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小學生6年級數學成績
怎樣提高小學生6年級數學成績?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我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如開門要用的鑰匙,寫字要用的筆一樣重要。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怎樣提高小學生6年級數學成績,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提高小學生6年級數學成績
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參與之樂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呢?布魯納說得好,"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而動手操作,正能達到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片,一張銳角三角形的紙片,一張鈍角三角形的紙片,一把剪刀。一上課,就指出:"今天我們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看誰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通過剪、拼、折等方法,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允許學生自由討論。學生聽后,都積極思考,認真剪拼。不一會兒,有的學生小聲議論:"好像等于180度。"不少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個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有的說:"我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有的說:"我與他的方法不一樣,我把正方形紙片沿著一條對角線剪開,剪成兩個三角形。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我及時地表揚了這些同學,同學們都為自己的發現而異常興奮,掩飾不住自己的自豪與喜悅。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知道了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動手操作中,學到了怎樣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觀察物體"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大家觀察家里的東西,有哪些物體身上有我們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它們有什么特點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比較數的大小教學后,可讓學生調查學校一年級有多少個班?每班各有多少人?
哪班人數最多?哪班人數最少?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有趣的圖形"后,要求學生回家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和長方形的紙試著按照(書本上P40頁方法)折好,用剪刀把這兩部分剪開拼合,檢查老師說的這兩部分是否一樣大。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
2數學教學方法
創設平等、愉快、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交流發言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對學生重新認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充分估計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不要片面認為某某孩子太差。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們的特長和優點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都體體面面的坐下去,千萬不能讓孩子在其他同學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和面容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鼓勵和贊賞的語言和學生交流,如:“我很高興,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學不謀而合。”
“你今天表現很不錯”“你對這一點的看法很有主見?!睂τ诓煌耆_的答案,我注意發現它的閃光點:“我聽懂了你的意思”?!澳阏f的這一點很有道理?!薄澳隳芙忉屢幌聠?”以前每節課結束,我都說:“有不懂的找老師。”現在我常說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遺憾?”“今天的課堂,誰還想發表看法?”這樣就能體現出老師和學生間的平等、民主、和諧。同時,還要觀察分析學生的質量,應從不同的角度下結論,從能力的培養入手,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的發揮。
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多種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在教學方法上,視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教同一年級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應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選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幾種教學方法配合起來使用?!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但有的同志想搞一個普遍適用的教學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廣某一個教學方法或某一個課堂教學結構于各個年級,使每一節課都按照同樣的模式進行教學,這種做法不符合唯物辯證法,還容易束縛教師的手腳,限制教師的創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美國C・芮代瑟爾在《小學數學教學》一書中也強調,教學方法因數學課題、所教的兒童以及教師的風格而有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組合。把某種教學方法絕對化,也不符合唯物辯證法關于具體事物具體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這一原則。
3培養數學興趣
課堂教學講究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木,一旦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被確立,就應當有一個最適合本節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無論是課堂上、時間安排上以及傳授知識的先后順序上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師了解大綱,吃透教材,熟練無誤地進行教學。在整堂課的教學上,教師就像一個導演,把課堂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好,同時注意突如其來的問題。小學生的心理尚處于發展階段,常常會出現各種過失行為,教師應學會表揚性提醒或“柔聲細語的批評”,幫助糾正,切不可指責、挖苦、呵斥,使兒童心理造成難以愈合的創傷。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力爭做到語言準確、簡練、幽默,傳授知識正確,由淺入深,例題選得精當,切合實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吸引學生全神貫,主地聽講,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堅持鼓勵,循循善誘。為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對于好的發言、爭辯、質疑、解法可用鼓掌、贈紅花(五角星),或采用熱情表揚的方法予以褒獎。通過這些手段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好奇心是產生興趣的起點,是一切智慧的基礎,許多大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小學生對什么都感到好奇,對什么都感到新鮮,喜歡問這問那,教師也有可能被問得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可能會顯得很尷尬,在這種狀況下,千萬不能顯得不耐煩,或是用一句“不知道”來搪塞學生。這樣的話,會使許多的發明創造有可能就此夭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就要求教師有十足的耐心,有不厭其煩的良好的性格,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把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過早地束縛起來。
體驗成功,愉悅興趣
要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包括學困生,教師的引導起關鍵性的作用。我嘗試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然后加大訓練的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他們獲得了成功感、滿足感就會更加激發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喜歡表揚是小學生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以真誠的鼓勵,讓學生更喜歡數學課。我經常用“經過你們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功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了不起的發現,為自己加油吧!”“做得認真極了,給同學們說說你的做法,讓大家都分享你成功的經驗好嗎?”等語言對學生的成功給予鼓勵。這些由衷的贊賞往往能調動課堂氣氛,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鼓勵學生以更高的熱情不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獲得更多的知識。
4培養數學發散思維
深化教學改革,拓展知識渠道,為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夯實基礎
眾所周知,數學概念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是數學思想方法的載體。學生對基礎概念理解得深淺。掌握得透徹與否,將直接影響其在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準確性和廣闊性。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必須做到"四要",即:一要了解概念的產生過程和背景;二要準確表述概念的內容(其中包括文字表述、符號表述、圖形表述);三要深刻挖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即對條件限制的挖掘。特殊情形的挖掘,思想方法的挖掘,等等);
四要學會普通聯系。揭示規律,明確概念所帶來的解題中思維的關鍵點(也即思維發散的關鍵點)。例如,我在教學"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時。首先通過直觀教具顯示直線與平面除垂直的位置關系外。還存在其他幾種位置情形,讓學生了解概念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回顧空間兩直線位置關系的度量方式,并自然引出"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定義,體現定義的合理性、完備性和科學性,最后通過與異面直線成角定義進行對比。反映度量的本質。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問題設計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其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讓學生明白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在學生剛一踏進高中校門的時候,上的第一課就是:"誰能發現更多的問題?"這一課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其次,要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首先應稱贊其勇氣,然后再幫其分析;對于好問但總是抓不住要點的同學不嘲笑、諷刺,而應耐心引導;對于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
其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首先引導學生鉆研課本,針對課本提出問題。課本是學生最直接的資料,而現在的課本內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須不斷地提出問題,可以問這一章、這一節的重點、難點是什么;可以問這一概念、定理是什么涵義,其中隱含著什么條件;可以問該定理用于何處,應注意什么條件;可以問該公式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形應用)等等。通過訓練,重心逐步轉向學生能自己提出以上的問題,進一步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課中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
相關文章:
怎樣提高小學生6年級數學成績





上一篇:數學六年級應用題解題方法
下一篇:怎樣提高六年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