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七年級語文期中試卷題
中考語文要靈活運用所積累的材料與寫作方法。這是重點的重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看看七年級語文,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哦
第二學期七年級語文下期中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27分)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8分)
默qì 愧zuò 婦rú 皆知 目不kuī 園
亙( ▲ )古 憎( ▲ )惡 校( ▲ )對 鍥( ▲ )而不舍
2.請根據要求填寫作家作品或古詩名句。(10分)
⑴ ▲ ,彈琴復長嘯。(王維《 ▲ 》)
⑵馬上相逢無紙筆, ▲ 。( ▲ 《逢入京使》)
⑶ ▲ , ▲ ,
▲ ,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⑷《木蘭詩》中描寫木蘭從軍后艱苦的戰地生活的對偶句:
▲ , ▲ 。
3.閱讀語段,回答問題。(6分)
以詩歌的名義相聚,文字與鮮花一起( ▲ )。《春天讀詩之夜》詩歌朗誦會在北京劇場華麗開場。第一個登場的還是西川,“開花就是解放!開花就是革命!一個宇宙的誕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開!”53歲的西川,依舊激情飽滿、節奏鏗鏘,一首氣勢磅礴、才情( ▲ )的《開花》,在他高昂雄厚的聲音中傳遞到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連綿不絕的“開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勃升騰的生機;一聲聲“開呀”,點燃了每位觀眾的內心。一張張興奮起來的笑臉,讓現場瞬間沸騰起來。就像朗誦會后,詩人廖偉棠所說:“西川太開放了,節奏感真好,年輕人都寫不出這么‘狂’的詩來。”
“春天讀詩之夜”圓滿落幕,三年來我們于山水之間,吟詠生命; ▲ ▲ ,
▲ ▲ ;于時代現場,萃取思想。以內心的聲音,對抗這越發不美好的世界。就讓每一個珍愛詩歌的人,將這份春意與詩情傳遞下去吧!
⑴為括號處 選擇恰當的詞語(2分)
生長 成長 肆放 肆意
⑵文中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2分)
⑶請根據上下文意和句式,為文中橫線處仿寫一句話。(2分)
4.下列關于文學常識、文化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B.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也有他稱。他稱中,除一般他稱外,又有愛稱、敬稱等。
C.《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的悲痛與憤慨,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D.楊絳的散文《老王》,圍繞老王的生活遭遇展開敘述,表現社會下層勞動者艱辛的生活,以及質樸、善良、忠實的可貴品質。
二、古詩文閱讀(20分)
(一)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問題。(17分)
【甲】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5.甲文節選自《 ▲ 》一書,它是北宋 ▲ 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2分)
6.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⑴蒙辭以軍中多務 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釋擔而立 ⑷但手熟爾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⑴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⑵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⑶以我酌油知之。
8.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但當涉獵 但微頷之 B.大兄何見事之晚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C .自以為大有所益 以錢覆其口 D.但當涉獵 當世無雙
9.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乙文所闡釋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語“ ▲ ”高度概括。(2分)
(二)古詩詞鑒賞。(3分)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0.對這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首寫暮春的詩,這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后的美好時光。
B.詩中的“楊花”是指楊樹開的花,“榆莢”是指榆錢。這一句,表面看起來,是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其實是更深層 次的贊許。
C.在詩人筆下,花草樹木仿佛都有情思,有個性,成了精靈。連那些“無才思”的楊花榆莢,也都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
D.這首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語言輕靈,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讀起來饒有趣味。
三、現代文閱讀(28分)
(一)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完 成11—13題。(6分)
選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兩晝夜, A 著了慌,到娘娘廟求了個神方:一點香灰之外,還有兩三味草藥。給他灌下去,他的確睜開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會兒又睡著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曉得說了些什么。 A 這才想起去請大夫。扎了兩針,服了劑藥,他清醒過來,一睜眼便問:“還下雨嗎?”
第二劑藥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錢,又 恨自己這樣的不濟……為證明他用不著吃藥,他想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剛一坐起來,他的頭像有塊大石頭贅著,脖子一軟,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無須說了,他接過碗來,把藥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剛顧過命來,他就問 A :“車呢?”
