題,達到了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共贏。首先,有利于學生。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而且通過“訂單”培養,使學生實現“高起點、高質量”實習;同時,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融入企業,在實習工作中能夠很快“上手”,并有利于職業可持續發展;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在酒店業“高比例持續發展”。其次,有利于企業。在酒店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酒店通過“訂單”可以解決“用工荒”的難題。通過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參與學生培養,減少了上崗前的培訓時間和難度;另外,在校期間讓學生提前融入企業,增加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為企業“儲備人才”。再次,有利于學校。目前保證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就業成為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既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又能得到企業的贊助,同時又保證學生“高質量”就業。
二、“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施
(一)篩選優秀企業訂單合作。河北旅游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通過調研先后與洲際酒店集團所屬酒店、北京香港馬會會所等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訂單班實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二)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酒店為解決目前的“用工荒”和“儲備人才”,積極主動與學校深度合作,通過訂單培養,全程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首先,訂單后根據企業的要求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所有課程設置均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把學生培養成為會工作、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酒店選人時學校指導學生根據個人條件和企業的“訂單”標準,選擇適合每個同學的企業,根據雙向選擇原則,校企共同組建“訂單班”。其次,校企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學院現有配備完整的實訓設施的實訓大樓,能滿足“訂單”企業所需的校內實訓需要;而且在“訂單”企業,成為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把課堂搬進“訂單”企業、企業文化進“學校”等方式,實現學院與酒店的“無縫”鏈接。再次,實現師資共享。學院每年安排專業教師輪流到“訂單”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掛職鍛煉,不斷更新、優化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質,打造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另外,利用學院教育、師資優勢,專業教師為企業策劃培訓方案、提供系統性培訓及服務,不斷提高學院的社會影響力。
(三)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了辦學層次。“訂單培養”作為此模式的具體形式,使企業參與了人才培養過程,有利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強化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首先,此模式保證了酒店對“人才高標準的要求和人才儲備”。酒店以前更多關注節約成本,不注重“實習生的發展”和“人才的儲備”,導致了酒店“實習生找不到,新員工招不來,老員工留不住”的尷尬局面。經過反思,酒店業開始轉變,由“要人”到“培養人”。其次,此模式改變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中國酒店服務、管理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酒店管理專業雖然迅速擴張,但許多畢業生卻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紛紛轉行,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專業層次培養錯位、重位而導致的,所以我們要深化校企合作,根據行業需求和培養層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高質量就業、可持續發展”。總之,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這種“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次培養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酒店管理專業各層次培養錯位、重位導致該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及企業“用工荒”等問題,不僅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也為企業儲備優秀人才,進而實現學院、學生和企業的“三贏”。
參考文獻:
[1]謝春山賈一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酒店管理論文范文篇三
《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創建 》
摘要:遼寧地區高職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不斷完善和壯大,專業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酒店管理專業前進的步伐。目前遼寧地區高職學院酒店專業一些教師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結構比例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目標;教師的綜合實力、水平距學校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建設與培養目標模糊,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針對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建立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加強培養體制;完善新教師導師培養責任制;制定實踐原則制;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等教師隊伍建設途徑和措施。以期對遼寧高職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對遼寧區域酒店業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遼寧;高職;酒店管理;師資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隨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與繁榮,已不斷的形成規模和體系。遼寧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近年來也隨著酒店業的不斷擴大和發展不斷完善和提升,對于培養酒店專業管理人才的職業院校來說,高職院校的酒店人才培養質量工作不斷得到重視和提升,而把握人才培養質量工作方向盤的便是我們的專業教師隊伍。但遼寧地區高職院校雖然數量不少,但在發展質量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1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現狀
