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吃什么食物好
小暑節氣吃什么食物好(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這個節氣里,氣溫開始升高,人們容易出汗。因此,在飲食上,建議吃些清涼、解暑的食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節氣吃什么食物好,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小暑節氣吃什么食物好
萵筍
萵筍有清熱解毒、瀉火利氣的養生功效,而且口味清新,是夏天的時候值得食用的一款蔬菜。
芹菜
芹菜是典型的微寒食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食用后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養生功效,對于夏天上火引起的各種不適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苦瓜
夏天的時候要多吃“苦”,苦味食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生物堿、尿素等物質,可以清熱解毒、涼血瀉火,而且,苦瓜是夏天的應季蔬菜,所謂順應天時,就是如此。
綠豆芽
夏天,植物生長茂盛,也是吃綠豆芽的好時候,綠豆芽的熱量較低,但是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同時,綠豆芽有清熱解毒的養生功效,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因此,小暑的時候可以定期挑選綠豆芽食用。
蓮藕
蓮藕是夏天的應季食物,有涼血滋陰的養生功效,小暑的時候空氣干燥,又常上火,所以,可以經常吃些藕,幫助身體補水和涼血,是一道夏天必備的蔬菜。
黃鱔
夏天是吃黃鱔的最佳時期,而小暑節氣時出產的夏黃鱔味道最為鮮美、營養最全面,所以,有句俗語是“小暑黃鱔賽人參”,說的就是小暑時吃黃鱔的滋補養生功效。
小暑節氣的天氣特點
小暑時節,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也開始增多。
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這個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征兆。這預示著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時間的飲食的習慣
飲食多酸苦
入夏后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食欲會隨之減弱。各類蔬果的上市無疑是“雪中送炭”,在小暑時節,可多食帶酸味和苦味的蔬果,一來可以開胃生津,二來可以健胃健脾。在選擇上可以適當吃苦瓜、西紅柿等苦味及酸味食物。
飲食消酷暑
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人們應該應時而食。
飲食應適量
同時夏季也是消化道疾病多發時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不潔,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適當吃海鮮
夏季吃海鮮有著不一般的功效。多數海鮮具有滋陰養陽的作用,大部分海鮮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不會增加身體負擔,海產品所富含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能及時補充夏季身體流失的營養。
小暑氣候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小暑是入伏的第一天嗎?
小暑不是入伏的頭一天,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長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算起。小暑節氣的到來表示夏季時節正式開始,天氣開始炎熱,但并沒有到最熱。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至處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