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復習七種方法2021
隨著地理高考復習的不斷深入,許多學生會感覺地理知識點繁雜,掌握難度很大。陷入一種不知所從,盲目學習的境地。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地理復習七種方法2021,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地理復習七種方法2021
回憶式自我檢測法
在復習中,常常發現這么一個現象,老師安排學生自己看書,往往學生就是把教材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結果,考試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比如"宇宙空間的特點為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大部分學生卻總是選擇錯誤的選項。這說明學生看書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這就需要學生在看完每一章節后,合上書本,仔細回顧一下,所看過的主要內容,自我檢測,如果不大清楚,則需要再次查閱。并且,地理知識點多的這一特點也需要學生有一個好的知識點檢測方式。
比較法
比如,在復習天氣系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時后的天氣等做比較;復習氣候類型時,可以把各類型氣候的分布、成因、特點做比較;復習區域地理時候,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做比較。總之,只要善于挖掘,總會發現有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征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的把握比較對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圖像圖形記憶法
在地理這門學科中,地圖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載體。并且,地圖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觀化的地理知識。我們通過地理圖像圖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許多的地理知識點。比如,亞洲季風包括很多的知識點,但我們只需要記住亞洲季風的冬夏季風兩幅圖,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風的各自成因、源地、風向、性質、影響地區等。地質構造對于許多同學來說也是個難點,特別是背斜和向斜,實際上一幅褶皺示意圖就能解決兩者概念問題。還有海洋表層鹽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也可以通過一幅"馬鞍型"圖來掌握。圖形記憶能夠很好的簡化地理知識點,減少我們的記憶強度。
總結歸納法
在復習過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地理知識更具價值。
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總結歸納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繪制知識結構圖。比如,高一上冊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識點可以歸納成如下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
口訣法
在地理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如果把許多地理規律總結簡化成一些簡單的口訣,會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簡化。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極點俯視圖中南北半球自轉方向,可以總結為"北逆南順";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順冬逆";可以用"凸高為低,凸低為高",來總結等值線圖中彎曲部位與兩側數值的高低差別。
疑難知識摘錄法
在考試中,會發現許多學生都會錯在一些難記憶的知識點上,并且這種錯誤反復出現。那么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覺得難記的重要知識點及相應圖表專門摘錄在筆記本上,時常查閱,反復熟悉。常見的,比如,冬春小麥的種植和收割季節,世界大洋表層洋流分布簡圖,有關兩分兩至日的晝夜長短及正午太陽高度規律,全球大氣環流示意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對比,此外,在區域地理中需要摘錄的知識點更多,這需要學生自己在平時及時的整理歸納。
配套專題練習法
許多學生在復習中總是一味埋頭看書,記憶知識點,不愿意做題,結果每次考試都很不理想。復習中通過各種方法掌握知識點,最終都是為了學以致用,能夠解答問題。實際上,做題是鞏固和檢測所復習知識點的一種最好方式。在每復習一個考點之后進行相應的專題訓練,運用剛復習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復習鞏固了知識點,又培養了解題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并且這種解題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復習過程中。
高考地理復習建議
建議1:鞏固基礎
研讀《課標》,緊扣主干知識,以自然和人文協調、人地協調為主線,加強區域地理學習,做到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緊密結合。注重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白彼此之間是如何影響的,注重各種圖表的積累,要做到心中有圖。自然地理復習關注原理;人文地理應注重深度及整體答題思路;區域地理加強運用地圖的能力;尤其要重點訓練從圖表提取信息并解決的能力。
建議2:勤于總結
注重復習課和試卷講評課,善于總結錯誤的知識,掌握地理思維方法;對于高考試題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題的脈絡,總結自己的答題思維模板,進行活學活用;同時建立一個積累本,把我們在考試、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一時未想起的口訣,公式,答題模版,總是記不住的知識點,都可以整理在這個本子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對錯題想想是因為什么原因出的錯,對不熟的知識反復記憶。
建議3:注重能力
注重知識點的思維建模,掌握地理規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思維能力;注重題目的每個細節,練題過程提高語言表達邏輯能力;強化主干知識在現實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中的遷移和應用能力。
建議4:關注熱點
對于社會熱點加強關注,并將熱點與區域地理相結合,重視圖表信息深度剖析,從而更好的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養。
如何在第一輪復習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
復習要狠抓基礎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考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輪復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高考強調在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考生現階段復習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在課堂上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課后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考生地理學得不太好,這一輪復習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最佳時機。藉通過全面復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應側重主干知識
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2007年各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征;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游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考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抓住圖表事半功倍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往往把地圖和圖表作為表達和聯系地理、歷史和政治這三科知識的信息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間綜合題的切入口。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地理第一輪復習中,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復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
高考地理復習七種方法2021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復習七種方法2021





上一篇: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方法
下一篇:高考一輪復習計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