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學習方法
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學習方法
相信有不少同學在學習歷史時有多這樣的感嘆:知識點繁雜、時間線長、人物多。那么今天小編推薦幾個關于如何去記憶歷史知識點的方法。
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學習方法
1.順序記憶法
即是按照事件本身發生及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這種記憶法最為常見。
(1)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馬恩河戰役。
1915年,意大利參戰。
1916年,凡爾登、索姆河戰役。
1917年,美中參戰;俄國革命。
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德國投降。
(2)例如如記憶“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 可采用記憶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義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義的經過;
第三步,掌握事件的歷史意義。在分別掌握的基礎上, 再根據事件的內在聯系, 進行整體把握,綜合記憶。
2.歸納記憶法
(1)可以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進行歸納
例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強連續發動的5次大規模侵華戰爭、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制造的5次事變、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的4次重大遠航等。
(2)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
例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李大釗被害、“馬日事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寧漢合流”、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廣州起義。
3.規律記憶法
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尋找具有規律性的特征來進行記憶。
例如: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英國、法國、美國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都是:反動的政治統治阻礙了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起來推翻反動的政治統治。
而三國的革命,又都有導火線、爆發標志、主要領導人、文件的頒布等。在發展資本主義方式上,俄國和日本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來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則是通過完成國家統一來進行的。
4.對比記憶法
將類似的事物進行對比,以加深印象。
例如:中國的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的抗戰路線對比。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的開辟的對比。德、意統一的相同與不同的對比。
對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性質、規模、影響等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
5.圖表記憶法
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通過畫圖表的方式進行記憶,效果較好。
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變法時, 可把所有改革變法方面的歷史知識,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歷史發展順序,列成表格形式進行集中歸類。
此表的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朝代、時間、人物、改革或變法內容、影響及意義等。
6.聯想記憶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
例如: 八年級上冊《世界歷史》中的《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知識結構可以這樣聯想:俄國廢除農奴制:俄國盛行農奴制, 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農奴暴動頻繁, 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但必須出錠贖買。是一次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成為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7.順口溜記憶法
如中國古代歷史中所出現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單純記憶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們編成順口溜的形式連綴成篇,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識點趣味性。既好背誦又容易掌握, 自然會收到時半功倍的效果。把一些繁雜的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容易記憶。
最后小編覺得不管是方法也好、技巧也罷,這些都是你學習歷史錦上添花的輔助,不要試圖走捷徑,要踏實地一步步來,才能更有效的得到提高。“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從先人那,吸取教訓,學習優點。希望這篇文章羅列出來的幾個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學習方法能幫助到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