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的禁忌有什么
寒衣節的禁忌有什么?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十月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的禁忌有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衣節的禁忌,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寒衣節禁忌有哪些
1、寒衣節禁談婚嫁
寒衣節是民間傳統祭祀的節日,即民間流傳的鬼節,這天是祭奠祖先緬懷親人的日子,是個傷悲沉痛的日子,不適宜婚嫁喜慶的氣氛,同時,寒衣節婚嫁給新人姻緣會蒙上不長久的陰影。
2、寒衣節忌喬遷
寒衣節是民間傳統祭奠亡親的重要日子,十一寒衣節,路人忙祭拜,據老一輩人講,寒衣節在道路兩旁有亡親收寒衣的陰魂,如果在寒衣節喬遷,會有亡魂跟隨喬遷路人到家,對喬遷新宅不利。
3、寒衣節忌病人出院
寒衣節這天陰氣重,這些陰氣會著附在陽氣不足的人身上,而住院病人剛剛恢復身體健康,陽剛之氣不足,如果在寒衣節出院,在歸途中可能會有濁氣附身對身體健康不利。
4、寒衣節忌開業慶典
寒衣節是民間祭祀的`節日,不適宜開業慶典,因為開業慶典可能會有鳴樂燃放鞭炮的習俗,這樣情況會驚擾前來取寒衣的魂靈,另外,開業慶典喜慶的氣氛不適宜寒衣節思親的基調。
5、寒衣節忌晾曬衣被
寒衣節午后不要晾曬衣物,被子,因為午后陽氣慢慢衰減,陰氣加重,民間認為,午后晾曬衣被會有邪氣附著,會給人帶來不好的流年。
6、寒衣節婦女體弱者忌逗留野外
寒衣節忌諱身體羸弱者和婦女長時間在野外逗留,因為寒衣節當天陰氣重,在野外長時間逗留會引發邪氣附身,給人的身體和運勢帶來不利。
7、寒衣節祭拜忌餓肚子
寒衣節是祭拜先祖,緬懷親人的日子,在祭拜之前,要吃飽飯喝好水才能前往祭拜,因為餓肚子會造成身體空虛,體力匱乏,容易引發邪氣上身,再者過度傷悲容易引發各種不測。
8、寒衣節祭奠結束忌回頭
寒衣節祭拜結束后不要回頭看,特別是晚上在路上遇到聲音不要應聲,不要長時間在野外停留,否則會引發邪氣跟隨。
寒衣節送寒衣的說法
寒衣節的風俗,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古籍《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說。《中華全國風俗志》則記載:“十月朔,俗稱十月朝。人無貧寒,皆祭其先,多燒冥衣之屬,謂之‘燒衣節’。”
道家則認為,寒衣節這天,五帝會于北方五炁黑天。其五帝攢會之日,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寒衣節送寒衣的現實意義
人類的文明最早是從尊重生與死開始的,送寒衣的習俗,就是始于這種理念。送寒衣這種祭祀方式,集中體現和表達了炎黃子孫人文道德價值觀——血緣紐帶的宗族觀念、尋根問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關愛生命的宇宙觀。
《論語學而》記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和引發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識。因此不管在寒衣節還是在其它節日,不管具體用什么方式祭祀,每個人都應該放棄濁思塵念,清凈身心,正心誠意,用心靈與天地自然交流融合,這是寒衣節的精神與靈魂,也是今天的寒衣節值得發揚的意義。
寒衣節吃什么?
1、餃子
洛陽有話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臺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搭配,能起到進補養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
2、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平時應酬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陽春面,不僅解酒,還能起到養胃補身的功效。
3、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4、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寒衣節為什么吃餃子
洛陽有話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臺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1、民間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來源于醫圣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面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2、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搭配,能起到進補養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
小編在這里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鬼是迷信說法,世上并沒有鬼的存在,不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當下,才是對逝者最大的祭奠;在緬懷故人的同時,好好珍惜有生之年,活得幸福、活好自己,便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