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面對此次疫情的感想范文5篇(2)
大學生面對此次疫情的感想范文5篇
大學生面對此次疫情的感想4
防控疫情、戰勝疫情是一場全國動員、全民參戰、全力求勝的大戰。能否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這次抗擊疫情作出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戰略部署,既表明了這場斗爭的嚴峻形勢,更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決戰勝疫情的堅強決心和科學決策。
抗擊疫情的艱巨性。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較長,一些感染者在感染初期癥狀不明顯,可謂“看不見的敵人”,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可謂“看不見的戰線”;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傳染性,可聚集性擴散,防控疫情可謂“無邊界戰場”;目前對于治愈新冠疫情仍沒有特效藥。這些因素決定了每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參與者和戰斗者,無論是在前線奮戰還是在后方保障,都要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居家的群眾也要積極配合相關防控措施,凝心聚力,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打好一場人民戰爭。這些因素也決定了疫情防控不是單靠衛生健康部門、疾病防控機構和醫務工作者就能完成的,從中央到地方、從武漢到全國、從黨政機關到社區鄉村,都要全面動員、全面部署,組織一場總體戰。這些因素還決定了疫情防控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展開一場阻擊戰。
抗擊疫情的復雜性。這次疫情防控處于疫情傳播與春節春運的重合期,感染人群與未感染人群接觸機會多,切斷傳染源、控制疫情波及范圍的工作難度大;既要對新冠疫情患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又要科學論證病毒來源,盡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加快相關試劑、疫苗、藥品研發,同時做好防控和科研各項工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疑似病例在地域上相對集中,醫療設施、醫護人員、物資供求矛盾較為突出,不僅要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而且救治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需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在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的同時,又要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形勢復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只有打響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面統籌布局、層層壓實責任,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才能戰勝疫情。
抗擊疫情的總體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疫情防控的全方位性要求我們把握打贏制勝的全域性,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化解公共衛生安全重大風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等。這次疫情防控是大戰,也是大考。應對大考,贏得大戰,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研判準確,各項工作部署及時,采取舉措有效,打贏制勝的戰略方案不斷優化。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綜合運用、系統發力,一定能打贏這場具有全局性影響的硬仗。
大學生面對此次疫情的感想5
基于北斗的無人設備不僅能快速投送應急物資,還能實現噴灑消毒、巡檢喊話等防疫作業;人工智能測溫系統應用到對疑似高熱人員的監測;人員流動態勢實時呈現,短信提供行程證明,大數據讓疫情防控有了精細的依據……在“戰疫”一線,高科技身影處處可見。
不僅利于防控,還能助力救治。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將對病情評估的時間由幾個小時壓縮到幾秒鐘,降低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5G通信等支撐起的遠程會診系統,讓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與偏遠地區醫院無縫銜接,共同開展線上問診;通過優化算法,人工智能應用于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等研究,幫助科研機構設計解決方案。
企業復工復產,高科技也能各顯神通。云計算讓遠程辦公成為可能,智能客服支撐起線上政務,區塊鏈等技術打通物資流通堵點,消毒機器人等為安全生產運營保障忙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我們應對疫情有了更精準、便捷、高效的手段,它們筑起的智慧防線,展示了科技戰疫的硬核實力。
我們正邁入智能時代。當前,以人工智能、5G通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既是智慧生活的驅動力,也是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這一次“戰疫”中,我們看到了新興技術賦能的潛力,它們推動著無人零售、虛擬社交、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的拓展,它們在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場景中的應用潛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檢驗。新興技術在“戰疫”中突圍成長,是疫情防控的智慧防線,也是我們的創新前線。
眼下,疫情雖然在短期內會給各行業帶來一些困難,但科技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新興技術的良好發展勢頭沒有動搖,我們對智能生活的向往以及產業升級的需求也不會改變。未來,站在創新前線,在與疫情賽跑中不斷優化、進化的新技術,定將與生產生活深入融合,迸發出更強勁的能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