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論宋代“祖宗之法”的內涵
考研政治論宋代“祖宗之法”的內涵
趙宋的“祖宗之法”,實際上就是宋代帝王累代相承的正家治國方略與規則。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學習學習吧!
考研政治論宋代“祖宗之法”的內涵
一、宋代推行“祖宗之法”的背景宋代“祖宗之法”之說大行其道,與宋人對唐政的反思有關。
北宋中期,《唐鑒》作者范祖禹即對李唐“人主無正家之法”作過強烈批評:
夫創業之君,其子孫則而象之,如影響之應形聲,尤不可不慎舉也是以唐世人主無正家之法,戎狄多猾夏之亂①。
顯然,范祖禹是將唐代帝王的正家之法與其治國之政聯系起來看的。
所以,朱熹批評“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②陳寅恪先生亦贊成之:
朱子之語頗為簡略,其意未能祥知。然即此簡略之語句亦含有種族及文化二問題,而此二問題實李唐一代史事關鍵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視者也③。
所謂“唐世人主無正家之法”,“閨門失禮不以為異”之說,實在不無偏頗,但在宋朝,講求義理的盛興,促使士大夫們去重新評判前代的諸多問題。而禮法正是他們關心的中心之一。
在沈括《續筆談十一篇》中,有這樣一則記載:
太祖皇帝問趙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間,再問如前,普對曰:“道理最大。”上屢稱善。④
根據沈括如上敘述,“道理最大”說出現于太祖之時,而且受到太祖的充分肯定。這番問答,無疑有資格被時人認定為“祖宗”的“寶訓”、“圣政”。“義理之說”也由此興起。
唐中期之后,社會上涌動著不同趨向的潮流。宋人自總結前朝亂離教訓的角度出發,更多的注意到其衰微的征象;隨著義理之說的興行,更進而對于李唐的立國根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而事實上,正是唐代發生的社會變革,奠定了宋代賴以出發的基礎。隨著門閥制度的解體、庶族勢力的上升,“士族”的構成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波動不寧的外部環境中,“正家之法”成為一些士大夫家族籍以自保的手段。舊世家炫示其禮法門風,以期高自標樹;而后起家族亦需要尋求整齊家風、綿延世祚的規范。
“祖宗家法”作為成說而正式出現,應該是在仁宗年間。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二月,知制誥李淑嘗上《時政時議》,其中,“議大臣”一條中說:
太宗皇帝嘗謂宰相曰:“今四方無虞,與卿等謹守祖宗經制,最為急務。”⑤
那么,“祖宗之法”在宋人生活中又有哪些表現呢?岳飛“莫須有”地罪名即是一例。
二、“莫須有”的深意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岳飛,一直被作為民族英雄受到國家和人民的紀念,而當年的奸臣秦檜及妻子王氏、萬俟卨、張俊的鑄像也長久的跪在了岳飛像前。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岳飛的死就是因為的主戰的立場讓朝廷主和的多數派相悖那么簡單嗎?
其實高宗趙構也并非一點都不想收復失地,畢竟“靖康之恥”后,“收復情結”一直是懸在南宋上上下下頭上的一把劍,高宗早間時特別青睞岳飛,甚至要把當時中興名將劉光世的軍隊交給岳飛。
在南宋初年,岳飛只不過是一個下層小軍官,先投奔河北招討使張所,后被開封尹兼東京留守宗澤看重,教他陣圖兵法,到紹興六年(1137),僅僅十年,岳飛就從一個兵頭升任到太尉和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他感激高宗,更渴望一雪“靖康之恥”,以為報答。
但在紹興七年(1138),岳飛因聽到金朝欲將欽宗之子趙諶送回汴京,做傀儡皇帝,但是高宗卻遲遲不將趙伯琮(即宋孝宗趙瑗)立為皇太子,幻想著能有一日恢復生育能力,同時又不甘心于將皇位拱手讓與太祖一系。岳飛感于情勢急迫,便上奏疏《請正建國公(趙伯琮)皇子之位》:
近諜報,虜酋以丙午元子(按:指欽宗趙桓子諶,于靖康元年丙午年被立為太子)入京闕。為朝廷計,莫若正資宗(按:資宗,指就讀于資善堂之宗子趙瑗)之名,使虜謀沮矣!⑥
結果高宗十分嫌惡,對岳飛嚴厲地說道:
卿言雖忠,然握重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⑦
因為在宋人看來,像立國本這樣的大事,“唯腹心大臣得為之,非將帥任也。”⑧并且“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來已夙矣。高宗之見廢于苗、劉而益疑,其情易見矣。”⑨
這件事,萌蘗了宋高宗與岳飛之間的裂痕,高宗對岳飛產生了疑忌,岳飛對高宗也產生了不滿、不信任情緒。時人張戒認為這件事與岳飛后來遇害有直接關系。他說:“嗟夫!鵬(岳飛字鵬舉)為大將,而越職及此,取死宜哉!”⑩
此后,圍繞著戰與降、南北統一還是分裂的問題,雙方的矛盾也愈加尖銳。
岳飛用十年時間成為了南宋朝廷的最高軍事將領,戰功無數(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岳飛的事跡主要是由其孫記敘,元修《宋史》也以此為據,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在那么多戰役頹勢中總是獨占鰲頭呢?)。皇帝每次讓他守,他總是執意反對,甚至抗命。高宗要賞賜他美女珍寶,他一直都是決意不收。另外,當時岳飛在南宋社會的聲望是極高的,正如王夫之《宋論》所言:
(岳飛)合宰執、臺諫、館閣、守令之美,而皆引之于身,以受群言之贊頌。軍歸之,民歸之,游士、墨客、清流、名宿莫不歸之。11
這樣的情況怎能不讓高宗心生猜忌。王夫之也進一步指出:
(岳飛)其定交盛矣,而徒不能定天子之交;其立身卓矣,而不知其身之已危。
當世材勇之眾既歸其握,歷數戰不折之威,又為敵憚;則天下且忘臨其上者之有天子,而唯震于其名,其勢既如此矣。而在廷在野,又以恤民下士之大美競相推詡。12
情勢至此,難道高宗沒有擔心過“陳橋兵變”再次上演?所以岳飛受到了主和派更加猛烈的排斥,“主忌益深,奸人之媢疾益亟。”13
后來金將完顏兀術在幾次大敗后發來國書,聲稱只有先殺岳飛才能答應宋朝的求和要求。高宗為了向殺父仇人表示“信義”和投降決心,遂在“紹興和議”簽訂前,將岳飛投入大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民族英雄殘忍殺害。
可以確定的是,殺害岳飛的最大元兇便是宋高宗。元修《宋史·岳飛傳》末的論贊中明確指出:“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14
岳飛真的就罪該當誅嗎?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到底和哪些宋朝君臣上下諱莫如深但又奉為圭臬的信條相悖呢?縱觀岳飛的政治生涯,那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就是那次干預皇位繼立的事件而引發的君臣信任危機。而這里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宋朝始終貫徹的“祖宗之法”了。
三、“祖宗之法”的內涵和外延“祖宗之法”也稱“祖宗家法”,是宋人口中、筆下經常出現的提法,其實質是指宋太祖、太宗以來逐漸形成的以防微杜漸為核心精神的基本治國原則,以及在這一原則指導下的諸多做法和說法。
所謂“祖宗之法”,無法逐一歷數。至于其具體內容,呂大防分析為“事親之法、事長之法、治內之法、待外戚之法、尚儉之法、勤身之法、尚禮之法、寬仁之法”八項。15
鄧小南將“祖宗之法”的基本內容總結為:
限制宗室、外戚、宦官的權利,權利的分立與制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言事臣僚,提倡“忠義”氣節,后宮皇族諧睦儉約,“守內虛外”的內政外交軍事總政策,中央政府機構間、臣僚間相互牽制,收縮州郡長官權利,倡導文武臣僚循規蹈矩,防范喜事興功,以文馭武……共同滲透出宋人意識中的“防弊”精神。16
“祖宗之法”的出發點是著眼于防弊,主要目標是保證政治格局與社會秩序的穩定。它以“召和氣”為念,希望庶政平和而警惕變更的代價。
范仲淹“慶歷新政”的宗旨也是為了維護“祖宗之法”的。他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說道:改革要“約前代帝王之道,求今道祖宗之烈”、“庶幾法制有立,綱紀再振”、“端本澄源”。17
而之后的王安石的改革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其人其改革也在后朝頗受詬病,尤其是在南宋時期,有人甚至認為北宋的滅亡肇事者便是王安石。究其原因,其“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主張實在與“祖宗之法”的精神相悖。
宋代以文馭武的軍事方針,甚至皇帝以“陣圖”指揮在外將領作戰的做法,使得宋代在與遼、金、西夏、蒙古的戰爭中難以發揮出武將的智慧和才能。
但是,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幸而還是宋代特別重視讀書人,軍隊雖未整理好,而文治方面仍能復興,以此內部也還沒有出什么大毛病。”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知識
一、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1、選舉方式的選擇
(1)直接選舉:
①直接選舉定義: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
②直接選舉優點: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實現選民的意志。更好地調動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選民與當選者的聯系。
