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5篇精選大全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作為國家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該劇將充分展現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主題。那你知道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都有那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5篇精選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1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首播,片中“焉支村”就是以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村為基礎原型,節目播出后,引起拍攝地梨園村村民廣泛關注,大家無論是為劇情、還是為劇中家鄉的面貌都齊點贊。
“《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期待了很久,終于在中央一套播出,我們也準時進行了收看,第一集感覺非常的接地氣,里面出現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感到非常親切。以前生活在農村,感覺哪兒都是土,也沒覺得有多好。但透過鏡頭,看起來我們村還是很美的,我們生活在這里感到很幸福。”梨園村村民張燕梅說。
這部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主旋律電視劇,在展示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全面展現了張掖多彩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風土人情、濃郁的鄉村氣息。作為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的拍攝地之一——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村在拍攝過程中有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呢,記者走訪了該村部分群眾。
梨園村文書薛生友告訴記者,《一個都不能少》劇組在梨園村拍攝了15天,場景有雨景、夜景,也有白天拍攝的,場景不同拍攝的場地也不同。在拍攝過程中得到了全村群眾的大力支持,全村參與群演村民達300多人次,大家抱著新奇好玩的態度,連看帶參演。劇組看上那戶農家的房屋,大家都會踴躍把自己的家具、實物騰出來,供劇組拍攝使用。其中拍攝山洪地質泥石流災害,需要房屋倒塌的場景,一易地扶貧搬遷戶得知消息后,主動把老宅相讓,提供給劇組拍攝。不僅是提供房屋,劇組需要什么樣的道具、需要發動什么的機器,村民也積極提供,熱情對接。
村民張文榮說,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能在梨園村拍攝,是我們村的榮幸,我們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現在電視劇在央視平臺播出,讓全國人民都看到了梨園村,我們感到很自豪。
梨園村黨支部書記宋繼文表示:“該劇的播出給了我們很大的激勵,下一步我們要做好產業發展文章,圍繞穩定玉米制種、做大做強草畜、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帶動老百姓全面走向富裕。”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2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后,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布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確化、規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3
甘州區安陽鄉結合近期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組織機關領導干部及全鄉黨員群眾觀看了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
該片以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實踐為素材,從一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視角切入,展現了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農村面貌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體現了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主題,描繪了一幅廣大民眾砥礪前行的歷史畫卷。
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被這部電視劇的情節深深打動了,尤其是片中的場景和故事情節十分貼合實際,值得用心去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用實際行動助力安陽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黨員干部王超說:“今年是我鄉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勝年,我們聚焦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三精準”達標情況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指標完成情況,高質量打贏打全鄉脫貧攻堅戰。”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4
近日,全程在張掖市拍攝創作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晚九時黃金檔與廣大觀眾見面。
該影片以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為藍本,以張掖七彩丹霞、冰溝丹霞、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甘州府城、甘州區速展村、臨澤梨園新村、臨澤丹霞小鎮等地點為拍攝背景,展現了一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克服各種困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農村面貌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巨大變化的感人故事。
電視劇播出后,在火車站街道康樂社區廣大黨員居民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極大地激發了社區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激情,大家紛紛表示,要向劇中主人公學習,立足崗位,主動作為、無私奉獻,攻堅克難,全力做好當前的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程,以忘我的為民情懷,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5
全程在張掖拍攝制作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自3月16日在央視一套開播后,民樂縣廣大干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央視影音客戶端觀看了節目并引起強烈反響,看過該劇的干部群眾,紛紛暢談劇中情節,暢享脫貧故事,表示將以實際行動為民樂發展多做貢獻,力爭與全國、全省、全市人民同步步入小康社會。
該劇緊貼農村實際,圍繞保護生態環境、實施易地搬遷的故事展開,生動反映了甘肅推進精準扶貧、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實際成效,講述了西部貧困地區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民樂縣六壩鎮新民村是1997年從甘南州舟曲縣遷入該縣的生態移民村,也是全縣19個重點貧困村之一。看了該劇后,村民付新安回憶起了當初剛到民樂時的場景,“當初剛到民樂條件確實苦,石洼子路、土坯房讓我記憶猶新,2013年各級政府的脫貧攻堅政策,幫我們修了新房、建了新家,還引導我們種大棚、搞養殖、發展產業,現在我們不但脫了貧,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
永固鎮八卦村近年來在各級幫扶力量的幫助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也都脫了貧。林鵬作為該村的扶貧干部見證了八卦村的變化,“八卦村就像電視里的焉支村一樣,曾經也是貧困村,雖然近幾年通過發展產業、輸轉勞務增加群眾收入已經實現了脫貧,但是作為幫扶干部,我將堅守初心,按照脫貧不脫責任的要求,繼續幫助八卦村實現小康目標。”
民樂縣作為全省的17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下一步仍將堅持幫扶關系不變、任務標準不降、勁頭力度不減,進一步完善落實“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持續加大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力度,確保在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相關文章:
2020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心得作文5篇精選大全




