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老師評定職稱論文(2)
甘肅省老師評定職稱論文
甘肅省老師評定職稱論文篇二
淺論如何做一個新型老師
[摘要] 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實現角色的轉換: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變成課程的建構者;由教學管理者變為學壇指導者、合作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在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同時,要不斷充電,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來充實自己,充分實現人民教師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 課程 素質教育 新型老師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于2001年秋季在全國38個實驗區啟動了,并將在今后幾年里有步驟地在面上推廣。這次課改是在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和我國加入WTO的大形勢下進行的,當然對于我們廣大教師而言,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教師在自己教學生涯中要實現教師角色的及時轉換,為全力提高全民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教師角色的轉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變成課程的構建者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自己的工作任務是“教書育人”。但是,在舊的教育觀念和舊的課程環境中,教書既難“教好書”,更難“育好人”。
新課程體系改變了教師過去教學的“照本宣科”給教師預留了充分的空間與余地。新課程實行了開放的內容體系,有利于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注重實踐和實際,關注人生、社會和環境,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成為課程的建構者。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當時的教學需要,開發好教育資源,適當調整課程進程和課程結構,還必須據有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不會設計活動的教師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2.由教學管理者變為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合作者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當然,指導學生發展要比向學生傳授知識不知要難多少倍,但是我們廣大教師要迎難而上,不斷進行反思教學。
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自己要學會合作,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到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只是教學管理者和一個只會把教科書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3.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
在評價制度方面,教師評價、整頓學生的“法寶”就是考試和排名。難怪校園流傳“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樣一句話。舊的評價制度造成了“高分低能”、“差生”、“雙差生”的形成,給部分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新課程則要求教師評價學生時,要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多采用質性、激勵性的評價方法,少用量性、甄別性評價方法。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我們廣大教師要轉變觀念,建立新的評價觀。
比如某地采用的用“比值”的方法比較準確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本班第一名學生成績的比值確定為1,其他學生以自己的成績除以第一名的成績,所得的商即為學生的比值,這種評價方法能引導學生更加注重自我評價,淡化了名次效應,把精力放在了對自己學習成績的審視上。
除了教師角色以上三方面的轉變之外,做一個新型教師,還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了“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沿用舊的教學方法,死記硬背、按題型進行強化訓練,已經不再適應教育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活動必須是全面的、豐富的,教學必須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及社會的發展服務。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這個建構過程是多渠道的,而不上單靠老師灌輸,單靠老師教達到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從知識教學轉向以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基礎上,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第一,教師專業化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要求;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育機構的認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袁貴仁《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大力提高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載《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的一個潮流。教師必須要掌握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學科知識,即必須要經過學科專業的訓練。同時教師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法等知識,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又必須經過教育專業的訓練。因此,教師這一職業據有雙專業性質。良師必為學者,學者未必是良師。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方面必須具備高效、獲取信息和使用多媒體形式表達信息、進行交流,創造性的實用信息的能力。
3.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到1990年,大約有1/3的印度小學教師和1/4的中國小學教師沒有國家所要求的正規學歷,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學歷補償教育仍是一項重要任務。
記得在一本書上見到這一種提法:21世紀的教師素質結構應具備六個方面:(1)具備較高學歷;(2)具備現代教育觀念和思想;(3)具備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4)具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5)具備不斷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6)具備合作態度和組織協調能力。我個人認為:教師只有在專業知識方面據有精深的造詣,才能深入淺出,居高臨下;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所教學科的體系,把握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才能使學生更深刻的把握知識的確定內涵和本質;才能避免捉襟見肘的困境。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曾親自為上海30多所中學的教學教師興辦高等數學講座,后來他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闡明他舉辦這種講座的目的。他說,中學數學教師為什么一定要學高等數學呢?因為只有用高等數學的觀點來指導初等數學的教學,才能收到深入淺出、啟發學生的效果。可見,掌握精深專業知識,是一個合格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顯然,那些持、拿更高學歷證明無用、不接受繼續教育和再學習的觀念的人已經落伍了。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需要一桶水。用現代教育觀念來看,一桶水是必須的,而且應該是一桶“活”水。只有教育科學觀念的不斷更新、不斷學習,為自己不斷“充電”,具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學習精神,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取得更大進步。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1世紀的新型教師應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才不愧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看了“甘肅省老師評定職稱論文”的人還看:
2.教師評定職稱論文
4.高級教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