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防控心得體會_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范文5篇
2020疫情防控心得體會_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范文5篇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趨勢,全黨全局全國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連著心,攜手抵抗疫情。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0疫情防控心得體會_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范文5篇,希望你喜歡。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篇一
3月17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變好,完成救助任務的49支援鄂醫療隊3787人開始分批撤離,山東援鄂醫療隊與四川援鄂醫療隊在機場相遇,高喊“江湖再見”,冥冥中天注定,讓他們在完成救助任務后再次相遇,相遇于“疫”后,但“形離心相連”。
39天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療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雙方醫護人員互相加油打氣,相互致意,感動了無數人;83年前,華西協合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聯合辦醫學教育、辦聯合醫院,他們克服困難,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保存和培養繼往開來的大批優秀人才。無論時間跨越多久,歷史驚人地重現,都彰顯著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和使命擔當。相遇是一種緣分,會讓人怦然心動,而相遇即便是在分開時,也是一種歷經同心協力共奮戰后的“形離心相連”。
生命重于泰山,為提高湖北的收治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國家集中優勢力量,調派各地高水平醫護團隊支援湖北,于是一支又一支的援鄂醫療隊分批前往湖北,42000余名醫護人員匯聚湖北,與當地醫護人員“疫”起戰斗,同心戰疫情。疫情形勢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后,一支又一支的援鄂醫療隊又開始分批撤離,在“疫”起奮戰30多天后,醫護人員再次相遇,從心在“疫”起到“疫”后“形離心相連”,讓危難之際,中華兒女的團結互助精神閃閃發光,照亮未來奮斗路。
這種相遇是守望相助,攻堅克難后的“形離心相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場事關生死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疫”路上“使者”相望于道,14億中華兒女勠力同心,一起攻堅克難,戰勝疫魔。1998年人民子弟兵與人民群眾相遇一起抗洪;2003年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相遇一起抗擊非典;2008年人民子弟兵、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相遇一起抗震救援,2020年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再一次相遇一起抗擊新冠疫情,無數次的相遇,無數次的眾志成城,無數次的守望相助,都在彰顯著14億中華兒女永遠心連心。無論是抗洪、地震,還是疫情,中華兒女都守望相助,千里馳援也在所不惜,因為只有守望相助,萬眾一心,凝聚強大的抗疫力量,才能共謀美好的幸福未來。
這種相遇是義無反顧,團結戰斗后的“形離心相連”。新冠疫情發生后,無數醫護人員義無反顧的寫“請戰書”、積極參加馳援醫療隊……以血肉之軀構筑人民群眾的“防護墻”。在戰“疫”中,江蘇馳援黃石、福建馳援宜昌……而在中國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之后,全球疫情形勢變得嚴峻時,又出現一個省支援一個國家,四川醫療隊奔赴意大利、上海醫療隊奔赴伊朗、江蘇醫療隊奔赴巴基斯坦、廣東醫療隊奔赴伊拉克,醫護人員的抗疫路從國內轉到國外,他們以身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獻一份力,讓“中國援助”溫暖世界。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只要有需要,醫護工作者就義無反顧地往前沖,與人民群眾一起“戰斗”,讓相遇之人不忘來時路,更不忘分離后的“心心相印”。
有的相遇叫久別重逢,有的相遇叫一見鐘情,對于醫護人員來講,相遇于心在“疫”起,相遇于“疫”后“形離心相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只要我們14億中華兒女擰成一股繩,勠力同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篇二
#30后到00后的抗疫戰士#、#90后00后占援鄂醫護的三分之一#、#15歲少年國外獨自背回1.5萬只口罩#……一個個關于90后00后的“熱搜關鍵詞”橫霸著微博熱搜榜,一支支青年突擊隊奮勇向前,一個個感人瞬間,我們看到了90后00后剛毅果敢的身影。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如今,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新一代青年正在登場,他們的勇氣、朝氣、豪氣,匯入全國各界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洪流之中,用肩膀扛起了責任,描繪了一股青春的“中國精神”。
