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省大學排名_廣東省高校排名榜
2017年廣東省大學排名_廣東省高校排名榜
2017年廣東省大學排名公布了,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學,那么在廣東還有哪些出名的大學呢?我很想知道其他詳細的名單。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廣東省大學排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更多熱門的國內大學排名、專業大學排名
歡迎往下點擊☟☟☟
☞☞2017年陜西大學排名 ❀❀
☞☞2017中國設計類大學排名 ❀❀
☞☞2017浙江省內大學排名 ❀❀
☞☞2017山東大學專業排名 ❀❀
☞☞2017河南科技大學專業排名 ❀❀
☞☞2017西南大學專業排名 ❀❀
2017廣東省大學排名榜
廣東省大學排名 | 學校名稱 | 學校類型 | 全國排名 |
1 | 中山大學 | 綜合 | 12 |
2 | 華南理工大學 | 理工 | 27 |
3 | 華南師范大學 | 師范 | 64 |
4 | 暨南大學 | 綜合 | 69 |
5 | 深圳大學 | 綜合 | 76 |
6 | 華南農業大學 | 農林 | 83 |
7 | 南方醫科大學 | 醫藥 | 117 |
8 | 汕頭大學 | 綜合 | 141 |
9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語言 | 151 |
10 | 廣州大學 | 綜合 | 155 |
11 | 廣東工業大學 | 理工 | 161 |
12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醫藥 | 193 |
13 | 東莞理工學院 | 理工 | 276 |
14 | 廣州醫科大學 | 醫藥 | 300 |
15 | 廣東財經大學 | 財經 | 307 |
16 |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 師范 | 356 |
17 | 廣東海洋大學 | 農林 | 370 |
18 | 廣東金融學院 | 財經 | 405 |
18 | 廣東藥科大學 | 醫藥 | 405 |
20 | 廣東醫科大學 | 醫藥 | 438 |
20 | 五邑大學 | 綜合 | 438 |
22 | 韶關學院 | 綜合 | 459 |
23 | 嘉應學院 | 綜合 | 480 |
24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理工 | 495 |
24 | 韓山師范學院 | 師范 | 495 |
24 | 惠州學院 | 綜合 | 495 |
24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農林 | 495 |
28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綜合 | 508 |
29 | 肇慶學院 | 綜合 | 519 |
30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 師范 | 628 |
31 | 廣州航海學院 | 理工 | 638 |
32 | 嶺南師范學院 | 師范 | 667 |
2017廣東省民辦大學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類型排名 | 2017排名情況 | |||
類型 | 排名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
1 | 廣州商學院 | 財經 | 6 | 50 | 3星級 | 中國知名民辦大學 |
2 | 廣東白云學院 | 理工 | 27 | 64 | 3星級 | 中國知名民辦大學 |
3 | 廣東培正學院 | 財經 | 9 | 66 | 3星級 | 中國知名民辦大學 |
4 | 廣東科技學院 | 理工 | 32 | 77 | 2星級 | 區域高水平民辦大學 |
5 | 廣東理工學院 | 理工 | 52 | 121 | 1星級 | 區域知名民辦大學 |
6 | 廣東東軟學院 | 理工 | 56 | 128 | 1星級 | 區域知名民辦大學 |
7 | 廣州工商學院 | 財經 | 19 | 135 | 1星級 | 區域知名民辦大學 |
8 |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 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綜合 | 37 |
| 5星級 | 中國一流中外合作辦學大學 |
8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綜合 | 37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 |
8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 理工 | 74 |
| 3星級 | 中國知名中外合作大學 |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立于1924年,現為國家“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同時也是教育部批準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和廣東省重點建設的廣東省“211工程”高校。
1835年,美國的伯駕醫生在廣州設立醫局,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博濟醫院,于1866年設立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專科教育機構。1888年,由美國人開設的格致書院在廣州開學。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的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后,原中山大學的多個院系專業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與嶺南大學相關院系合并,組成新中山大學;同時,兩校的醫學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組建專門的醫科院校,后又將廣州的光華醫學院并入,幾經易名,最后定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這兩所同根同源的大學,分別是教育部和衛生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共同繼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和開創中國近代教育體系的嶺南大學的辦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大學風格,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中山大學,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科結構,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毛文書、陳國禎、李紹珍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共有56位一級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杰出人才。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占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占地3.48平方公里。
一批學科如歷史、哲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數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在國內的優勢得到了鞏固,特色更加鮮明,有的研究方向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和影響日益增大。
中山大學還利用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如通過通過臨床常見疾病早期預警和早期診斷研究項目推動臨床與基礎醫學的交叉,通過行政改革與政府治理研究項目推動公共管理與政治學交叉融合,通過粵港澳區域合作項目推動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地理學等交叉融合。這些項目的建設,探索了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在組織跨學科力量針對共同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同時,學校利用有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規劃,加強建設新興學科。如通過華南水產養殖動物質量安全與疾病控制生物技術項目發展海洋科學等學科,利用基于華南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結構改建、篩選及新藥研發項目發展新藥研制等新興學科,進一步整合了學科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布局和發展了一批面向國家和廣東戰略新興產業的應用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使學科布局更趨合理,結構更為優化。
當前,中山大學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是:把中山大學建設成為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