選段二
祥子,多么體面的祥子,變成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 在后邊。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么橫切別的車,什么故意拐硬彎,什么別扭著后面的車,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原先他以為拉車是拉著條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險。現在,他故意的要壞;摔死誰也沒大關系,人都該死!
他又恢復了他的靜默寡言。一聲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壞。言語是人類彼此交換意見與傳達感情的,他沒了意見,沒了希望,說話干嗎呢?除了講價兒,他一天到晚老閉著口;口似乎專為吃飯喝茶與吸煙預備的。多吸人家一支煙卷,買東西使出個假銅子去,喝豆汁多吃幾塊咸菜,拉車少賣點力氣而多爭一兩個銅子,都使他覺到滿意。他占了便宜,別人就吃了虧,對,這是一種報復!
11.以上名著選段的作者是誰?選段①中人物A又是誰?(2分)
1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場?祥子問起的那輛車子后來的命運怎樣?(2分)
13.根據這兩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二)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4—17題。(8分)
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愛種一點花木,如珠蘭,茉莉之類,還有極其少見的,據說從北邊帶回去的馬纓花。他的太太卻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將曬衣服的竹竿擱在珠蘭的枝條上,枝折了,還要憤憤地咒罵道:“死尸!”這老人是個寂寞者,因為無人可談,就很愛和孩子們往來,有時簡直稱我們為“小友”。在我們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書多,而且特別。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卻只在他的書齋里,看見過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還有許多名目很生的書籍。我那時最愛看的是《花鏡》,上面有許多圖。他說給我聽,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現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他是很疏懶的。問別人呢,誰也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壓歲錢還有幾百文,買罷,又沒有好機會。有書買的大街離我家遠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間去玩一趟,那時候,兩家書店都緊緊地關著門。
玩的時候倒是沒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圖的《山海經》。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 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 至于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這 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卻已經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14.寫叔祖的“疏懶”,別人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這同表現阿長有什么關系?(2分)
15.“三哼經”是阿長對《山海經》的稱呼,這與文中哪一句話相呼應?阿長買來《山海經》后,“我”又有什么表現?(用原文回答)(2分)
16.作者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2分)
17.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著重寫了對阿長的討厭之情,結尾卻說:“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叫什么寫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三)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18—20題。(14分)
評語
⑴那年我上小學三年級。寒假前到學校拿學期成績單。回家時我和六七個沒帶書包的好友同行。剛領的成績單拿在手上,已經被我們折得皺巴巴了。
⑵“老師給你們什么評語?”阿益問。“還沒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幾個人都這么說。反正不會是什么好話,我心想。
⑶“來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開成績單一角,露出老師的評語的最后一個字:“馬”。
⑷“害群之馬?”我說。
⑸“沒那么糟!”阿益掀開成績單。
⑹我剛剛看錯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確比“害群之馬”好多了。
⑺“你的呢?”他們問。我也翻開一小角,露出評語最后兩字:“用功”。“上一個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說,“不用功。”
⑻我再翻開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聰明又用功?禮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總之是個好評語。我高興又害羞,便把成績單壓著,不讓同學看。直到走到家門口,才翻開看整句評語:活潑又用功。
⑼活潑,我當之無愧,但實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課時玩磁鐵、涂鴉……老師看到我們,總是皺著眉頭,怎么覺得我用功?難道老師在開玩笑?
⑽整個寒假期間,那句“活潑又用功”的評語,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還自動變成歌詞,配的是《無敵鐵金剛》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寫作業。
⑾開學后,即使成績單繳回給了老師,那句評語還是經常出現在腦海中。我開始專心上課、寫作業,從進步獎領到前五名、前三名的獎狀、還參加作文、朗讀比賽……
⑿一學期過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從老師手中接過成績單時,也多了些期待。我翻開成績單內頁,右邊是交錯的“優”和“甲”,左邊則是這學期的評語“努力進取”,就在上學期評語“活潑又用功”的旁邊。
⒀回家的路上,阿益接過我的成績單,說:“我這學期的評語跟你上學期的一樣!”