#30后到00后的抗疫戰士#在“傳承”中挺起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一個數字特別值得關注: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當一場疫情如大考般來臨之時,從84歲再戰疫情的鐘南山,73歲奔波一線的李蘭娟,57歲用漸凍的生命與病毒賽跑的張定宇,到許許多多義無反顧奔向前線的80后、90后、00后,危難面前,我們看到每一代中國人都在行動,從30后到00后,他們用行動彰顯著無畏、堅韌、奉獻與堅守,“傳承”著每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為大國戰“疫“寫下了精彩注腳。#30后到00后的抗疫戰士#在這場舉國戰“疫”中,90后00后“絕不缺席”,他們或許還是父母和長輩眼中的孩子,但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看到“嬌嫩花朵”變身鋼鐵戰士,勇敢地擔起社會責任,總被保護的“孩子們”不懼不退、無怨無悔,事不避難地守護這座城市、這個國家,在每一代的“傳承”中彰顯了青年擔當,挺起著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
#90后00后占援鄂醫護的三分之一#在“成長”中筑牢前線青春的長城
護士朱海秀拒絕在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她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2000年出生的劉家怡奮戰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她說“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00后護士郭詩敏,在進入隔離點工作30天后,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說:“覺得自己不再是個稚嫩的孩子了。”……一場戰“疫”,讓90后、00后一瞬間“長大”,抗擊疫情成為一次最好的“成年禮”,透過這些話語中令人震撼的胸襟和氣度,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疫情給他們帶來的“成長”。一張張布滿勒痕的臉、一雙雙消毒開裂的手、一聲聲無畏前行的吶喊,年輕的身影逆行一線、敢打敢拼,擔起生命的責任、沖鋒向前,用滿腔的熱血和無限的激情溫暖了這個寒冬,在戰“疫”中盡情綻放屬于90后00后的耀眼光彩。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在熱血青春、不負韶華中“疫”起“成長”,用責任與奉獻在戰“疫”前線筑起了青春的長城。
#15歲少年國外獨自背回1.5萬只口罩#在“選擇”中書寫偉大愛國主義情懷
“媽媽,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是中國人,這個困難時刻,盡我所能為國家出力,為家鄉做點事,義不容辭。”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為了運送口罩,15歲少年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單騎”。不單如此,我們還看到為了返回工作崗位,歷時四天三夜,騎行300公里的95后女孩甘如意;90后小伙付文杰賣車賣房捐贈300萬物資;美國留學生趙穎婧得知疫情發展情況后,第一時間捐助了所有實習工資……90后00后奮勇爭先,飯圈女孩、帝吧網友為愛馳援,一幅幅戰“疫”的圖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次次毅然的“選擇”,將當下青春的“蝶變”生動展示出來,讓我們每個人都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看到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青年心中高高飄揚。知國,才能愛國,才能更好地報國,這次疫情就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一個真正的青春中國,前行路上,仍有重巒疊嶂,仍有狂風疾雨,但我們無所畏懼,因為新時代的青年定能在一次次“選擇”中,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努力奔跑的英姿,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中國。
#00后已到達防疫戰場#、#火神山執勤武警下哨后的笑臉#、#高三女孩方艙醫院內備戰高考#……關于90后、00后“熱搜關鍵詞”仍在繼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不斷上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中寫道:“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這場戰“疫”中,年輕的90后、00后已穩穩地接過接力棒,勇敢無畏地擔起這一份使命和光榮,在“傳承”“成長”“選擇”中成為偉大“中國精神”的青春載體,用行動講述著那特殊而又有意義的“疫線”青春,讓我們看到了朝氣蓬勃的未來,看到了無限希望的明天。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篇三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論是“戰在前方”還是“守在后方”的白衣戰士、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人民子弟兵、基層干部、志愿者,給予人民群眾共同戰“疫”的信心和勇氣。在他們中間,還有一支支始終奔波在防疫一線,察訪、督導、預警、問效,對落實防控部署、值守制度、包保責任、防護生活物資運輸發放管理進行“全景式”監督檢查的督查隊伍,時刻為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在督查“趕考”路上,督查“先鋒”義無反顧、慎終如始,沖鋒在前筑牢“銅墻鐵壁”,咬耳扯袖及時檢視預警,追責問責跟蹤問效,斗爭歷練統籌兼顧,為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奉獻智慧、貢獻力量。
