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暫緩就業
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暫緩就業(專家回應)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做“全職兒女”或選擇“躺平”。確實,現在部分青年選擇“慢就業”或者暫緩就業、選擇gap一年,然后再選擇考公、考編,或者考研等等。對一些來自中產家庭的孩子而言,有條件可以這樣去做,去緩一緩。
專家: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暫緩就業
統計局數據顯示, 6月份全國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 21.3%,高于5月份的 20.8%,再創 201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高值。青年失業率,主要是指 16—24歲之間年輕人的調查失業率。2018-2022年這5年多時間以來,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
近日,國務院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批專家和南京大學就業質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長春,對青年失業和就業等熱門問題進行了解答。
隨著青年失業率的增加,“全職兒女”這個詞火了,這個群體的人數也有所增加。“全職兒女”指的是父母或照顧者全職照顧孩子或家庭成員的現象。全職子女認為家庭需要更多的照顧和關注,或者由于經濟條件允許,雇傭家政或護理人員的成本較高,家庭子女主動承擔起全職照顧的角色,既能滿足家人之間的情感需求,也能實現“在家領工資”。
方長春認為對于一些來自中產家庭的孩子而言,他們有條件可以選擇暫緩就業,去緩一緩。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條件選擇暫緩就業。那些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年輕人,以及一些來自農村的青年,可能因為讀大學而使得家庭背負債務,找不到工作,對他們而言,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何看待就業?
1、面對就業要考慮自己的興趣與專業
首先找工作要考慮的事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專業,其中興趣是關鍵,畢竟要是有興趣的話工作起來也是干勁十足,反之則是度日如年了,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須要問明白自己的興趣是什么,了解了自己所感興趣的方面才能針對這方面去找工作。
2、面對就業要考慮專業對口
其次則是專業的對口了,再沒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工作時,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也是很不錯的,因為是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所以工作起來也不是特別吃力,相對起來要容易上手的多。
3、面對就業要考慮有前途的工作
其實要是沒找到自己感興趣或者專業對口的工作也沒什么,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沒能如愿以償的找到感興趣或者專業對口的工作。所以自己可以找一個自己覺得待遇不錯或者是有前途的工作先做著,這樣可以解決剛出大學校門沒有工作的尷尬境況。
4、面對就業要可以選擇創業
要是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或者是專業不對口,且又對自己有信心的同學,可以試著去自己創業,自主創業是近年來很流行的做法,也是很可行的做法,不過自主創業不是資金想弄就能弄成功的,在創業之前就要想好自己所涉及的行業的前景及可行性,創業不能盲目的跟風有自己的創意還要能被大眾所接受的創業點子才是好點子。
5、面對就業要考慮心態問題
最后,不管是找工作還是自主創業,都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想著自己是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對一兩千兩三千一個月的工作不屑一顧,可以為了這個行業沒有前景而放棄,但是不能為了目前剛開始的待遇不好而放棄。
暫緩就業的影響
暫緩就業政策制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減輕畢業生的就業負擔,對畢業生中存在就業困難的弱勢群體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為其實現成功就業創造盡可能的有利條件。 辦理了暫緩就業的畢業生,其檔案由地方主管畢業生調配部門免費托管,在暫緩期間享受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待遇,可獲得相關就業主管部門免費提供的就業指導、就業信息和就業服務。其最根本的作用在于:
(1)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有就業愿望、但確實暫時無法落實單位的畢業生的后顧之憂,舒緩了嚴峻的就業現實給他們帶來的身心上的壓力和重負,使他們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所提供的時間與空間,通過更多的嘗試和鍛煉,最終實現成功就業。
(2)準備升學(普通高校專升本)和考公務員的畢業生,由于考試、錄取(用)時間與畢業離校之間存在“時間差”,辦理暫緩就業后可以方便學生集中精力復習,或靜等公務員的錄用結果和通知,不必為檔案、戶口等人事關系而分心。
(3)為有就業單位但尚未辦理接收手續的畢業生,提供時間辦理相關接收手續。
因此,確實存在就業困難、準備升學和考公務員的畢業生,才是暫緩就業政策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但是,目前有一些畢業生對暫緩就業政策存在不正確的理解和利用,或因就業單位未如理想、又不愿降低就業期望值而辦理暫緩就業,或因不敢積極面對社會、懈于找工而辦理暫緩就業,或因不愿將檔案、戶口遷回生源地而辦理暫緩就業。其中的大部分學生,將“對無法落實就業單位者暫時免費保管檔案和保留戶口”的政策原本意圖,誤作為“因能免費保管檔案和保留戶口而暫時不去就業”的實際利用出發點,把暫緩就業當成不積極就業的跳板,偏離了暫緩就業政策的宗旨,本末倒置。 無論因何種原因辦理暫緩就業手續,畢業生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暫緩就業終非長久之計。
暫緩就業的影響
在申請暫緩就業之前,畢業生要特別注意暫緩就業以后可能帶來的影響:
(1)無法獲取工作經驗。在就業過程中,大學生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最大的劣勢就是缺乏工作經驗。工作經驗是許多用人單位特別看重的一個招聘條件。只有實實在在地在崗位上,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從而為將來進一步的發展和再擇業累積競爭的砝碼。暫緩就業則始終無法彌補“缺乏工作經驗”的先天不足。
(2)與應屆畢業生競爭中處于被動。當年辦理了暫緩就業的畢業生,在與來年更多的應屆畢業生競爭工作崗位時,會處于劣勢地位:首先,在知識結構更新方面已后人一步,工作經驗又不占優勢,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力;其次,容易被用人單位先入為主地認為是能力不佳的學生,更降低了就業的成功幾率;最后,雖然暫緩就業學生享受應屆畢業生的待遇,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應屆畢業生。有的國家機關或用人單位在招錄公務員或聘用職員時,僅限招應屆畢業生,暫緩就業的學生往往因無法滿足這種條件而被拒之門外。
(3)工齡的缺失。暫緩就業期間不計工齡,相比已經就業的畢業生,辦理暫緩就業的學生在工齡時間計算上有所損失,同時會導致同級職稱評定時間的推遲,從而影響未來工作中的薪資、福利等待遇。
(4)按照暫緩就業協議,申請了暫緩就業的畢業生需定期向畢業院校匯報情況,參加組織生活。這也給暫緩就業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另外,辦理暫緩就業與取消暫緩就業的規定比較嚴格,在給畢業生帶來一定負擔的同時,也為高校和地方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造成不小的工作壓力。由于高校及地方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并非戶口、檔案等的專業存放與管理機構,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有所欠缺,在資源分配和合理利用方面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如果本可不辦理暫緩就業的畢業生也蜂擁至暫緩就業的隊伍中,勢必會影響到高校及地方主管部門的工作效率,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暫緩就業的實際效果。
因此,畢業生在選擇暫緩就業的時候應慎之又慎,如果能夠上崗就業,應該盡量早日上崗。在就業過程中勇于面對社會的挑戰,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并在實際就業中磨煉自己,盡可能多地獲取工作經驗和社會歷練,才是職業成功的真正出路。
工作崗位的定義
工作崗位也可以稱為職位,職位的意思是指任職的崗位、頭銜。它是指機關或團體中執行一定任務的位置,即只要是企業的員工就應有其特定的職位,它是指在一個特定的企業組織中、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由一個特定的人所擔負的一個或數個任務所組成,簡單地講,職位是指企業的某個員工需要完成的一個或一組任務的人,隨著語義的拓展,職位也代表著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