⒁“活潑又用功?”我有點驚訝。他挑起一邊的眉毛,說:“活潑欠用功啦!”他厭惡我無意的挖苦,丟還我成績單。
⒂我這才仔細看清楚,原來墨漬下那個“又”字其實是“欠”字。突然,腦海里伴著我整學期的旋律變得荒腔走板。
⒃十多年后,我自己當了老師,在給學生寫評語時,我用快干墨水工整書寫,學生不必透過誤解或猜測,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勵。
⒄學生也把對我的“評語”,寫成節日小卡。我仔細讀過以后,把它們收集在紀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學三年級的成績單一起。
18.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兩部分內容,請試著概括。(4分)
⑴小學三年級時, ▲ ;
⑵十多年后, ▲ 。
19.賞析文中兩處劃線句子。(6分)
⑴聰明又用功?禮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⑵他挑起一邊的眉毛,說:“活潑欠用功啦!”他厭惡我無意的挖苦,丟還我成績單。
20.本文標題“評語”不可以改為“誤讀”,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述理由。(4分)
四、作文(65分)
21.題目:(65分,含書寫分5分)
因為有人愛你,所以你是幸福的;因為有事可做,所以你是充實的。因為有坎坷,你學會了堅強;因為有失去,你懂得了珍惜……
請以“因為有 ”為題, 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內容具體,有細節描寫,有真情實感;③文體必須是記敘文;④字數600字左右;⑤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個人身份的信息。
七年級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積累與運用(27分)
1.(8分)契 怍 孺 窺 gèn zēng jiào qiè
2.(10分,每空1分,錯一字該空不得分)
⑴獨坐幽篁里;竹里館 ⑵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
⑶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⑷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6分)
(2分,每空1分)⑴生長 肆意
(2分)⑵一聲聲“開呀”,點燃了每位觀眾內心的熱情。(或“點燃了每位觀眾的熱情”。)
(2分)⑶例:于鬧市街巷,感懷人生;(句式正確,意思通順即可。)
4.(3分)C (第一輛車是被士兵搶走的)
二、古詩文閱讀(20分)
5.(2分)《資治通鑒》 司馬光
6.(4分)(1)推托;(2)重新;(3)放下;(4)同“耳”,罷了。
7.(6分)
(2分)(1)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
(2分)(2)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當年那個吳縣的阿蒙 了。
(2分)(3)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8. (3分)A 只(B.知曉;看到 C.認為;用 D.應當;處在某個時候)
9.(2分)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多讀書,有好處;或讀書學習非常重要等意思對即可);熟能生巧
10.(3分)B(“楊花”指的是柳絮。《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古詩中的“楊花”也都是指柳絮。)
三、現代文閱讀(28分)
(一)
11.(2分)《駱駝祥子》;虎妞
12.(2分)祥子為多賺錢,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被暴雨淋壞了身子,大病一場;(1分)這輛車后來因妻子虎妞難產而死,為籌錢埋葬虎妞而賣掉了。(1分)
13.(2分)由原來拼命拉車任勞任怨變得油滑消極、麻木潦倒、自暴自棄。(前后變化各1分,意思對即可)
(二)
14.(2分)以襯托手法(1分),表現長媽媽對“我”超乎常人的關愛和細致入微的照顧。(1分)
15.(2分)她并非學者。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16.(2分)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開心的事,在于她對“我”的關愛。
17.(2分)欲揚先抑。表達了作者對阿長深切懷念之情。
(三)
18. (4分)(1)由于我誤讀了老師的評語,給我了努力的動力,讓我提高了成績。后來我才知道是誤 讀。(2分)
(2)我當了老師,盡量書寫工整 ,不引起學生誤讀,并且收到了學生給我的評價。(2分)
19.(6分)
(1)運用了排比或者連續設問的修辭手法(1分)(答出一點即得一分),強調(1分)了我當時疑惑和急切的心情。(1分)
(2)運用神態和語言描寫(1分)(答出一點得一分),生動地表現了他對我的厭惡(1分)及對老師評語的不滿和失望。(1分)
20.(4分)(1)“評語”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包含了小學時和十多年后兩部分內容,如果改為“誤讀”,只涵蓋了第一部分的內容,不夠全面;(2)用“評語”作標題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3)“誤讀”帶有不積極的語言色彩,看似在批評老師的字跡不清。而作者想要表達的是,通過老師的評語讓作者獲得了鼓勵和進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為戒,其中也不乏對老師的感謝之情。(結合文章內容并把兩個標題加以比較,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四、作文(65分,含書寫分5分)
從內容、結構、語言三方面綜合評價,參照下列標準評分。(不包括書寫分)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切入分控制在42分,均分擬控制在48分左右(不包括書寫分)。
一類卷: 54-60分(90—100)(以57分為基準分)
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生動。(內容有新意,構思有創意,語言美感強的,可以得滿分。)
二類卷:45—53分(75—89)(以49分為基準分)
內容比較充實,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語言通順。
三類卷:36—44分(60—74)(以39分為基準分)
內容具體,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語言基本通順。
四類卷:36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內容空泛;或結構殘缺;或思路混亂;或語言極不通順;或確屬抄襲之作。
書寫(5分)卷面整潔,書寫美觀得5分;卷面工整,書寫認真得3-4分;卷面一般,字 跡清楚得1-2分;卷面較亂,書寫潦草不得分。
七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卷
一、語文知識及運用 (30分)
1. 下列各項中黑體字讀音相同的是( ) (3分)
A. 折損 折本 B. 亙古 更加 C. 懲罰 乘法 D. 真摯 熾熱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奠基 慌急 婦孺皆知 推卸 B揩背 煩躁 慷慨淋漓 翮眼
C竹篾 擱放 一瀉萬丈 婉轉 D泛濫 趨避 顛沛流離 高梁
3.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鄧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寫人的傳記,在選材上是“散”的。
B.《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表現出葉先生的精神風貌。
