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3屆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速看)
大學學業就業為個人提供了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使他們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經濟狀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屆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2023屆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2023年畢業季的到來,很多學生都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并完成了就業合同,不過由于大的就業環境和畢業生人數的增加,仍有相當多的學生最終未能成功申請。
現在畢業生不斷提出就業問題,成功找到理想的地方,對現在的大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非名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名校光環的加持,在各種名額的競爭中失去了很大優勢。
而有一些同學,在就業問題上一籌莫展,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選擇什么,畢竟現在社會快速發展下,一些看似熱門的崗位居然開始走下坡路,現在并不是一個好的進入時機,所以同學們也開始查看自己未來發展的理想工作。
2023年的畢業生將去哪里?
畢業生收入最高的10個專業是與IT最密切相關的專業
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城市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數據。根據統計數據,在非私營和私營城市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是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
根據最新的數據,在2023年的就業數據中,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專業是信息安全,能夠達到平均7579元,雖然看起來比互聯網上的人均幾萬元要少一點,但這是各地從事該崗位的大家的平均水平,所以能夠達到7000多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
排名第二的是計算機工程系,該系成功實現了7157美元的平均月收入,與計算機安全系有一定差距,但已經讓所有學生羨慕不已。排在第三位的是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平均月收入為7,074美元,嚴格來說,這與信息安全的收入相差無幾。
排名第四的是軟件工程,平均月收入為7,056元。這四個專業都與IT密切相關,平均收入也超過7000元,這再次表明IT行業仍然是學生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排名第五至第十的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自動化,即使是排名第十的自動化,其平均月收入也有6698元。
從這十個行業可以看出,目前收入最高的行業還是以IT行業為主,雖然很多人對IT行業不是特別看好,但也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來IT行業占據了就業的主流,無論是人才需求還是工資待遇都是其他工作無法比擬的。
但是,IT行業也有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年輕人,一旦到了35歲甚至30歲,仍然沒有什么起色,那么也就失去了競爭力,會被后來的員工所取代,還有一點就是新生代的發展非常快,需要不斷學習,一旦選擇躺平保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新員工取代。
讓高校畢業生“就好業”需多方合力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都是代表委員們關心的熱門話題。今年亦然。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如今,就業市場上既有新生力量,也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對于職場新生力量00后來說,他們的擇業自主意識更強、職業選擇更加多元。而針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從業人員,應依法加強相關的權益保護。
00后進入職場,新特點涌現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近年來,“00后整頓職場”“大學畢業生5年存款5000元”等話題時常成為網絡熱點。究其刷屏背后的原因,也與這一代年輕人在求職觀念上的轉變有關。
“00后整頓職場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象,表明他們正在努力尋求適應當前職場環境的方法,并確保他們的工作能夠滿足個人需求。”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說。
在學校里接觸到的00后學生給鄭亞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彰顯個性、堅持原則,同樣踏實努力,在擇業上的自主意識更強、職業選擇更加多元、更加關注就業體驗和價值體現。因此,所謂的‘00后整頓職場現象’恰恰是提醒了雇主,在滿足年輕員工需求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他們的潛力和能力,為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鄭亞莉認為,00后畢業生身處于物質、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的時代,個人選擇的空間得到了保障;而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使得各個行業領域的分工愈發地專業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帶動了越來越多新興產業的涌現,不斷拓寬著就業渠道,這也是保障青年能夠多元就業的基礎。
“概括地說,00后學生現在普遍有一種‘就業不將就’的心態,畢業生的就業意愿有降低趨勢。”施衛東說。
施衛東分析,畢業生在工作地域、薪酬待遇、行業前景、專業對口等方面期望值很高,不愿降低自己的求職標準。此外,部分畢業生群體觀望意愿增強。在后疫情時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傾向到穩定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就業或升學、選擇暫緩就業,部分發展前景良好的民企不再像以前那樣受青睞。
施衛東還觀察到,非本地生源畢業生在初次就業時,工作地點周邊生活配套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和交通便利等條件,成為他們選擇工作單位的重要因素。
“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畢業生生活學習環境、就讀高校城市的發展以及00后畢業生追求向好向上舒適的工作環境密不可分。”施衛東說。
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作用會不斷增強,就業形勢將在總體穩定基礎上不斷改善
切實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
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署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針對登記失業青年和2023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開展服務;針對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及長期失業青年,制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6月底前,形成登記失業青年幫扶臺賬……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強調“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穩定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當前,國民經濟整體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從統計數據來看,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失業率今年以來整體呈下降態勢。分年齡看,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繼續下降,5月份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4.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說明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而且還在改善;分群體看,進城務工農民工失業率繼續降低,5月份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農民工就業總體向好。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青年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接下來,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青年就業的強大合力。
穩就業,經濟發展是根本。就業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這為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國內需求穩步擴大,消費帶動作用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增加,促進就業形勢整體好轉;服務業增勢較好,促進就業容量擴大,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游等行業較快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這都說明,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作用會不斷增強,就業形勢將在總體穩定基礎上不斷改善。我們完全有底氣、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持續好轉,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將逐步改善。
隨著高校畢業季的到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不斷發力。接連推出延政策、增信貸、降成本舉措,為廣大企業減負擔、增后勁,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吸納就業,助力企業留工穩崗;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就業的潛力,促進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培育更多就業增長點;健全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人崗匹配效率……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從幫扶經營主體、拓寬就業渠道、促進供需匹配、完善就業服務等各方面多管齊下,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托舉。
就業穩則民心安、社會穩。著眼經濟發展大勢,我們對穩就業具有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切實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不僅將提升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更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