③直接選舉的局限性:在選民人數多的情況下,直接選舉的組織工作和技術工作難度大。選舉成本高。
(2)間接選舉:
①間接選舉定義:由選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選舉上一級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的選舉方式。
②間接選舉的優點:選舉成本低,便于組織。
③間接選舉的局限性:選民與當選者之間的聯系受到一定阻隔,影響選民意愿的表達。
(3)等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選舉方式。等額選舉在確定候選人時,能夠考慮到代表性和代表結構的合理性,但會限制選民的自由選擇,影響選民的積極性。
(4)差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選舉方式。差額選舉能夠為選舉人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選舉人之間也形成了相應的競爭。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選舉方式。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按照既定的規則,采取演講、答辯等方式向選民介紹自己的選舉方式。有助于選民了解選舉人,但若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情況。
(5)怎樣選擇選舉的方式:
①必須體現國家性質
②必須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③必須采用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
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確定。
(6)我國選舉方式的選擇:
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我國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的選舉方式。
(7)我國目前的選舉方式:
①縣以上人大代表、鄉以上各級政府的組成人員實行間接選舉。
②鄉鎮一級人大代表選舉實行直接選舉。
2.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只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3)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
二、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擇
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公民為什么要參與民主決策:
①政府的決策涉及社會各階層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因此,決策是否科學很重要。
②通過民主選舉,選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是決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2)我國公司參與民主決策的主要表現:
①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這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決策)
②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這是公民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③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決策的有關內容之后,發表意見,提出建議。(這是公民通過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④對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還可以通過社會聽證會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3)我國目前幾種民主決定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決策機關在決策前,廣泛征詢民意,集思廣益,使公民通過多種方式,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積極參與決策的制度。能夠使決策既合乎公眾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實可行。
②公示制度:決策機關通過公示板、公示卡、微機觸摸屏、公眾宣傳單、辦事指示卡等形式,將涉及公眾利益的各項決策公示出來的制度。有利于公眾了解決策內容,發表意見,提出建議,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③專家咨詢制度:專業性較強的決策事項,通過舉行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聽取專家的意見,集中學者的智慧,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決策中的作用的制度。這種制度,有利于發揮專家學者們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和科學預測方法,在決策過程中起到“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作用,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④社會聽證制度: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行政處罰事項、重大行政許可事項等的決策,聽取有關團體、專家學者及其與該決策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的意見的制度。有利于決策集思廣益、有科學根據、有制度保證。
2、同歷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成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1)有助于決策者充分發揚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
(2)有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決策的片面性。
(2)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3)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
1、基層民主自治進程回眸
1981年廣西合寨村掛出:村民委員會。是中國實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982年12月,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的群眾自治組織。
198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通過,村民自治進入了法制化,制度化階段。
198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組織法》通過,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199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組織法》開始實施。
1998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實施。
2、最廣泛的民主實踐
(1)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是實現民主管理的要求。
(2)我國目前幾種重要的基層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形式:
①村民委員會
A.村民委員會的性質: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機構。
B.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表現:
a。村民直接投票選舉自己滿意的人擔任村民委員會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b。村民會議是村民參與決策管理的重要形式。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在村民會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實行。
c。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規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實行自己事自己辦的有效途徑。
d。在村民自治實踐中,村民創造了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員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②居民委員會