C.《黃河頌》一詩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駭浪”“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D.《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表明了阿長不懂文化,體現了魯迅語言幽默風趣 的特點。
4.下列畫線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不可測的水域,無數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揭曉。
B. 老李本來身體就不好,這大冷的天,又讓他染上了風寒,他看起來面如土色,讓我好生擔心。
C.我跟這件事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卻跑來向我興師問罪,真是莫名其妙。
D .無心之過,情有可原;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3分 )
A.我廠這次的技術革新措施效果明顯,不但降低了一倍成本,而且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收益。
B.老師常常說:“同學們,學習是否取得進步,關鍵是你必須要努力學習。”
C.小林找我訴苦說:“為了避免同學們在考試的時候再用手機作弊,學校居然安裝了信號屏蔽設施!這下我可怎么辦啊?”
D. 韓國執意部署薩德系統的行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維護正義人們的譴責,而且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
6.下列說法不對的是( )(3分)
A、《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寫了一個普通人力車夫的一生,反映了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底層勞動人民生存狀況的關注和同情。
B、老舍把祥子寫活了。祥子老實,健壯,堅忍,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滅,最后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
C、《駱駝祥子》還寫了其他人物,如殘忍霸道的劉四,大膽潑辣又有一點變態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不給仆人飯吃的楊太太,詐騙祥子的孫偵探。
D、老舍是公認的語言大師。他在《駱駝祥子》這篇小說中創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的口語,使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小說的地方特色。
7.認真分析例句,仿寫句子。(4分)
人生需要準備,才會精彩。準備好我們的眼睛,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準備好我們的耳朵,才能聽見動人的音樂; , ; , 。
8.綜合性學習(8分)
學校準備在學雷鋒活動月組織一系列學雷鋒主題活動,請你完成下列題目。
(1)你是學生會干部,為了配合此次活動,請你為本次活動寫一條宣傳語,要求用到一種修辭手法,語言簡潔,表達清晰。(2分)
(2)年級主任要在本年級搞一次學雷鋒主題活動,請你參考下列例子再設計三個活動環節(3分)
例:活動一:舉辦“雷鋒在我心中”演講比賽 活動二:舉辦“唱響雷鋒精神”歌唱比賽
(3)你所在的班級要舉行“人人都是活雷鋒”主題班會,你是主持人,請你寫一段開場白(3分)
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
(一)古詩文積累。
9.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每空1分)
(1)《晚春》表現暮春時節繁花盛開,爭奇斗艷的句子是 , 。
(2)《逢入京使》中表現詩人對家鄉親人思念之情的是: ,
(3)《竹里館》中表達詩人隱居卻并不孤獨的詩句是 ,
(4)《春夜洛城聞笛》中最能抒發詩人感情的詩句是 ,
(5)你知道哪些關于黃河的古詩,請寫一句 ,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5分)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 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旦辭爺娘去 旦( )
(2)萬里赴戎機 戎( )
(3)出郭相扶將 郭( )
(4)雙兔傍地走 傍( )
11、《木蘭詩》選自宋代 組織編撰的《樂府詩集》,它與 一起合稱“樂府雙壁”。 《木蘭詩》里有兩個成語是 , (4分)
12 翻譯下列句子(4分)
A.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B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一句話點明了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
B、“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贊美了將軍英勇善戰,為國捐軀,說明了戰士們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戰斗,是對木蘭從軍生涯的簡單描述。
C、“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這句話表現了木蘭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質。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一句從側面表現了木蘭機智英勇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現 代文閱讀(40分)
老王(20分)
(1)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 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2)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4)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5)他只說:“我不吃。”
(6)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7)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9)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么了?好些沒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時候••••••”
(13)“什么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14)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15)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 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14.第一段劃線句子用了什么寫作方法?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15..老王身體虛弱正需要營養補充,但他自己不吃雞蛋,卻送給“我”一 家,這是為什么?這一舉動表現老王的什么性格?(4分)
16“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數不完。”有限的雞蛋卻數不完,你能說出其中的含義嗎?(4分)
17. 文末寫道“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請問:“我”一家當時受到了沖擊,處境并不好,“我”為什么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面對老王為什么還感到“愧怍”?(4分)