甘當“泥瓦匠”,“敢”沖鋒陷陣、日夜奮戰。戰“疫”和戰“貧”,“兩條戰線”交織疊加,沒有人是局外人,必須堅定信心、蹄疾步穩。“拉網式”排查、“網格化”管理、“五級矩陣”包保,黨員干部為疫情防控筑牢“四梁八柱”,同步調研督查,全面對標對表“源頭防控清單”,確保各項監督“到位、到邊、到人、到底”,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戰“貧”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開展督查巡查,加強常態化督促指導,今年中央將繼續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要層層壓實管黨治黨“屬地”監督,“一磚一瓦”關乎民生、“一枝一葉”關乎民情,把方針政策、科學理論、專業知識運用到督促指導、解決問題、整改落實上。要深入一線“望、聞、問、切”,靠前指揮聚焦短板,及時查漏補缺,以更嚴標準、更高要求指導一線人員,永葆黨的健康肌體活力,在基層主陣地鑄牢“銅墻鐵壁”。
甘當“紅臉漢”,“敢”咬耳扯袖、刮骨療毒。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對照檢查、專項整治、廉政談話、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等都是在落實干部管理、約束監督,是需要個人和職能部門的自覺配合、主動作為。要動真碰硬全面檢視執行“漏洞”,及時反映發聲督查方向、方式、力度存在的問題,清醒認識到“小問題”可能引起“大塌方”,同時破除“數字扶貧”“虛假防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窠臼,切勿“一刀切”“走過場”。要嚴格執法執紀“不打折”、落實“不走樣”,在“工作圈”“朋友圈”中把“紅臉、出汗”常態化,把握督查“時度效”,真、準、狠剖析根源、直搗要害,貫通與領導、同事間干事創業的“末梢神經”。要日常自覺檢視自身,全方位、全覆蓋考量評價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安全維穩等成果成效,緊密結合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一鼓作氣、不松勁不懈怠,讓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甘當“清道夫”,“敢”追責問責、跟蹤問效。不論是“打虎”“拍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脫貧攻堅還是疫情防控決戰總攻,各領域干部“不敢為、慢作為、不作為”及“微腐敗”等問題嚴重影響大局和諧穩定。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堅持“嚴管+厚愛”抓典型,精準考察“火線”提拔干部、發展黨員情況,織細織密“優勝劣汰”考評“監督網”,確保把“逃兵”“看客”失職瀆職、推諉扯皮行為過濾出來、清除出去,不留盲區、不漏一人。要保障“戰時”和“平時”精準問責規范化、長效化,打好防控和整治“組合拳”,對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堅持“回頭看”,常抓不懈問題清單,同步強化結果通報,既能鼓舞士氣又能剛性有為,“倒逼”保障干部履職和守土盡責,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甘當“硬骨頭”,“敢”斗爭歷練、統籌兼顧。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在大戰大考中,督查是考驗干部是否有“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的“煉鋼爐”、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督查絕不只是“眼下糾”“當下改”的工作,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必須有直面困難、緊盯瓶頸的基層實踐“硬核操作”,要鍛造統籌指揮、兼顧斗爭本領,壓實安全關卡,落實督查“清單化”推進、“項目化”深入。在抗“疫”大考中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督察干部的“硬骨頭”作風讓行動“說話”,也讓廣大干部向榜樣看齊,自覺對標找差距,增強科學防控、技術賦能扶貧的決心底氣,堅決打贏“兩戰線”殲滅戰。
荊楚春已至,戰疫勝可期。愿“春光不負趕路人”,督查在“趕考”路上更要“敢考”。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篇四
“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最美逆行者!”“謝謝你,為武漢拼過命!”一張張送別的橫幅飽含深情,一聲聲真摯的感謝,溫熱心靈。
經過持續奮戰,武漢的疫情得到了有力的控制,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完成救助任務的各地馳援醫療隊也將分批離開。根據安排,3月17日,41支國家醫療隊3675人踏上返程。這批醫務人員在湖北武漢期間共支援當地14所方艙醫院、7所定點醫院。雖然各地馳援醫療隊都會離開,但最美逆行者的精神、白衣天使的風采,將永遠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中,成為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
黨旗指引沖“火線”,白衣“執甲”為馳援。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襲擊了華夏大地,在這場戰“疫”中,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行動,他們匯聚在黨旗下,“逆行”荊楚。“我是黨員,讓我上”“我年輕,讓我來!”一批批年輕的醫生“火線”入黨,莊嚴地念出了入黨誓詞;他們沖鋒在前,星夜馳援;他們穿上了厚重的防護服,在重癥監護室一干就是一天;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毒直接較量!他們臉上的口罩壓痕,成為了這個春天最美的印記。隨著全國4萬多名醫務人員無悔“逆行”馳援,他們和英雄的武漢人民一道,守護著這片厚重的荊楚大地,正是他們沖鋒在前,不計較個人得失,才會有今天湖北、武漢的防控局面。
