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但是它的使用也有一些不良反應,那么應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有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應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應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1、低血糖反應約有5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血糖過低。
2、變態反應多不嚴重。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和痰癢。全身過敏反應有尊麻疹、惡心、嘔吐、腹瀉、哮鳴,偶見致死性過敏性休克。亦可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
3、注射部位可有皮膚發紅、皮下結節、皮下脂肪萎縮以及肌肉萎縮。
4、胰島素可引起劑量相關的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以及屈光不正常。
5、胰島素耐受性或抵抗。
應用胰島素的注意事項
一、胰島素的用法:
胰島素注射方式是盡量去模擬正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所以必須根據監測到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不過因為現實上的限制,目前的胰島素制劑和注射系統還無法達到跟正常人體胰臟分泌胰島素一模一樣的。 由于胰島素會被胃酸破壞,因此胰島素必須由注射方式投藥,不能口服。
二、胰島素的用量:
每一個糖尿病患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一位糖尿病患的胰島素治療方式,是受到每一個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胰島素的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動量,飲食型態等因素影響,而有不一樣的方式。 藉由血糖的測定,可以提供病人及醫師有詳細的資料來參考,對于決定使用胰島素的劑量多寡、時間及制劑的種類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怎樣使用胰島素才是對患者最好的呢
1、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島素可以糾正體內胰島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已經受損的胰島細胞得到休息,殘存的胰島功能得到恢復,延緩疾病的進展。也就是說,只要盡早將血糖降到正常,胰島細胞功能是可以恢復的。有報告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治療2周,血糖恢復正常,以后僅用飲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標準達1~3年。
2、聯合比單用好
聯合應用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提高療效,減少藥物副作用。有胰島素與口服藥的聯合,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控制基礎血糖與口服藥拜唐蘋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聯合,使各時段的血糖都能達標,適合經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又有胰島素長短效的聯合,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與速效諾和銳的聯合,治療各時段血糖均高的患者,其療效可與胰島素泵相媲美。
3、多次比少次好
血糖很高或重癥糖尿病患者,如每日2次諾和靈30R血糖不降,可增加次數,改為:①早餐、中餐前用諾和靈日,晚餐前用諾和靈30R,用同樣劑量,血糖達標。②睡前用長效來得時胰島素,三餐前用速效胰島素諾和銳。③三餐前和睡前4次短效胰島素:適用于初次用胰島素或發生酮癥而又暫時不能住院的患者。④-日6次短效胰島素:適合于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如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美國游泳運動員霍爾,就是在一日注射6次胰島素的情況下獲得奧運冠軍的。
4、長效比短效好
輕型患者,血糖不甚高,而且餐后與空腹血糖之差在2~3毫摩爾/升左右者,可用長效來得時每日1次注射即可。減少痛苦,患者依從性好。
5、預防比治療好
胰島素除降低血糖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動脈硬化等作用,但是在并發癥出現前應用才可收到療效。基于這種觀點,應早用胰島素。特別是遇到急性感染性并發癥時,胰島素可以控制其發展,縮短病期,減少痛苦。
胰島素不良反應的處理
1、低血糖現象
輕則表現為饑餓感、出汗、心跳加快、震顫等;重則導致昏迷、休克。這個時候,患者應該馬上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迅速緩解上述癥狀。
2、變態反應
這個不良反應多數因為藥制品不純引起,反應輕微且短暫,注射部位出現瘙癢、腫脹、紅斑、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現象時,可使用撲爾敏藥物治療緩解癥狀。
3、局部刺激反應
胰島素治療最主要的目標是在于維持血糖在正常的范圍內。血糖控制的好,對減少糖尿病并發癥是非常有幫助的,胰島素在胃腸道內易被消化酶破壞,故口服無效,需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若皮下注射處出現紅腫、硬結、皮下萎縮等現象時可變換注射部位,以減少皮下組織損傷和腫脹。
4、耐藥性增加
長時間使用胰島素,患者體內會產生胰島素抗體,導致胰島素使用劑量越來越大,容易引發不良反應,對此可在醫生指導下更換制劑或加服口服降糖藥。
猜你喜歡:
2.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應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上一篇:幼兒甲肝疫苗不良反應
下一篇:用紅霉素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