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等。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人教版一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詞,例如:汽車在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詞,例如:船在橋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詞。
例如:張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說張三在李四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詞。
例如:李四在張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說李四在張三的后面。
7.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1、上、下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上、下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的方位,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前、后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義,以及前后的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方位,會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加減法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有幾枝鉛筆(加法的認識)
知識點: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現了圖形應用題,要讓學生學會看圖形應用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幾輛車(初步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3、左、右(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的方位,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位置
(1)明確“橫為行、豎為列”,并知道“第幾行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2個數據(2個維度)描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3)在具體情境中,能依據2個維度的數據找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一年級數學復習知識點梳理
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數+加數=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
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被減數-減數=差如:19-6=13中,19是被減數,6是減數,差是13。
20以內進位加法口訣表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
9+9=18
1、熟記2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得數(20以內進位加法、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退位減法口訣表
10-1=9 11-2=9 12-3=9 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0-5=5 11-6=5 12-7=5 13-8=5 14-9=5
10-6=4 11-7=41 2-8=4 13-9=4
10-7=3 11-8=3 12-9=3
10-8=2 11-9=2
10-9=1
2、看圖列式解題時候,要利用圖中已知條件正確列式。
常用的關系有:
(1)部分數+另一部分數=總數
(2)總數-部分數=另一個部分數
(3)大數-小數=相差數誰比誰多幾,或誰比誰少幾。
求大數列加法。求小數或相差數列減法。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還剩多少時用列減法
3、應用題解題時候,要根據已知條件正確列式
(1)總分關系(加、減法)
部分數+另一部分數=總數總數-部分數=另一部分數
①問題中出現“一共、共、全長、原來等”表示總數時,列加法。
②問題中出現“還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數時,列減法。
(2)大小關系(加、減法)
大數-小數=相差數
大數-相差數=小數
小數+相差數=大數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數是差數。
②“比”字左、右兩邊的數分別是大數、小數。
求大數列加法,求小數或差數列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