A。居民委員會的性質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B。居民委員會作用:在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居民的公共事務和事業、,調解居民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反映居民意見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C。居民委員會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
D。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居民委員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由居民實行監督,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共建祥和文明社區
(1)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義:
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
(2)中學生需要有參與民主管理的經歷
從未來的發展看,我們需要參與民主管理的經歷,在基層這種最廣泛的民主自治的實踐中,我們能夠獲得很多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嘗試參與民主管理活動。學習民主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在實踐中增強自己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四、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選擇民主監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監督權是憲法賦予我國公民的權利:
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里,人民當家作主還體現在可以通過行使監督權,積極實行民主監督。這是憲法賦予我們的管權利。
(2)監督權的具體內容:
①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切身履行職責,可以提出批評的意見。
②當我們遇到國家給我們的行政處分、訴訟判決不服,或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歧視或壓制等不公正待遇時,有權依法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申訴或訴訟,請求免除,減輕處理或予以平反,給與公正待遇。
③當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違法、失職行為時,有權利向有關國家機關指控,或舉報,要求依法處理。
(3)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多種合法渠道
①通過信訪舉報制度行使監督權。用寫信、電話、電子郵件或向有關人員當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見。
②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實行民主監督。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反映給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的權力機關。
③通過輿論監督制度行使監督權。可以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輿論監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監督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④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都是民主監督的好形式。
2、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利
(1)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①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怎樣才能行使好監督權
①公民要勇于行使監督權利:
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行使監督權。
②公民要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利。
公民要依法行使監督權。要遵守法律,依照規程和程序辦事。不能用非法方式如鬧事、大字報等形式。
③依法行使監督權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如實反映情況,
④依法行使監督權時,不能以舉報為名制造事端。干擾監察機關的正常工作,不能沖擊國家機關。
綜合探究:
1.有序的參與政治與無序的參與政治的區別:
(1)是否遵守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
(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2.在我國現階段怎樣區分有序參與政治和無序參與政治:
(1)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職責、程序、要求,就能確保有序地參與。
(2)脫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遵守法律法規,不遵守程序和要求,必然導致無序的局面。
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第三課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
1、政府的主要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內容):
①政府擔負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
②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
③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職能。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①主要內容:在市場經濟建設中,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②意義: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內容):
①政府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在人民中進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②政府組織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
(4)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內容):
①內容:政府提供各種社會公共服務。包括公共基礎設施,文化設施、公共衛生設施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控制人口增長等。
②注意:政府承擔重要的職能,不是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
2、便民利民的政府(原因)
(1)人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民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3)在處理公民與政府和關系上,公民應當表具體的意識和素養:
①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
②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③支持政府的工作。
④尋求政府的幫助。
⑤監督政府。
二、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
1、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1)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2)政府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政府應當怎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①堅持為人民負責的工作態度:
A.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思想,為人民謀利益。
B.政府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應該深入群眾,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