18..在現實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這樣境遇的人,應該如何對待?請簡要談談。(4分)
秋天的心(20分)
(1)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歷,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閑,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2)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歷,有時日歷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表了,誰會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當漢人到臺灣來墾植移民的時候,發現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歷,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辯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3)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讓人興嘆?以現代人為例,在農業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形態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4)記得住在鄉下的時候,大廳墻壁上總掛著一冊農民歷,大人要辦事,大至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民歷。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民歷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民歷書就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看農民歷的習慣,覺得讀農民歷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里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5)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 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云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6)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 的美。
(7)秋天的美多少帶點瀟湘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8)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9)在這風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跡是多么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
19.本文在開篇引用了詩句,請分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0.請仔細閱讀3-6段,用原文來說說作者筆下秋天的心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21. 理解下面兩句話的含義。(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
22. 作者認為“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談談你的理解。(6分)
23.我國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秋天,本文就引用了很多關于秋的詩句,你還知道關于秋的詩句么?請寫出一句。(不得照抄原文中的詩句)(2分)
四.作文。(55分)
有人說,認識自己其實是最難的事情。你了解自己的性格么?了解自己的能力么?了解自己的優 缺點么?了解自己真正的追求么?或者還有其他的很多方面,你 真正認識自己么?
請以“這就是我”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七年級語文答案
一. 基礎知識。
1—6 CCDBCA 7.略。
8.(1)略 (2)注意格式 (3)稱呼問好(1分)自我介紹(1分)引入主題(1分)
二.古詩
9.(1)草樹知春不久歸,萬般紅紫斗芳菲 (2)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0. 早晨 戰事 外城 靠近
11.郭茂倩 《孔雀東南飛》 磨刀霍霍 撲朔迷離
12.(A)記最大的功,賞賜很多的財物。
B.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3.B
三.14.寫作方法:對比。描寫方法:動作描寫。此處充分地表現出老王瘦弱無力、僵硬的毫無生氣的病態。
15. 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幫助,總覺得欠了人情,于是拖著病體硬撐著拿了雞蛋、香油上門感謝,表現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圖報。
16. 這些雞蛋凝聚了老王對“我”一家的真誠謝意,所以作者覺得雞蛋多得數不完。
17. .①雖然“我”一家當時受到沖擊,處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殘疾、生活貧困的老王,自感還是幸運的。這體現了“我”對不幸者、卑微者充滿愛心的人道主義精神。
②“我”感覺到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18. 關鍵詞:尊重、理解、關心、愛心、樹立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等。(表述可以不同,合題意,有道理即可給分)
19. 開篇兩句詩,突出了秋天給人一種氣派悠閑的感覺,引出下文,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20. (1)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2)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3)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4)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
21. (1)漢族逐漸同化了平埔族,使他們有了“文化”,卻遠離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經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遙自在的心。
(2)商業形態改變了人們對歲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22. 隨著文化和商業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懷,(2分)進而失去了悠閑、謙卑、清明美麗的心靈,忙忙碌碌的生活會讓人們不斷地脫離自然,(2分)忙碌追逐過程中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審視自己,這樣會逐漸失去自我,被社會同化。(2分)
23.略
七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中試卷閱讀
一、語文知識及運用 (30分)
1. 下列各項中黑體字讀音相同的是( ) (3分)
A. 折損 折本 B. 亙古 更加 C. 懲罰 乘法 D. 真摯 熾熱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奠基 慌急 婦孺皆知 推卸 B揩背 煩躁 慷慨淋漓 翮眼
