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意義和風俗
重陽節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以下是小編準備的重陽節的意義和風俗一覽,歡迎借鑒學習。
重陽節的意義
1、祝老人長壽
重陽節的具體節日就是每年的九月初九,兩個9在一起代表著對老人活得久,并且長壽的祝愿,在這一天,主要是對中華民族的一些老人進行祝福,一般嫁出去的女兒,在這一天都是需要回家里看看自己的老父親和老母親,最重要的還是在這個九月初九日期,希望老人可以健康長壽。
2、思念遠方的親人
從小我們都學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的千古流傳的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的正是在重陽節發生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在異鄉生活在9月9日這特殊的節日對于自己親人的思念,重陽節除了對老人的長壽祝福之外,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于對于親人的一些思念,伴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數量急劇增多,各種尊老愛老并且優老的觀念,也值得我們去深刻學習。
3、祝福親人全家平安
重陽節的主要意思就是雙陽相合,在古代九是一個陽氣十分旺盛的數字,兩個九在一起邪氣是很旺盛的,因此在這一天大家的習俗就是插茱萸,賞菊花,還可以喝一些菊花茶,但千萬要注意,不能贈送自己的親人菊花,菊花大多數都是用來悼念死去的親人,如果送給親人的話意義不太好,重陽節意義就是祝福親人永遠平安。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豐收祭天;九月九日農作物收獲之時舉行祭天帝和祭祖先的盛大活動,來感謝天帝的恩賜和祖先的恩德保佑,同時祈求祝福長輩長壽并且伴隨大型宴飲活動。拜神祭祖及求長壽、敬老、聚會飲宴等,就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文化內涵和活動內容,并不斷豐富發展。
重陽節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
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漢,劉歆《西京雜記》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楔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并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今天的重陽節,將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已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民間有許多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在民間,茱萸為“避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兩者結合,給重陽習俗以吉慶之兆。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