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A.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為人民服務,要真抓實干。
B.把工作重點放在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
C.使政府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
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利用群眾組織、社會團體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為群眾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2、求助有門,投訴有道
(1)人民群眾有困難要找政府:
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政府求助。政府是與我們聯系最密切的國家機關。
(2)人民群眾找政府解決困難的方式和途徑:
①開設熱線電話
②設立信訪部門
③發展電子政務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制度。
(2)公民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的作用和意義
①有助于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
②有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③有助于促使政府改進工作。
第四課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一、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義: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權,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②是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
①合法行政:政府實施行政管理時,必須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②合理行政:政府實行行政管理時,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
③程序正當:除涉及國家機密或依法受保護的商業機密,政府應該公開
④高效便民:政府要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⑤誠實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應該全面、準確、真實、政府的承諾要兌現。
⑥權責統一:政府依法履行職責時,應該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2、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1)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②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③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2)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應當堅持的原則:
①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則
②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③尊重少數的原則。
二、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1、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1)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①防止政府濫用權力
②保證政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2)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
①關鍵:建立和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②怎樣建立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A.一靠民主:
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切實保障公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B.二是靠法律:
使政府的決策、執法和執法檢查都按照法律行使,這就要實現國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使掌權者行事有可遵循的統一規范,確保權力按照法律行使。
(3)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①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②中國共產黨的監督
③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④新聞輿論的監督⑤社會與公眾的監督
⑥司法機關的監督⑦政府系統內部的監督等形式。
(4)政府接受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②政府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③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
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做到權為民用。從而建立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2、為陽光工程喝彩
(1)政府陽光工程的含義:政府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被稱為陽光工程
(2)政府陽光工程是政府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法治政府的表現,說明政府的群眾意識和服務意識在增強。
(3)政府實施陽光工程(或政府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的意義:
①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便于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監督。
③有利于群眾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④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綜合探究:政府的權威從何而來
1.政府權威的含義: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同的威望和影響力。
2.政府威望的決定因素:國家性質
3.有權威的政府的特點:
(1)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會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必定是廉潔、高效、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較高的信譽。
(3)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響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群眾的自覺認可和擁護,有令必行,有禁則止。
(4)對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都會有促進作用。
4.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認可和服從,是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政府的根本標志。
5.政府怎樣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
(1)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要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2)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切實履行有效管理社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職能,樹立起高效、廉潔和負責任的政府形象,
(4)最根本的是: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考研政治論宋代“祖宗之法”的內涵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