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氣象災害總結
有些老師教你學習方法,讓你自己可以學到東西……而最好的老師,其實往往是傷害過你的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氣象災害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氣象災害
(一).干旱: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
1、干旱和旱災的區別:干旱多發生于降水不穩定的地區,比如季風區。年雨型、少雨型氣候均不宜形成旱災。干旱地區由于長期處于干旱狀態,已適應當地環境,缺乏受災體,難以成災。
2、旱災的特點:漸發性。
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是世界發生旱災頻率較高的地區,其中非洲是旱災最嚴重的地區。
3、危害:人和牲畜飲水困難,危機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造成湖泊、河流干涸和斷流,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旅游景觀受損;加重土地草場的退化,土地荒漠化;使森林火險等級提高,引發森林大火
4、防御: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布旱災預報;提高人的防災減災意識,及時做好防御準備;大力發展節水型工業和農業;加強水利建設,興建水庫;推廣耐旱作物,營造防護林;調整生產結構,改善干旱區生態環境。
5、我國發生范圍最廣、頻次高、持續時間最長的漸發性氣象災害。
中國旱災災情嚴重原因分析(農牧業災情嚴重):
①干旱發生的季節往往與當地農作物生長發育季節相吻合;
②水土組合不平衡,北方耕地多,城市人口密集,水資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6、我國四個旱災多發中心:華北、華南、西南、江淮地區
7.不同區域的旱災特點:
A春旱:華北,(4、5月),原因:自然原因: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風天氣多,加劇了水分蒸發。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華北大型河流湖泊較少。人為:華北地區人口多,工業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農作物需水量大。東北無春旱的原因: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春季有積雪融水。
B伏旱:江淮(7、8月),原因:季風進退,雨帶北移,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干旱少雨;夏季農作物需水量大。C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a春季氣溫回升慢,蒸發較弱 b有春季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但東北地區在盛夏季節,常有久晴高溫天氣引起的旱災。
D.西北地區的干旱缺水:主要原因是
a深居內陸,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較少;
b風力大,蒸發強等因素有關。
E.華南地區廣東等地冬旱:a冬季盛行大陸風,降水少;b冬季氣溫較高,蒸發較強;c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等.(僅供參考)
F.我國云貴高原降水多,但干旱較嚴重的原因為:
云貴高原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滲漏嚴重。(云貴高原不是普遍干旱)
總的說來,我國旱災以春旱發生地域最廣,頻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8.旱澇關系
(1)旱災和澇災在時間上交替:我國主要旱澇交替區有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區
(2)旱災和澇災在空間上交錯出現:某一地帶雨澇而另外大片地區干旱,即“這里不澇那里澇,這里不旱那里旱”。
華北地區缺水問題: 產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資源型缺水):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② 人為原因:(需求型缺水)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春季春種用水量大;(水質型缺水)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調;② 修建水庫;③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④ 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⑥ 發展節水農業,采用滴灌、噴灌技術,提高利用率;⑦ 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⑧ 海水淡化等。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 原因:①季風氣候,副高強弱不穩定,雨帶移動異常,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②季風區人口稠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單位面積資產密度大;③旱災發生季節與農作物生長發育季節吻合,加重災情。華北、西北地區防旱措施:①開展農田基本建設;②營建水土保持林,風沙防護林;③改進耕作制度和耕作技術;④干旱地區發展耐旱作物;⑤合理灌溉,采取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工農業用水得用率;⑥因地制宜衽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生態;
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氣象災害總結相關文章:
★ 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