C竹篾 擱放 一瀉萬丈 婉轉 D泛濫 趨避 顛沛流離 高梁
3.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鄧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寫人的傳記,在選材上是“散”的。
B.《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表現出葉先生的精神風貌。
C.《黃河頌》一詩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駭浪”“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D.《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表明了阿長不懂文化,體現了魯迅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4.下列畫線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不可測的水域,無數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揭曉。
B. 老李本來身體就不好,這大冷的天,又讓他染上了風寒,他看起來面如土色,讓我好生擔心。
C.我跟這件事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卻跑來向我興師問罪,真是莫名其妙。
D.無心之過,情有可原;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3分 )
A.我廠這次的技術革新措施效果明顯,不但降低了一倍成本,而且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收益。
B.老師常常說:“同學們,學習是否取得進步,關鍵是你必須要努力學習。”
C.小林找我訴苦說:“為了避免同學們在考試的時候再用手機作弊,學校居然安裝了信號屏蔽設施!這下我可怎么辦啊?”
D. 韓國執意部署薩德系統的行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維護正義人們的譴責,而且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
6.下列說法不對的是( )(3分)
A、《駱駝祥子》是當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寫了一個普通人力車夫的一生,反映了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底層勞動人民生存狀況的關注和同情。
B、老舍把祥子寫活了。祥子老實,健壯,堅忍,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滅,最后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
C、《駱駝祥子》還寫了其他人物,如殘忍霸道的劉四,大膽潑辣又有一點變態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不給仆人飯吃的楊太太,詐騙祥子的孫偵探。
D、老舍是公認的語言大師。他在《駱駝祥子》這篇小說中創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的口語,使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小說的地方特色。
7.認真分析例句,仿寫句子。(4分)
人生需要準備,才會精彩。準備好我們的眼睛,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準備好我們的耳朵,才能聽見動人的音樂; , ; , 。
8.綜合性學習(8分)
學校準備在學雷鋒活動月組織一系列學雷鋒主題活動,請你完成下列題目。
(1)你是學生會干部,為了配合此次活動,請你為本次活動寫一條宣傳語,要求用到一種修辭手法,語言簡潔,表達清晰。(2分)
(2)年級主任要在本年級搞一次學雷鋒主題活動,請你參考下列例子再設計三個活動環節(3分)
例:活動一:舉辦“雷鋒在我心中”演講比賽 活動二:舉辦“唱響雷鋒精神”歌唱比賽
(3)你所在的班級要舉行“人人都是活雷鋒”主題班會,你是主持人,請你寫一段開場白(3分)
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
(一)古詩文積累。
9.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每空1分)
(1)《晚春》表現暮春時節繁花盛開,爭奇斗艷的句子是 , 。
(2)《逢入京使》中表現詩人對家鄉親人思念之情的是: ,
(3)《竹里館》中表達詩人隱居卻并不孤獨的詩句是 ,
(4)《春夜洛城聞笛》中最能抒發詩人感情的詩句是 ,
(5)你知道哪些關于黃河的古詩,請寫一句 ,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5分)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旦辭爺娘去 旦( )
(2)萬里赴戎機 戎( )
(3)出郭相扶將 郭( )
(4)雙兔傍地走 傍( )
11、《木蘭詩》選自宋代 組織編撰的《樂府詩集》,它與 一起合稱“樂府雙壁”。 《木蘭詩》里有兩個成語是 , (4分)
12 翻譯下列句子(4分)
A.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B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一句話點明了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
B、“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贊美了將軍英勇善戰,為國捐軀,說明了戰士們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戰斗,是對木蘭從軍生涯的簡單描述。
C、“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這句話表現了木蘭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質。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一句從側面表現了木蘭機智英勇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老王(20分)
(1)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2)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4)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5)他只說:“我不吃。”
(6)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中/華-資*源%庫
(7)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9)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么了?好些沒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時候••••••”
(13)“什么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14)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15)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14.第一段劃線句子用了什么寫作方法?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15..老王身體虛弱正需要營養補充,但他自己不吃雞蛋,卻送給“我”一家,這是為什么?這一舉動表現老王的什么性格?(4分)
16“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數不完。”有限的雞蛋卻數不完,你能說出其中的含義嗎?(4分)