1.1師資隊伍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結構比例不合理
高職學院中教師學歷以本科生和在職碩士為主,博士很少,幾乎沒有。大多出教師并不是酒店管理專業出身,多為轉行,因此,缺乏專業技術能力,不具備實踐經驗和經歷,照本宣科現象嚴重,講授內容與真正市場運營有一定差距。對于學生將來就業從事不同服務崗位有一定的制約性。
1.2教師的綜合實力、水平距學校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
在酒店專業中,整個教師團隊的綜合實力與學校的培養方向和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專業帶頭人和團隊建設領銜人不足,不足以帶動整個專業的發展,對專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性。對于引進創新性人才和留學派人才的制度建設也不夠完善,影響專業人才的儲備和引進。
1.3建設與培養目標模糊,制度體系不夠完善
各個院校都有自己的師資隊伍培養目標的方法,但大多都相似或雷同,沒有創新性。對于本校教師存在的問題剖析不夠深入,對教師個人發展定位也比較模糊。不能找準教師發展的專業方向。基于此,整體師資建設制度體系不完善,配套的獎勵和懲罰機制不購明晰,對教師不能起到制約和促進的作用。影響教師自身發展的動力和進取心。
2師資隊伍建設措施
2.1落實發展觀,遵循教育方針
根據指導思想,學院應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黨的教育方針,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為本,把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樹立教師發展方向和目標,建立健全師資發展計劃和綱要,全面提升教師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2.2工作目標
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優秀教學團隊。強化中青年專業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師資梯隊。抓緊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后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和參加較高層次的專業進修,造就專業帶頭人,培養教學名師。教師中高級職稱人數應達到50%,教師碩士學位以上人數達70%以上,專業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達到70%。各專業應以1:1的數量聘請有名望的行業兼職教師充實到教學中來。加大在職教師培養力度,選送骨干教師到高校和企業培訓提高。建立一支穩定的行業一線大師名師為專業教學服務的技師隊伍。
3遼寧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3.1建立引進機制
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中,學院應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機制。根據各學校的師資培養目標,分步驟,分階段的引進專業人才,補充專業實力,填補專業空缺,提升專業質量。在專業帶頭和骨干教師的人才引進方面,應該以學科建設的需求為導向,專業發展質量為前提,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為目標,考慮是否能夠帶動專業團隊的建設步伐,促進專業加快發展和進步。
3.2加強培養體制
各院校應根據本學院教師發展能力不足的現象,提供便利條件和政策。注重教師培養體制的建立。包括對于學歷的再深造,給予的優待政策;利用寒暑假和十一小長假對合作酒店進行調研和頂崗實踐,積累實戰經驗。積極鼓勵專業教師參與省級和國家級的相關比賽和專業培訓,提升職業素養獲取更多的職業信息。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性教學,摒棄陳舊教學方法和形式,追求最貼切市場運營的教學方式。
3.3完善培養責任制
對于新教師應該建立導師培養責任制。加強新教師的教學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完善,考核體系的不斷嚴謹。堅持開展崗前專業知識培訓,強化學術教授、資深專家和教學能手等杰出人才培養青年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不斷發揮骨干教師、老教師的傳、幫、帶引導作用,著重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實踐環節進行指導,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3.4制定實踐原則制
由于酒店管理專業的行業特點,要求專業教師既要懂得專業知識的講授,又要精通專業技術的傳授。這就強調了專業教師的“雙師性”。對于培養教師的專業技術,就要加強教師的實踐經驗。在合作相關企業設立教師實踐實訓基地,選派專業教師參加頂崗實習和實踐能力的培訓,真正和企業員工工作生活在一起。不僅提升專業能力又能真正體會酒店員工工作的心理狀態。在課程講授中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與知識點融合,讓學生感到真實有效。
3.5嚴格激勵機制
制定嚴格的激勵機制,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效完整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才能衡量教師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態度。建立教師日常及學期教學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使其科學化、規范化。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最大程度調動教師工作進取性與創新性,樹立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觀念。
遼寧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在區域酒店業市場不斷發展的帶動下,近幾年發展迅速,師資力量和專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和發展,但與南方發達地區的酒店管理專業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遼寧地區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應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努力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師資隊伍,為酒店業提供高質量、有素養、具備職業魅力的優秀人才。
有關酒店管理論文范文推薦:
5.酒店管理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