無私奉獻溫“江岸”,“人間值得”漢水暖。我們還清晰地記得那張照片,落日余暉下的兩個身影,老人安靜欣賞余暉,醫生輕輕指向落日,仿佛為患者指明了希望的方向,平凡的場景,卻感人至深。照片上的醫生是這次抗擊疫情醫務人員的縮影,代表了醫務人員對于病人的人文關懷,展現了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病魔積極樂觀的精神。如今那位老人,已經在“白衣天使”的精心呵護下逐漸好轉。這樣的溫暖故事,每天都在疫情一線上演。全國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用義無反顧的逆行、救死扶傷的敬業、日以繼夜的辛勞、無怨無悔的付出,挽救著更多人的生命,守護著更多人的健康。一位又一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好醫生、好護士,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人間值得”,溫暖了荊楚大地的整個冬天。
千難萬險折“新冠”,櫻花盛開艷陽天。這場戰“疫”中,有一位患者曾寫到:“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見過抗疫前線護士的眼睛、醫生的眼睛,她給了我莫大的希望!”經歷了這次疫情,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明白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時至今日,距離最早馳援的勇士們出征,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這些日子里,記錄著一批批“白衣天使”義無反顧踏上病毒肆虐的荊楚大地的決然身影,銘刻著他們與病毒短兵相接的驚險畫面,凝固著他們在重癥監護室的汗水與付出……他們馳援而來的時候,還是寒冬,如今已春光燦爛。這些日子,如白駒過隙,卻充滿了千難萬險,白衣天使們付出了巨大的艱辛,終于折下“新冠”,守護了生命,為我們換來了這個充滿溫暖的幸福春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無疑是我們的英雄和先鋒。白衣“執甲”今折“冠” ,“逆行”荊楚凱旋還。“逆行”的白衣天使們沖鋒在、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凝聚為我們不竭的精神動力,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鼓勵我們勇挑重擔,矢志向前。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篇五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表示,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青年有力量,國家有希望。一場防控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正在進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看見眾多“90后”“95后”甚至是“00后”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在這場戰“疫”中,這些父母眼中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奏響了扣人心弦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敢于擔當,寫下青春之歌“熱血篇章”。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青年積極主動“出列”,紛紛請戰、參戰。在救護一線,青年醫務者義無反顧、全副武裝,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在生產一線,企業青年突擊隊日夜鏖戰,保障醫療物資源源不斷地供應;在保障一線,青年志愿者不舍晝夜,保障群眾正常生活;在防控一線,基層青年干部忙碌于防疫知識傳播、人員排查、衛生消殺、卡點執勤……從前線到一線,他們始終戰斗在每一個角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將使命扛在肩頭,用青春熱血證明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
無私奉獻,奏響青春之歌“磅礴旋律”。奉獻,是全社會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更應該是新時代青年的自覺追求。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大青年充分發揮奉獻精神,匯聚成戰“疫”的青春力量。“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沒事兒,頭發還會長的”。在這場防疫阻擊戰當中,90后醫務工作者成為戰場上的“主力軍”,為了不浪費資源,他們甘愿長時間穿著防護服,一穿常常就是一整天,護目鏡早已布滿汗珠,防護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為了方便穿戴、避免感染,年輕的姑娘們不再“愛美”,狠心剪去一頭秀發,甘愿變成光頭;為了多照顧幾個病患,他們“忘記”了身體的疼痛,卸下口罩,臉上是一道道深深的壓痕,摘下手套,手腕是一條條鮮紅的勒痕……他們聽從黨的號召,服從黨的安排,無條件服務于疫情防控需要,無絲毫怨言地堅守奉獻在自己的“陣地”上,為疫情防控奏響了青春最磅礴的旋律。
拼搏奮斗,唱出青春之歌“最美和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風順的,青春的底色永遠離不開“奮斗”兩個字。在這場戰“疫”中,廣大青年再次用熱血奮斗為青春增色。“03年你們保護我,17年后換我來守護你們”,時間在往前走,拼搏的精神在他們心中延續,奮斗的力量在他們手里傳遞,面對疫情,年輕的身影站在了最前面,一聲聲“我報名,我參加”不絕于耳,一封封自愿請戰書按滿手印,一撥撥捐款捐物愛心如潮,戰疫前方他們主動請纓,戰疫后方他們守望相助,始終堅守奮戰在防疫各方,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用拼搏奮斗的姿態展現出無比硬核的青春力量,唱出了青春之歌最美的和聲。
戰“疫”仍在繼續,廣大青年仍義無反顧奮戰在“疫”線,用一曲“青春之歌”描繪了新時代最靚麗的色彩。相信,有了青春力量的匯聚,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