17. 文末寫道“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請問:“我”一家當時受到了沖擊,處境并不好,“我”為什么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面對老王為什么還感到“愧怍”?(4分)
18..在現實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這樣境遇的人,應該如何對待?請簡要談談。(4分)
秋天的心(20分)
(1)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歷,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閑,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2)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歷,有時日歷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表了,誰會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當漢人到臺灣來墾植移民的時候,發現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歷,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辯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3)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讓人興嘆?以現代人為例,在農業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形態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4)記得住在鄉下的時候,大廳墻壁上總掛著一冊農民歷,大人要辦事,大至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民歷。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民歷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民歷書就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看農民歷的習慣,覺得讀農民歷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里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5)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云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6)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7)秋天的美多少帶點瀟湘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8)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9)在這風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跡是多么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
19.本文在開篇引用了詩句,請分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0.請仔細閱讀3-6段,用原文來說說作者筆下秋天的心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21. 理解下面兩句話的含義。(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
22. 作者認為“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談談你的理解。(6分)
23.我國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秋天,本文就引用了很多關于秋的詩句,你還知道關于秋的詩句么?請寫出一句。(不得照抄原文中的詩句)(2分)
四.作文。(55分)
有人說,認識自己其實是最難的事情。你了解自己的性格么?了解自己的能力么?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么?了解自己真正的追求么?或者還有其他的很多方面,你真正認識自己么?
請以“這就是我”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七年級語文答案
一. 基礎知識。
1—6 CCDBCA 7.略。
8.(1)略 (2)注意格式 (3)稱呼問好(1分)自我介紹(1分)引入主題(1分)
二.古詩
9.(1)草樹知春不久歸,萬般紅紫斗芳菲 (2)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0. 早晨 戰事 外城 靠近
11.郭茂倩 《孔雀東南飛》 磨刀霍霍 撲朔迷離
12.(A)記最大的功,賞賜很多的財物。
B.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3.B
三.14.寫作方法:對比。描寫方法:動作描寫。此處充分地表現出老王瘦弱無力、僵硬的毫無生氣的病態。
15. 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幫助,總覺得欠了人情,于是拖著病體硬撐著拿了雞蛋、香油上門感謝,表現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圖報。
16. 這些雞蛋凝聚了老王對“我”一家的真誠謝意,所以作者覺得雞蛋多得數不完。
17. .①雖然“我”一家當時受到沖擊,處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殘疾、生活貧困的老王,自感還是幸運的。這體現了“我”對不幸者、卑微者充滿愛心的人道主義精神。
②“我”感覺到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18. 關鍵詞:尊重、理解、關心、愛心、樹立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等。(表述可以不同,合題意,有道理即可給分)
19. 開篇兩句詩,突出了秋天給人一種氣派悠閑的感覺,引出下文,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20. (1)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2)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3)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4)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
21. (1)漢族逐漸同化了平埔族,使他們有了“文化”,卻遠離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經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遙自在的心。
(2)商業形態改變了人們對歲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22. 隨著文化和商業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懷,(2分)進而失去了悠閑、謙卑、清明美麗的心靈,忙忙碌碌的生活會讓人們不斷地脫離自然,(2分)忙碌追逐過程中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審視自己,這樣會逐漸失去自我,被社會同化。(2分)
第二學期七年級語文期中試卷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