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2020年要完成扶貧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明年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即將踏入2020年之際,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哪些成績?2020年中國又將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仗?小編整理了為什么2020年要完成扶貧任務,歡迎借鑒參考。

為什么2020年要完成扶貧任務
中國減貧成效顯著
2012年以來,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按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8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1660萬人,較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了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1.7%;較1978年末的7.7億人,累計減貧7.5億人。中國用了短短40年時間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按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國家,貧困人口“不愁吃”的問題已基本解決。
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云近日表示,到今年年底,將再完成1000萬人以上的減貧任務,330個左右的縣將脫貧摘帽;預計95%左右的貧困人口將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摘帽。
明年重點應對兩大難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成果。要建立機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
專家表示,2020年脫貧攻堅戰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剩下的人口怎么脫貧”以及“已經脫貧的人能不能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深度貧困地區,由于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等原因,將是明年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目前這些地區的教育,醫療和住房問題仍比較突出。未來要統籌整合已有的各項扶貧政策,使已有的救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能夠跟得上并及時發揮作用。
李國祥表示,深度貧困地區一方面可以結合中央扶貧資金,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發展農業,從其他地區引進適合的產業發展。同時,產業發展要突破單一生產環節,建立起相應的市場銷售渠道,使生產和銷售對接,形成一套完善的產業體系。
脫貧的同時,還要鞏固已有的成果。汪三貴表示,脫貧攻堅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對“摘帽”的貧困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
李國祥認為,堅持貫徹“四個不摘”政策就是把脫貧質量放在第一位,發揮其長效機制作用,進一步保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內容來源于:中國扶貧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